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以郑州大学为例
2018-11-15朱旭冉赵世鹏韩程爽
朱旭冉,赵世鹏,韩程爽,张 帆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0)
游泳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塑形瘦体,在游泳的过程中全身都在运动,游泳所表现出的健身价值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具备的。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严重阻碍了游泳教学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学校游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游泳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课程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游泳教学方法是高校大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实验的形式对郑州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做对比实验,力图全面细致地了解河南省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分析目前高校游泳教学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用实验数据为论文内容做数据支撑,为河南省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改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等查阅有关研究文献和书籍,为本研究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1.2.2 实验法 实验对象为郑州大学2016和2017级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实验组的学生采用“爬泳—仰泳—蛙泳—蝶泳”新的教学方法,而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蛙泳—爬泳—仰泳—蝶泳”教学方法。实验组的教学总学时为24学时,对照组仍保持正常的36学时。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游泳技术评定与达标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在教学时数较少、教学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主要收获表现为:按照《社会体育专业游泳必修课课程标准》中有关考试方式与标准的规定对学生的4种游泳姿势的技评、达标及理论知识等进行了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尽管二者各项指标不一致,但统计检验表明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理论考试的优良率实验组比对照组高6.3个百分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无论是技术教学还是理论教学,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更好,(1)实验组所用的教学时数较少(减少了12学时),其教学效率较高;(2)理论成绩总体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教学质量好。实验组的爬泳优良率为75.3%,仰泳优良率为78.1%,蛙泳优良率为71.1%,蝶泳优良率为40.6%,距离达标合格率为100%,速度达标合格率为94.6%,实验前理论成绩的合格率为83.1%,实验后理论成绩的合格率为91.6%。对照组的爬泳优良率为69.2%,仰泳的优良率为71.3%,蛙泳的优良率为65.7%,蝶泳的优良率为33.8%,距离达标合格率为96.2%,速度达标合格率为90.3%,实验前理论成绩的合格率为78.3%,实验后理论成绩合格率为85.3%,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2.2 调整教学顺序的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顺序:传统的游泳教学顺序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新式教学顺序为爬泳—仰泳—蛙泳—蝶泳。传统体育系游泳教学一般都先教蛙泳并主要以掌握蛙泳技术为主,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未来工作需要等情况本次教学修改了竞技游泳4种泳姿的教学顺序,即按爬泳—仰泳—蛙泳—蝶泳的顺序进行。因为爬泳与蛙泳比较近似于人体在陆地上行走的自然动作,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重点解决了呼吸问题后,就会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取得在水中的主动权,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技术奠定基础,同时爬泳与仰泳技术比较相近,只是俯卧与仰卧的区别,只要很好地利用技能迁移的规律就会较快地学会仰泳技术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思路和转换的正确性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3 重叠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游泳教学的常规做法是教学一种泳姿后再教另一种泳姿,一般泳姿之间较少有重叠、交叉的教学模式,虽有“各个击破”的优点,但教学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教法安排不当,会有练习比较枯燥、单调,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弊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采取每次课均“以主带从,重叠安排”的模式。如开始以爬泳教学为主,约占一堂课的2/3或3/4的时间,剩余的时间用于仰泳的打水练习或滑臂练习;在安排以蛙泳为主的教学时,又用一小部分时间练习蝶泳的腿部动作等。这样安排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可以使人体的各个不同肌肉群轮流进行工作,避免局部负担过重而导致疲劳或伤痛的出现。
表1 学生4种泳姿的技术评定和体能达标成绩比较 百分比/%
表2 学生的理论成绩合格率比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游泳必修课课程标准》中关于游泳考试的方式和考核标准,对参与实验的学生的4种泳姿势技评优良率、达标率,以及理论知识优良率等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组的4种泳姿的技评优良率、距离达标合格率和速度达标合格率、理论成绩的优良率都比对照组的要高,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方法和学时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
3.1.2 调整教学顺序后,实验组采用的爬泳—仰泳—蛙泳—蝶泳顺序教学,对照组采用蛙泳—爬泳—仰泳—蝶泳顺序教学,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的动作合格率比对照组高出13.8%,游的远度合格率比对照组高出8.8%。实验数据说明了新式教学顺序对提高学生学习游泳动作和游泳的远度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1.3 重叠安排教学的教学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会一种泳姿之后再教另一种泳姿,而是多种泳姿穿插教学,根据实验数据显示,重叠教学法的动作合格率比传统教学法高出13.5%,远度合格率比传统教学法高出9.7%。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重叠教学法对学生掌握游泳技术动作,完成游泳长度目标,增加游泳长度有更好的效果。
3.1.4 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是集体教学法,教师给所有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统一做动作示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种个人的学习模式,而分组教学法是运用分组教学的模式,使个人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学习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动作水平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组,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采用分组教学法的学生游泳的动作和远度合格率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3.2 建 议
3.2.1 要根据《社会体育专业游泳必修课课程标准》中关于游泳考试的方式和考核标准对游泳的课程进行合理设置,要实现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对学生的泳姿、距离和速度达标率,以及理论知识优良率进行检测,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2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因为游泳本身就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教学顺序上不用太过于循规蹈矩。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顺序,善于发现学生对教学顺序的适应性是专业的游泳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平日应加强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准备。
3.2.3 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学习方法。教师不要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先教会一个技术动作,让学生熟练之后再继续学习下一个动作,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穿插教学,灵活运用重叠教学法,多个技术动作轮流练习,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也可系统的学习游泳动作,对学生的技术掌握起到良好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2.4 要让学生勇于下水、勤于下水。让学生多下水练习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短时间内的下水练习,只有多下水,多练习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游泳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掌握。
3.2.5 应积极采用分组教学法,实现教学方法的逐步改革。分组教学法应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这对游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4~6人为一组,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按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划分,程度较好的小组成员可以帮助程度较差的同学,这是互相监督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巩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