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老支书精神

2018-11-15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党的生活(江苏) 2018年7期
关键词:老支书书记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马庄村,多次称赞老支书,充分肯定支部作用。回顾江苏的发展历程,正是千千万万老支书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团结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才不断攻坚克难,谱写出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建党97周年之际,我省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通过寻找挖掘、总结宣传、学习传承老支书精神,教育培养新时代的支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勇于担当作为,为更好地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传承老支书精神,是为了教育培养新时代的支书。要系统思考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磅礴的精神力量凝聚党员先锋,以坚强的战斗堡垒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文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迫切需要符合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的好支书,迫切需要涌现一批又一批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新支书。寻找老支书精神,就是要从老支书们的丰富实践中,挖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之源”,打造成千上万个担当作为、创新实干的“铁肩膀”。要大力学习宣传老支书,不断发扬光大他们的宝贵精神和人格风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集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更好地承担起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贴近新实践挖掘老支书精神,不忘理想信念,做到对党忠诚;不忘一心为民,做到创新实干;不忘吃苦奉献,做到爱岗敬业;不忘公平公正,做到严于律己。要传承“老支书精神”,以老支书们为标杆,联系实际、聚焦问题,深入持久地找差距、明方向、见行动,真正拿出新担当、干出新作为。要把“寻找老支书精神”有机融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中,共同营造学习老支书、致敬老支书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数字:

今年3月,省委启动“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经过两轮寻找,目前全省曾任职15年以上的老支书1668人,其中20年以上的723人,30年以上的154人,40年以上的15人,50年以上的1人。这些老支书中有96.5%获得过市级以上表彰,有34.4%获得过全国性荣誉称号,连续10届全国党代会代表中都有江苏老支书的身影。

吴仁宝

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委书记

他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但他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他始终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艰苦创业,发展富民,带领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他始终保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有机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毕生追求。他始终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常德盛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

他瘦小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面对恶劣的环境,喊出“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走出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道路。他怀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50年来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从最初的“不收礼、不吃请、不徇私”到新世纪的“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村厂班子不搞家族制”,他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忠诚于党,干净干事,担当为民,成为新时代村书记的价值典范和行动标杆。

孟庆喜

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马庄村原党委书记

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和落后村的村书记,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那句“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誓言。开煤矿、办企业,他痴心求变,敢闯敢拼,让曾经落后的马庄富了起来;搞乐团、抓文化,他深谋远虑,敢做敢为,让富了口袋的村民也富了脑袋。如今的马庄村,成为中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赢得了习总书记的点赞;退休的孟庆喜,激情依旧,坚守一份责任和担当,传承一份精神和信仰。

许巧珍

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原党委书记

她,一心一意聚民心,千方百计解民忧,全心全意惠民生,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她,带着扑面而来的笑意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把原来的矛盾社区、脏乱社区变成幸福社区、模范社区;她,“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践行了“为居民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承诺,在群众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汪永进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原党总支书记

他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用“板凳需坐十年冷”的精神,瞄准国际地理学界的最前沿,让石头说出50万年前气候变化的秘密。他是普通的共产党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坚持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将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让党建和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得益彰,赢得“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做就做到最好!”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的践行宗旨。

陈国新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分公司老干部科党支部书记

一辆26凤凰自行车穿过街道、小区、医院,记录着120名重病老人的所有近况;一部24小时的“热线电话”,承载着他对877名退休职工耐心、细心、用心的点点滴滴。退休12年,他仍然坚持每天工作8小时;27年,他把老同志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用真情和爱心搭起党群连心桥,以对生命的敬畏铸就“风采银龄”。

汤 超

江苏省水利厅副巡视员

援藏期间,他是“拼命三郎”,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他跑遍了拉萨的山山水水,返程时哈达铺满长桌;在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全力守卫国家重点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在机关工作,他坚持“治水先治源,正人先正己”,讲政治,勤学习,抓融合,善创新,做表率,把鲜红的党旗插在工程一线,用赤子真情书写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杨广泽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纺纱;一辈子琢磨一种活——党建。杨广泽,人如其名,广施善举、恩泽社会,他把所有的心血和智慧全部投入企业、投在员工身上,30年如一日,用党建聚人心,以真情赢发展。在他身上,有一股纱的精神:看似平凡普通,却极具韧性,捻线成股,变幻无穷,力道无限。他用党建的一根红线,牵引双弘员工铸就长青品牌,绘出经纬人生。

