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
2018-11-15张璟
张 璟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小学
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认知学习方面更注重主动性的学习。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的显现首先要在思想上对语文学习的认同感。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如情境设置策略、活动参与策略、反馈调节策略等。这样我们的理论研究才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议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叹星星离我们很远,后一句在猜测这井水到底有多深。问题是“发现”的前提,他首先发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通过思索,运用已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继而发现和理解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而达到对句意的颇有深度的理解。这样学习,就有了“交流”的内容。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情景入手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教师自身的思维首先应具有创造性,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课堂情景中去,为学生创设敢想敢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景。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浓,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我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线条是那样的柔美,特别是羊群在小丘下活动,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的大花。学生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上的美吗?请分别用比喻句来描述。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都能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用自己的言语表达。有的说:“羊群像朵朵绽开的白色大花。”有的说:“羊群像一个白绒球在滚动。”还有的说“羊群像杂杂白云在飘动”等。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新的欲望也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情境设置策略
小学的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无论写景,无论叙事,都是非常美的。新课伊始,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到一定的境界中去,使学生置身其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就可以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并处于兴奋状态。在接受、学习语文知识时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开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情境设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知识的呈现。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比如,我在教学《小虫和大船》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书本里因时间长而受潮生出的小虫吗?(学生一脸茫然,因为平时没留意。)那你们见过最小的虫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蚂蚁”。)老师告诉你们书本里的小虫比蚂蚁还要小几十倍,(学生张着嘴表示惊讶。)就是这么小的小虫,却把一艘坚固的大木船破坏了。(学生“啊”的一声,更惊讶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兴趣昂然,进入课文的学习。)二是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只有消除对立、冷漠等不良人际关系,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环境,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这一方面堪称楷模。李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一书中,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的情境教学研究、实践历程。在情境教学中情境教育通过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连同老师的情感,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助、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使儿童走进这样的课堂就觉得亲切,轻松愉快,就特别想参与或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以至达到全身心地沉浸其中的境界。学生处于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就更积极了。李老师把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概括为5条: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当然,我们的这个策略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有李老师的那种敬业精神。
通过以上几点的体会,说明了要发展学生在语文中的主动性,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发展以学生创新为核心的教学主体人格,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充满新意,才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喜爱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