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略论

2018-11-15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工学院校高职

■肖 静/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对于“工”与“学”不同时段的教学管理结合问题依然缺少足够的经验以及相对成熟的经验。基于国家层面而言,现在对于高职院校的“工”时段,也就是进入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制度与政策,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并没有统一化的指导,这也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工”时段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当前,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的相关制度以及规章依然需要依靠学校不断积累经验,按照学校具体的情况建设,缺少指导性以及针对性,难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决定作用,工学阶段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在校外实施,管理是学校以及企业共同完成的,不单单会牵涉到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在企业当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管理等诸多因素,这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很多高职院校尽管始终在努力的构建管理制度,可是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首先,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其一,学校内部的原因,在学生管理组织架构当中忽视了实训学生管理,逐渐产生了校内学生管理以及校外实训管理在责任分工上相互对立。其二,校方以及企业之间的问题,学校对企业内学生缺少管理,学生到企业学习以后,学校并没有相应的组织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即便是有老师跟着一块去企业,但是管理失位的情况频发,企业没有设立管理学生的专门组织,只是为学生分配了师傅。

其次,责任定位缺少合作。校外管理职责以及制度的具体明细内容没有明确学校以及企业有关部门合作交集。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需求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的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与企业在管理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学校想要培养学生,企业则是从经济利益层面考虑,将学生作为职工来管束,二者并没有规定彼此责任。

(二)学校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

工学结合学习过程当中学校尽管设有管理机构,可是管理机构是由学校相关的人员所组成的,缺少企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学校表面上存在在校学习评价考核机构,可是没有专业化的企业学习考核评价部门,企业也没有专业化的学生管理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师傅带实习队伍,开展简单的管理工作,更加没有专业化的考核评价机构,由此可见,学校以及企业在学生管理的时候都缺少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当前组织架构不够健全,亟待完善。

(三)实施环节薄弱

首先,学校管理经验的欠缺,管理实施以及制度难以及时调整,理念认知需要加强。当前,还有很多教职员工认为工学结合的模式无法为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教学体系带来全面的变革。同时,无法认识到工学结合模式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师以及职能部门所提出的高要求。比如在实际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实训企业参与会使得学校管理更加的轻松,在工学交替的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工学衔接的问题。从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看,缺少对分散于不同企业实习的学生所制定的科学化考核制度以及策略;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其职能相对单一化,缺少对实习实践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职能规划,通常会出现专职人员缺失的现象,无法很好的使用时机将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双师教师的培训工作结合在一起。

其次,“学”时教学管理无法满足“工学结合”的相关要求。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一环是要做好前期的理论学习工作,为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包括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人际关系等内容。换言之,提前明确学生的理论以及心理需求,区分在校学习以及在企做事之间的差别。

最后,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工学结合理念存在着人为的分段行为,在“工”阶段完全依靠企业,履行职责不作为以及不重视。导致了顶岗学生即便是在脱岗的情况下,也无人知晓,顶岗时候的动态也没有人报告,出问题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了企业、家长以及学校三方对于顶岗表现出了信心不足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策略

(一)创新理念

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是工学结合的有效参与者,同时也是理念创新的实践者。政府是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保障,能够为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人力与物力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确保工学结合措施能够有效的实施。学校是工学结合的有利组织者,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工学结合本身的意义所在,主动满足企业的要求,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致力于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是工学结合的重要承担者,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承担起足够的社会责任,及早的介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在服务社会的基础上,构建人才资料库。作为工学结合实际对象的学生,需要明确就业观,与社会以及职业进行有效的对接,加强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念,强化自身职业技能,从而实现从学生到工人所进行的角色转变。

(二)创新制度

作为工学结合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制度在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保证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相关制度。学校不仅要开展遵守工作纪律、商业秘密以及合作共事的普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此外还要分专业的组织学生学习企业的日常管理、操作规程以及考核评价等相关的制度,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就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制度。其次,强化学校以及企业制度衔接工作。学校能够借鉴企业实际的经验,在日常的实习、实验以及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企业相关要求操作,促使学生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养成负责、认真与严谨的态度。利用这种真实环境的模拟,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职学生到企业以后所出现的不适应感。最后,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学校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充分考虑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规律性,有效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邀请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使得企业与学校可以实现共赢。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兼顾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学校教学要求,做到取长补短。

(三)创新组织

首先,高职院校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尽量吸收更多的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负责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评估,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规定实施的具体方案,双方责任以及培养目标等内容,落实校企的责任与权力,不仅要明确分工,同时也要加强彼此的合作。其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中企业参与度。企业指定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管理工学结合的学生,学校聘请有技术、有经验以及有热情的企业职工来作为学生导师,主要传授学生相关的技能,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补贴。再次,学校要保持与企业的联系,构建定期情况通报以及会晤的制度,及时的掌握学生实践动态,强化对学生的综合指导。还能够采用跟进式的管理形式,由学校选派专业的人员进驻到企业当中,强化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可以正确的处理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需要从企业当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兼任管理人员与教师,选派当前人员到企业当中进行挂职锻炼,构建一直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以及素质相对较高,同时也具备学校以及企业双重管理经验的队伍。

(四)创新方法

学校要掌握工学结合的具体规律,积极的探索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管理方法。首先,做好职业规划设计,使得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就可以确定未来的岗位走向,以及岗位对于技能的需要,从而有效的解决思想疑虑,主动的学习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其次,强化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从实践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等两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在企业当中的生存发展技巧。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模式实施之前,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培训工作,使得学生能够从技能以及思想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再次,强化企业的文化教育。在校园内部设立仿真化的企业环境,能够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使得学生可以及早感悟企业文化氛围,为以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以及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重视过程考核。学校以及企业要共同制定出考核的具体办法,将企业的考核工作作为主要内容,学校的考核作为辅助性的内容,综合考评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实际表现。学校可以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实习成绩,企业则能够将其作为今后招工的实际参考,将考核的结果以及就业相联系。

三、结语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不仅可以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以及教育水平,尽管现在这种模式本身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比如体系不够健全,学校对于模式的重视程度低下等,可是通过对理念、制度、组织、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必然可以很好的推动工学结合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工学院校高职
盐工学人
——宋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