致敬词:

他以独到的眼光、过人的胆识、敢闯敢拼的魄力,带领武家嘴人从水运做起,又从船上走到陆地,发展工业、农业和三产,闯出一片新天地。

武继军:一个村官的新境界

■宁组宣 夏 晨

武继军,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古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古柏街道武家嘴村党委书记。先后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党代表,南京市人大代表。

35年前,武家嘴村是南京石臼湖畔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村民年收入不足百元。当年20岁刚出头的他,不顾家人劝阻,放弃年收入3万元的个体水运,接下村主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拿一年360元的工资;35年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9万元,全村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50%以上。他,就是蝉联24年“金陵首富村”的当家人——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

上任之初,看着村集体账目上仅有的罚款收入126元,武继军暗暗发誓:“我跑过船,深知跑船的酸甜苦辣。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我要借集体力量来干,让村民钱袋鼓起来!”

借助武家嘴村临湖通江的地理条件和村民善于驾舟闯湖的传统优势,武继军组建了当时全县第一个村办水运服务机构——凤山乡水运队。跑了一段时间船,武继军认为,围绕黄砂打转转,水运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1992年,他果断调整船舶运输结构和水运组织结构,从一家一户分散营运转变为有计划的集体性营运,市场上需要什么,就运送什么,农药、化肥、粮食、原油、集装箱……瞄准上海大小洋山国际航运深水港、南京龙潭深水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和宁波深水港建设,开辟32条集装箱内支线,高标准建成2个沿江现代化造船基地,与南钢集团等国有企业合资组建江海直达运输公司,强强联合成为行业“领航旗舰”,走上集团化运作、专业化运输、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快车道。

随着国际航运业竞争的加剧,武继军意识到,光靠造船水运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稳,必须要走“一业为主、多元拓展”的道路。2005年,华润苏果超市开业;2008年,武家嘴水产养殖基地、武家嘴农业科技园建成投入运营;2008年底,武家嘴国际大酒店开业;2012年,武家嘴村镇银行开业;2013年,武家嘴老年公寓建成……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武继军还制定村民文化发展规划,2003年在城区兴建南京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实验学校,让村里孩子免费接受优质教育;以“五星文明户”创评为抓手,深入实施“文明新风进家园”活动,开展“文化船”“文明船”评选,提高村民素质。

干了30多年村官,武继军很少顾及家庭。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他深深感到:村干部只有体现正能量,舍得牺牲个人利益,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底气做好当家人。

致敬词:

从小老板到“穷村官”,他在不长的人生赛道上,把党的召唤当作起跑的发令枪,以赤胆忠诚完成了人生的壮丽奔跑!

金雨祥:化作春雨润乡土

■吴振国

金雨祥,泰兴市济川街道三六村原党总支书记,生前连续20多年扎根农村一线。先后获得泰兴市“优秀共产党员”、泰兴市“第四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2017年2月25日,金雨祥因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3岁。同年6月,泰州市委追授金雨祥“泰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并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其先进事迹,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向金雨祥同志学习活动。

三六村曾是出了名的穷村,1994年村财务亏空几十万元,运转难以为继。1999年,党组织将目光瞄准了村里走出去的能人金雨祥。

上世纪80年代,头脑灵活的金雨祥从事服装经营挖了“第一桶金”,后来又办起服装厂,一年轻轻松松赚个十多万,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党组织让金雨祥放弃小老板当“穷村官”,金雨祥踌躇满志,恨不得马上就投身新岗位大干一场。妻子周玉凤却认为这是“趟地雷”,拉下了黑脸坚决不同意。为此,金雨祥开始了跟妻子结婚以来的第一次长谈。他谈自己对乡土的热爱,谈他的人生理想……这一谈,就是一夜。妻子周玉凤至今刻骨铭心。

金雨祥一直认为,村里之所以穷,根子在心里,要拔穷根就要先让村民的心活起来。为此,金雨祥带领乡亲们瞄准城里人的餐桌种田,发展适销对路的种养项目,引导乡亲们抱团闯市场,干劳务、搞运输,什么赚钱干什么,哪里能赚钱就在哪里干。

金雨祥用创业的精诚,让三六村贫穷的土地上盛开出致富的花朵。

2013年初,金雨祥被查出患了胃癌。手术后,尽管医生再三叮嘱,“不能过度劳累,更不能感冒”。可是回家没多久,他又在村里忙开了。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但他就是闲不住。

