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2018-11-15刘颖
刘 颖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蒙古营镇中心小学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更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语文的阅读能力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语文教育要从小学阶段就打好基础,特别是其中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受益终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点陈旧。
首先表现为教师缺乏终生学习的理念,缺乏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过多的使用生硬呆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其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的缺陷,也导致教师不能对课文进行思想的拓展与表现手法的延伸,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一成不变,模式和程序都形成了固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思维能力的形成。
2.阅读教学的任务以及目标都没有准确的定位。
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任务,而在目前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于对课文的背诵与形式上的理解,以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固有的模式来对课文进行解析,从而对学生传授片断式的块状语文知识结构。学生对应学的语文课文缺乏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没有形成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语文实际问题,深入理解体验文章思想意境的能力。
3.教学模式僵化,缺乏时代气息。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被动的接受条块儿状的语文基础知识,没有更多的机会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品味文章的意境。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问题,并且听任教师从教科书的角度解析问题。学生不能主动地去探究文章中的未知领域,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观念,更不能形成自己的问题予以质疑,因此达不到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具备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负担而成为了乐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课文的内容大多都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中精彩的描述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意境。让学生对课文里生动地的记叙和形象的描写产生强烈的共鸣体验,形成生动具体的印象。就是要用语文味和语文的感染力去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教师不妨把学生带到景色优美的环境中,先让学生初步阅读课文。看看都描写了什么,再看看我们周围的景物有没有那么美,为什么作者能把他的环境描写的这么美,让学生认真的多读几遍就体会出来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记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具体的导入和指点,使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去阅读学习,仔细的去体味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表现方法。要让学生感觉到课文的语文味,并且能具体的体会到好在哪里,从而产生想多读几遍的欲望。例如:对古诗的学习,教师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对古诗的背诵与理解上,教师应该向学生深入的剖析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写这首古诗时的现实意境。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作者的情绪变化,从而把握阅读古诗的情绪节奏,反之通过情绪饱满地进入角色的阅读,更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掌握。
3.小学阅读教学要体现思政教育功能。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是主流意识思想的载体,我们不提倡过去的思想挂帅,把人物与思想无限拔高,但是也不能只讲语文阅读的语文味而不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刻意追求努力向上的积极因素,要积极倡导崇高的精神境界。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数是革命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语言,并不是人为的拔高后的豪言壮语,这正是那一代革命先辈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反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真体会革命英雄的崇高思想,并且用这种思想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开始,而语文的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境界的提高,还有人格情感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