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2018-11-15曹颖
曹 颖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
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左右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实施过程和落脚点。因此,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追求的目标是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
一、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和积累,谈谈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评价的一些看法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观察分析这节课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否把握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化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确保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是“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评价一节课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是否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是否有利于促使学生将其所学“内化”,并积淀为个体素质的组成部分。
3.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评价。观察分析一节课时,要注意是否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的基础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是辩证统一的。生动活泼不等于放任自流,主要表现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等方面,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活”。
4.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效益的考查。要把一节课的实效如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教学内容的容量、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学进程的速度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而教学的整个序列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构成的。对于一节课来讲,必须使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5.对教材的处理。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和载体,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材又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同时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乡土等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也是评价的一大要素。
二、科学、客观地制定一个高中生物课堂有效的评价体系
1.教学目标的评价。(1)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2)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切实可行;(3)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2.教学内容的评价。(1)教学内容是否重点正确、突出,难点正确、突破;(2)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是否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设定;(3)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表述、论证和相关事实是否正确;(4)教学内容是否联系实际,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又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5)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处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创设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为教学服务;(6)教学内容是否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既能注意学生知识的承上启下,又能按由易入难、由低到高的梯度编排和设计;(7)是否通过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和规律化;(8)预定的教学内容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学生活动及学习方式评价。(1)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准确性如何;(3)学生独立自主提出问题或不同见解的积极性如何;(4)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并与他人合作、交流;(5)学生针对问题、实验现象、结论、规律等的分析、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6)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学习、探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教师教法和手段的评价。(1)是否能依教学内容及三维目标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认知等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选和最优结合;(2)是否能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机;(3)是否能通过语言、实验、生物史实、现实生活等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4)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5)是否通过多媒体、创设实验等手段辅助教学,效果如何;(6)是否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见解、积极探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5.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评价。(1)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通畅,教师是否能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2)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是否融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明确;(3)教师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是否得当;(4)课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5)设计的问题、练习、作业等是否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6.教学语言、教态的评价。(1)教学语言是否清晰、简练、准确、生动有趣、条理分明、逻辑严密;(2)是否能运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教学;(3)语速是否适中,语调是否抑扬顿挫;(4)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7.学生的评价。(1)学生听完本节课的收获、体会;(2)学生对本节课教师教学的评价。
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于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新课程顺利实施起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