2016年7月,一场多年不遇的连日暴雨,让三六村不少农田受了淹,一些农户家中进了水。妻子和乡亲们劝他:“你身体不好,天又下着大雨,可以让其他干部去!”金雨祥急了:“水都漫进村民家里了,我能在家干瞪眼!”他毅然冲进大雨中,连续几天在现场指挥抽水。几天后,金雨祥感冒了!感冒后,他坚持晚上挂水,清晨四点多就起床,等不及妻子煮好早饭就拿起雨伞出去巡查。

村里一条主干道积水较深,10多户村民无法进城卖菜。凌晨3点接到中心户长的反映后,金雨祥立马起床赶赴现场,等排完水时天已蒙蒙亮,这时他才发觉身上又一次湿透了……不知不觉中,病情一天天加重,而金雨祥凭着一股拧劲儿,以不停的工作一直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至今,村民们眼前还时常出现那个在风雨中跋涉的身影,那个因淋雨重感冒而导致病情加重的老书记。

2017年正月,金雨祥感到身体的不适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再次也是最后一次赴上海求医。离家那天,回头看着身后三六村渐行渐远的路,他仿佛觉得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人生赛道……

致敬词:

她的工作或许简单,但简单的脚步能丈量伟大的行程;她的成绩或许平凡,但平凡的成绩能赢得掌声;她的付出或许细微,但细微的付出能汇聚感动人心的正能量。

马桂华:全部为了村民,为了村民全部

■亚 青

马桂华,淮安市清江浦区富强村原党总支书记。从事基层工作31年,曾任江苏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省“十大女村官”、省“三八”红旗手、淮安市劳动模范、淮安市“百佳村官”等荣誉称号。

俗话说:“宁种二亩田,不治一个村。”成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行路居住,一桩桩、一件件,样样都得管好,小小的村官不好当,女村官更不好当。马桂华就是这样一名女村官,从1985年至今,先后担任村会计、村妇联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社区党总支书记等职务。31年的基层工作,使她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每月28日中午,社区工作人员都不敢休息,因为下午两点之前他们要到村民生活费发放点,将现钞准备好,等村民们排队领取。像这样排队发钞票的场景,在富强社区已经存在近20年了。

20年前,作为村改居社区,富强村如何盘活集体资产,惠及村民?马桂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集体资产的股份制改革,使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富强被誉为淮安的“小华西福利村”。“民有分红,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奖,贫残有助”,这“五有“福利让富强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马桂华的座右铭。面对困难家庭、病残人员,她个人出钱出物救助100多人次,捐资助学8人。孤寡老人张翠华年老体弱,生病卧床,生活非常困难,她主动结对帮扶,嘘寒问暖,送钱、送物、送药、送温暖。结对9年,年年帮扶,老人逢人就说:“马书记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托了共产党的福啊!”每逢村民生病住院,她都会主动去医院看望慰问,对困难户除了集体慰问以外,她个人还会给予一两百元的资助。

工作的繁琐和极少数村民的不理解,也曾让她动摇过。那时孩子还小,她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家里,每次回家看到孩子已经睡了,她就特别内疚。2002年10月的一天,她在外地出差,因意外交通事故被送到医院抢救。从昏迷中醒来,她看到的是父老、亲朋好友焦急的神情,听到的是他们真诚关心的话语。看望她的,有八九十岁的老党员,有行动不便的残疾村民,还有她帮助过的群众,甚至有一户曾因想生二胎与她拼命的村民。“当时我就觉得,这才是我活着的价值。”

“全部为了村民,为了村民全部。”2016年退休后,她利用多年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发挥余热,在社区设立“马大姐调解工作室”;2017年3月,担任清江浦区人民调解道德模范帮帮团理事长。几年来,她成功调解房产纠纷、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300多件,用正能量去影响、教育身边人,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致敬词:

一家两支书,共建新农村,父女皆典型,家风世代传。李怀根,人如其名,心怀百姓,扎根基层。用行动诠释“愚公移山”精神,认准一条道,一代接着一代干,让旧村焕新颜。

李怀根:支书富民情,传承两代人

■张国庆 王 磊

李怀根,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红花村党总支原书记、大丰区大中镇人民社区党总支原书记。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盐城市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大丰市“青年十杰”等荣誉称号。

