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中大学使命实现路径
2018-11-15田宜国刘义飞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田宜国 刘义飞/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早已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作为网络用户高度集中的大学,应该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加强网络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方面的促进作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强化其影响力,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更好地履行文化育人,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使命。
一、构建话语体系
在网络时代,大学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创新网络媒体,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借助近几年兴起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平台,构建话语体系,通过这些平台向学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国家图书馆设立的“中国基本古籍库”项目,主要目的就是以将纸质的古籍电子化,建立数据库,方便大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阅这些古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纸质书籍相比,电子化图书的传播效率更高,受众面更广,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大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更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如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系统,微博,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网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的媒介作用,构建新型地网络新媒体矩阵,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巩固阵地平台
网络时代,人们都习惯于通过网络来查询信息,了解资讯。大学可以建立自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网站,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主题网站,巩固文化阵地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还应该注重主题网站的舆论引导,建立相应的贴吧、论坛,实现引导舆论的作用,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中大学文化育人使命的实现关键。例如,在学校的论坛上,青年大学生可以发帖,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进行讨论,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通过论坛中的争议热点问题可以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学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价值认同。利用网络上的在线教育平台,如智慧树、高校邦等相关的慕课平台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用生动直观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有效性。
三、繁荣文化社团
作为大学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社团的创建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大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网络来强化文化社团的建设,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社团,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情操。网络的发展使得文化社团的繁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学校应该积极打破死板、单调的传统教育模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构建互动式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文化社团实现与大学生的有效互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使大学真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四、开展主题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学校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组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类活动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改变刻板说教的教育现状,利用网络新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形象的传播给大学生,更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网络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大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这就需要大学认真履行文化育人的使命,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路径,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