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分析
2018-11-15陈旭伟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旭伟/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事业单位公共部门形式重要职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执行力度差、透明度差等问题,这些公共性问题的出现迫使公共管理水平无法显著提高。公共管理过程中,加强公共性假设,发挥公共性的价值,可以促进现代化公共管理的进步, 保证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平、公正。
一、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涵探究
公共从表意上分析为大多数人共同所有,当今社会治理从统治型向管理型转变,公共管理由此产生。公共管理由“公共+管理”两部分构成,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表达公共意志而实施的公正性活动,在公共管理职能的行驶过程中,公共性是最本质的特点。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出发,管理目的、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对象都具有公共性,其认为公民应该具有平等权利,要求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民和公务员广泛参与,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克服私人利益,维护民众的公共利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只有公共领域的管理成为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才能够确保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公共性问题
目前,公共管理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公共价值观偏颇。公共管理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公共提供便利为目的,但当今社会的公共管理权力行驶过程中,由于公共性的缺失,公共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公共管理质量低下。公共管理权力的行驶过程中,忽视公共价值的追求,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会降低公共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策略
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公共管理的实施以国家为核心,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公民的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权力的实施中,公共性是衡量公共管理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要针对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提高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策略。
(一)管理目的的公共性建设
公共管理权力的实施过程中,要想确保其公共性,就必须要加强公共管理目的的公共性建设。公共管理必须要坚持“公众之上”的原则,要将公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的公平作为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公共性价值观的建设,进行公共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
(二)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建设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建设上,必须要尊重公众的主体地位,加强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建设。从公共管理的目的可知,公共管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必须要尊重公众的主体地位,让公众更好的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扩展公众表达的渠道;还有要加强公民公共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公共意识根植于管理过程中,让公民自觉维护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在知法、守法的前提下进行公共性生活,以此来提高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建设
公共管理要想优化公共性,必须要加强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建设。公共管理以维护公众利益为核心原则,在手段的公共性建设上应该以该原则为目标,如必须要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健全公共管理机制,如要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可以扩宽公民的参与渠道,如政府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信箱等将公共管理事务公开,让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主动提出建议,了解群众的动态和想法;还有可以通过志愿者或组建社区的方式,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管理事务中,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和沟通,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价值;还有要完善公民监督机制,在法律基础上让公众监督公共管理权力的实施,以此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管理对象的公共性建设
公共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管理部门,公共管理必须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行驶管理职能。公共管理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专门的管理部门的建设,可以做到管理职能专项化,提高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利益博弈理论进入我国,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有所缺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注重管理对象的公共性建设,可以依据公共事务将公共管理部门单独脱离出来,保障公共管理的相对独立性,避免管理部门受到其他行政部门的影响。如要加强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来进行激励和约束管理行为,从而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打破政府垄断公共管理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其贯穿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在优化公共性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公共性价值取向的正确,要以公众利益为管理没有底,不断完善公共机制,保证公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权力,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公共管理公众性的提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公共管理的进步。
[1]田春.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社会性之异同析[J].经济,2016(6):217.
[2]任珺.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81.
[3]杨云.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J].环球市场,2016(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