“恭喜你啊,老李,老劳模家又出了新典型!”去年9月的一天,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红花村五组村民走进李怀根家道贺,“一个省劳模,一个十九大党代表,你们父女俩好样的。”62岁的李怀根腼腆地打着招呼;刚刚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女儿李晓霞,正准备到村里开会,“我能当选,全是我爸的功劳”。

“老李当年吃的苦我们都看在眼里。”邻居顾仁兰说。1975年,20岁的李怀根高中毕业后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凭借对农村的满腔热爱,跑到村里当生产队长,从小组长、副主任到主任、书记,几乎村里所有岗位他都干过,一干就是33年。

上世纪70年代的红花村,一穷二白,基础设施薄弱。作为农技员的李怀根,把家里仅有的8亩地全部搭进去做试验田,经过无数次失败与重来,8年后,终于成功繁育出“盐辐矮早三”啤酒大麦种,这个早熟品种不仅高产,出酒率也高。从那时起,红花村每年1000多亩啤酒大麦还没收割,外地客商就坐到了田埂上。10年前,红花村只有几百亩零零散散的苗圃。在李怀根的推动下,短短几年时间,红花村苗木业就滚雪球般发展壮大,目前全村苗木面积达5000多亩,销售额达1.5亿元,85%的村民成为苗木生产销售经纪人。

工作之余,李怀根不忘对子女的培养。1983年,李怀根当选省劳模,那时李晓霞7岁。抚摸着父亲的劳模证书和奖章,她心想“有一天我也要成为父亲的样子”。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李晓霞到社区工作,3年后调至新德居委会,书记、主任一肩挑,之后调到恒北村任村书记。初到恒北,李晓霞瞄准生态旅游,做基础配套,并通过网络科技对旅游创意产品进行深度挖掘。2014年,恒北村与更薄弱的恒丰村合并,一向坚强的李晓霞这次哭鼻子了:“压力特别大,担心挑不了担子,对不起村民。”

“大家搀着你,让你学会走路、学会跑,现在遇到困难哪能撂挑子?”老劳模勉励女儿。在父亲的鼓励下,李晓霞坚持生态纯农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两村一体化发展。如今的恒北,除赏花、采摘外,光特色早酥梨就研究出几十道菜,全村注册45个“恒北”系列商标品牌。每年来恒北参观游玩的人数多达50万人次。省委党校、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已将恒北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场教学点。

而老李,在基层干了41年之后已经退休,他常对人说:新农村建设是一场长征,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每位村书记最终的目标,不能只靠我,也不能只靠晓霞,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致敬词:

他,以品德为先,诚心立人;以岗位为重,潜心研究;以学生为本,精心育人,在支部建设、教学、科研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

赵兴勤:德艺双馨育桃李

■韩振松 尚传经

赵兴勤,江苏师大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教工党支部原书记。先后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高校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徐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徐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古代文学学科是江苏师范大学传统的强势学科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赵兴勤就担任该学科的党支部书记,堪称全校最资深的基层“老支书”。三四十年间,党政班子换了七八茬,各种问题时有发生,但他都从大局着眼,做了许多具体而又棘手的矛盾协调工作。他多次找相关老师谈心,或登门造访,当面听取矛盾双方的意见,或请进家来,促膝长谈。就是靠这种率真和坦诚,以及甘为人梯、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赵兴勤赢得了同事普遍的支持,使得一些分歧从淡化到逐步消解。

作为一位具有4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赵兴勤默默守住一方净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在没有教授班车时,每逢上课,他总是提前近一个小时到校,做好准备工作;备课认真而详细,征引丰富而具体,仅各类讲稿,就达四五百万字。其中,还附有数千张各式各样的纸片,记录着他教学的思考和心得。

随着教改的深入,赵兴勤不断调整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开列数百种书目,供学生们开阔视野,深化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三尺讲台是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传授知识是手段,培养人才是目的。若要完成育人这一历史使命,教师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执著的敬业精神,乐于奉献而不计私利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学术追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基本素质。基于这一思考,他严格要求自己,勇挑工作重担,将教学视为重中之重。一次,校外函授点提出,希望文学院安排有声望的老教授上课,以稳定生源。院领导担心他的身体,他二话不说,当即答应。

