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2018-11-15郭文甫
郭文甫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浪平镇中心校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社会口语交际的需求对口语能力训练要求的逐步升级,决定了口语交际是一种内容丰富多样,思维表达灵活多样,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训练。从多年的作文教学看,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习作练习却是让学生犯难、犯怵的事情。作文时,学生总是腹中空泛,笔头枯涩,内容空洞,缺乏感情。仔细思考,要想扭转这种缺陷,不防试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一、强化交流意识,克服习作障碍
作文一直令学生犯难、犯怵,为了解决学生害怕作文这一心理,我把作文课堂上的交流,当作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从中了解口语发展水平,分析学生口头作文中存在的语言障碍,从而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习作时,我让学生先说后写,但不少学生就是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说不好而遭同学耻笑,老师批评;还有的是因为缺乏交流兴趣而甘于寂寞。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告诉学生“说话就是作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就是好作文。同时鼓励同学之间互相采用说话、写话,你说他写,你读他记,或者自说自写等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并充分肯定这就是好作文。这一做法,既消除了学生怕作文,难开口的心理障碍,又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激情,达到了“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目的。
二、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生活产生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为此,我提出了“生活等于作文”的观点。让学生把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说写中再现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在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应扮演的角色,摸拟交际情境,并运用所学的语言输出技巧解决自身生活实际问题。
1.积累素材,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写的东西,大自然中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校园景观,家庭宠物的生活习性、动作脾气,瓜果蔬菜的生长特点、外观味道,家庭生活设置以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与事都可作为观察视点,把观察日常生活与习作练笔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达到“情动而辞发”的作文境界。如选当地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这篇习作,同学们能做到仔细观察,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了《校园的美景》、《公园美景》、《田园美景》等作文。
2.体验实践生活。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地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充满浓厚情趣的实践活动中,有意创设的班队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是激发学生交际欲望和写作兴趣的良好途径。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交际欲望达到可以促写的目的,我设立了“敢说台”、“今日话题”等栏目。让学生针对“今日话题”在“敢说台”上签名,然后依据“话题”内容开展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放风筝、野营拉练等实践活动,配合重大节日“办小报”,“举办联欢会”。利用班队会开展跳绳、拔河、看我露一手等竞赛,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展示自我,体会实践的感受,于是放飞能手,办报专家,精美的手工制品脱颖而出。在学生体验实践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学生表述时,我以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
三、拓宽渠道,创建写作新天地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都可作为学生口中的交际内容,笔下的写作资料。在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大量阅读,掌握技巧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入手,拓宽交际、写作的路子。
1.创设想象空间。
童话引路,插上想象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作文。亚时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如:《坐井观天》一文学完后,可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为题续编故事,可以根据图画中的《小兔生病住院》看图想象童话故事,还可以利用投影片或录像放一些图片,让他们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图片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2.利用媒体技术。
广播、电影、电视乃至电脑的普及与推广,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已成了势在必行的趋势。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搜集广告词,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看电影写观感,充分为学生创设交际、写作空间,让学生变无话为有话,变笔下枯涩为洋洋洒洒,从而达到说中练写,以说促写的目的。
只要学生立足于生活,大量阅读,在生活中求真求实,在阅读中感悟、体会,说心中话,写身边事,有感即发,有情就写,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小学生就不仅能让自己的交际内容、作文内容变得充实可信,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作文中学会做人,成为一名灵活应用祖国语言的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