赵兴勤律己甚严,非常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近几年,受社会风气影响,有的学生把社会交际的庸俗套路搬到师生交往上来。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在其他方面对老师有所求,总喜欢送送礼。遇到这种情况,赵兴勤总是耐心地说服教育,讲清做人的道理,让对方在不失体面的情况下把礼品带走。他多次婉拒学生家长亲送或托各种关系所送购物卡,遇到丢下就跑的,便请研究生代劳,把礼品一一退回。

他对学生十分关心,经常给予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无私帮助。其历年所带的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大都是他家餐桌上的常客。对于家庭困难又矢志向学的学生,赵老师经常将有学术价值、对其专业发展有帮助的图书馈赠给他们,或向报刊推荐他们的文章。学生有了难处,也乐意向他倾诉。一位本科生考研失利,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赵老师与这位学生多次交谈,鼓励学生振奋精神,再作拼搏。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生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研究生,对赵兴勤充满了感激。

致敬词:

他头顶警徽,一次次舍生忘死;他怀着浓浓爱民心,数十年为民解忧。他的本色和大爱,无愧于全国公安民警优秀代表的光荣。

唐明清:“带头人理所当然走在前”

■张 行

唐明清,宿迁市宿城区委维稳办主任、市公安局宿城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原沭阳县武警中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原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府苑派出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支部书记虽然是当家人,但不一定事事要做主,更重要的是要把大家的力量发动起来!”接受采访时,唐明清乐呵呵地回忆起在武警中队担任指导员、支部书记的经历。

“一次,上面给中队一个学驾驶的名额。那时在部队学驾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唐明清不搞“一言堂”,而是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决定由战士们投票决定。结果,一名城市兵和一名农村兵在票决时票数相同,一下不知选谁好。唐明清谈心谈话时说:“你们都很谦虚互让,那么就请你们为对方写封推荐信吧。”支部再次讨论研究时认为,城市兵退伍有分配安置,比较而言,农村兵更需要这个学习驾驶技能的机会。在中队全体人员会议上宣布支部研究结果时,唐明清还宣读了城市兵的推荐信,号召大家学习这种利益面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2001年,唐明清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警察。从那时起,他立下座右铭:“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变的是做事要公道、做人要厚道。”

2012年10月28日,宿迁市中心有名男子带着两名儿童,站在一栋9层高的楼顶准备轻生。接到报警后,作为辖区派出所所长、支部书记,唐明清第一个冲了上去。在男子一只脚踏出楼顶的千钧一发之际,唐明清冲到他背后,将他死死按在楼顶边缘,自己也险些被带落下楼。在其他民警帮助下,硬是把当事人拖了上来。

“革命战争年代,炸碉堡的都是党员;和平建设时期,关键时刻豁得出的还是党员,什么叫‘道’,就是首先要迈开脚!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理所当然走在前!”唐明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样的生死营救,唐明清参与了十多次,亲手挽救过8条人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几年前,辖区少年小陈因寻衅滋事被劳动教养一年,70岁的陈奶奶哭着找到派出所。唐明清扶起老人说:“孩子是我们抓的,但我们不会撒手不管,将来一定让他走正路,重新回到你身边。”在小陈劳教期间,唐明清多次带着陈奶奶行程600多里去看望他。小陈被释放后,唐明清跑前跑后帮他联系工作,现在小陈每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在唐明清帮助下,先后有40多名失足青少年被感化,没有一人再“二进宫”。

担任派出所长、支部书记12年来,唐明清和两任教导员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坚持不配专车;和民警一起值夜班,总是让民警多吃菜,自己吃泡饭。有人说老唐傻。但正是凭着这股傻劲,唐明清才带出一个风清气正的队伍,派出所连续9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连续多年群众“零投诉”!

致敬词:

她是一个有着30年党龄的民营企业家,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将企业打造成镇江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鉴证类专业服务联合体,是“抓好党务促业务”的鲜活典范。

范明华: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红色情结

■邱乔森 汤 帅

范明华,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镇江分所党支部书记、江苏恒信咨询集团理事长。获得镇江地区首个“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镇江市优秀人大代表、首届镇江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镇江市服务发展党员先锋、镇江市“两新”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镇江分所党支部书记、江苏恒信咨询集团理事长。这是范明华名片上的职务排名。书记排在理事长之前,这种“排名习惯”已经坚持了18年。

1999年,响应国家脱钩改制号召,范明华做了改制后镇江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很多人都认为她会像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留下一串财富故事,从此与党务绝缘。但意想不到的是,企业成立第二年,她就成立了党支部,做起了党支部书记。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的18年里,她没有落下一次党组织会议,没有错过一次党小组学习,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她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高度融合,逐渐形成“七彩恒信”工作法,创建了红色先锋、橙色温暖、金色品牌、绿色诚信、青色人才、蓝色制度、紫色精专工程;设立了党群综合体和活动室,使党建工作有了固定阵地。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相信通过抓党建能够聚人心、提士气,最终推动企业行稳致远。19年的企业成长史,证明范明华的判断是正确的。1999年,企业成立,只有10人左右规模,但经过5年的奋斗实干,公司业绩已在全省同行业近500家机构中跃升至第7位。2016年,江苏恒信集团应运而生,服务机构从1家发展到9家,从业人员发展到百余人,营业收入也从最初的百余万元提升到7000多万元。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听到这首歌,范明华都会想起1988年宣誓入党的一幕。在企业内部,她关爱员工,是大家的“主心骨”“好大姐”,组织爱心互助、关注员工健康,增强了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在企业外部,她注重回馈社会,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她身体力行连续13年帮扶下岗职工,连续4年认捐“关爱孤寡老人营养早餐”项目,带领员工参与99公益日活动,仅1天时间就为弱势群体捐款过万元。她坚持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50余个。

“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从入党那一刻起,她已将党的烙印深深地留在心底,她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最好的精神风貌。

致敬词:

他十年如一日诚信守法经营,带领企业摆脱困境,迎来飞跃发展;他全心全意回报社会,得到员工支持、赢得百姓赞誉。

陶学忠:勇者无畏展宏图

■周 宇 韩金磊

陶学忠,扬州三得利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原支部书记。先后获得“扬州市劳动模范”“结对帮扶新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扬州市环境保护先进个人”“扬州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1年当选扬州市党代表。

“三得利,就是国家、集体、个人都应得利,才叫三得利。”陶学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时间回到1985年,25岁的陶学忠受命到当时的化工溶剂厂(现三得利化工有限公司)任厂长。这是一个产品单一、销售渠道不畅、经营不善的“烫手山芋”。在没人看好的情况下,陶学忠毅然担起这个重任。

他带领几个不怕吃苦的年轻人,风雨无阻跑销路。几个月后,销量略有提升,可对解决企业困境仍是杯水车薪。经过调研,陶学忠做出一个决定:对厂内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这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唯一办法!”陶学忠凭着个人口碑,借贷一笔资金投入引进新设备和新工艺的研发中。他一方面派人去优秀企业学习,一方面钻研适合自家企业的发展之路。陶学忠接手厂子的第一年,企业扭亏为盈了。

生产走上正轨后,陶学忠琢磨着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三得利刚做呔哔克产品时,为了稳定客户,外贸经理邀请美国杜邦公司代表前来洽谈。当时三得利生产区在镇居民区中心,车间矮小、破旧,杜邦公司商务代表看了一眼后,只匆匆留下一叠要求公司整改的记录,便再无回音。陶学忠心知杜邦不相信以“三得利”的条件能做出他们所要的合格产品,他当即承诺:三得利会根据整改和管理要求新建一个合格的生产区。一年后,杜邦代表在网上看到三得利生产区照片后,惊诧不已,来到现场考察了干净整洁、流程规范的生产车间,审阅了产品资料后,当场签订了供应合同。

在陶学忠十年如一日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近乎严苛的把关下,“三得利”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三得利”牌呔哔克和赛克以其稳定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重要一席。其中,赛克产品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呔哔克产品获“扬州市名牌产品”称号。

企业发展后,陶学忠没有忘记公司职工,遇到有重大疾病的员工家庭,他都会亲自关心。今年1月,员工老刘突发疾病,陶学忠亲自驾车将其送往镇卫生所,由于抢救及时老刘转危为安。每逢重大节日,陶学忠都要为生活较困难的职工送上慰问金,给全员发放慰问品,让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陶学忠还以回报社会为己任,近几年支持丁沟镇路政建设达70多万元,对村资助约50万元,公司连续多年与麾南村挂钩扶持,向扬州妇女基金会给予资金捐助,帮助特困家庭和重症患者,被授予“扬州市爱心企业”称号。

猜你喜欢

老支书书记
乡村老支书
执灯而立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我的爷爷是村书记
秘密
书记家的狗
举报信
好处费
又见雷书记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