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足“绣花”功夫 绘出脱贫锦绣
——印江自治县打响28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硬仗

2018-11-15田武张振宇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8年37期
关键词:印江大坪自治县

文_田武 张振宇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印江自治县聚焦全县28个深度贫困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兴办惠民工程,不折不扣落实各项脱贫政策,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发起总攻。

“我们正愁没办法带母亲到医院检查,没想到医生就上门了,感谢党的好政策。”8月29日,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炉塘村马寨组贫困户谯义英的女儿看到镇卫生院、合管站、扶贫站工作人员登门服务,脸上满是欣喜和感动。

沙子坡镇在近期的脱贫攻坚大排查中,发现炉塘村马寨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谯义英疑似患有慢性病,但尚未办理慢性病就诊卡。为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参加排查的工作人员及时与卫计部门沟通,请医务人员上门为患者现场作初步诊断、认证,为贫困户办理慢性病就诊卡开通“绿色通道”。

这是印江自治县聚焦28个深度贫困村,盯紧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举措。

2018年是印江脱贫“摘帽”之年,为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该县聚焦深度贫困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兴办惠民工程,不折不扣落实各项脱贫政策,各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发起总攻。

“我们要求全县28支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突击队在脱贫攻坚战中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拔寨,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彻底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印江自治县委书记田艳说。

建强基层基础 筑牢脱贫“桥头堡”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艰中之艰、克难中之难的关键时期,印江自治县始终坚持以“民心党建”为统揽,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为抓手,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的“桥头堡”。

下大坪村位于刀坝镇东北部,辖5个村民组210户726人,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72人,贫困发生率为37.47%,是印江2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如何凝聚力量,带领下大坪村贫困群众合力摘掉贫困“帽子”?是该县工业和商务局派驻下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洪江一直思考的问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杨洪江认为,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基础、凝聚党员干部合力是关键。结合印江推行的“支部活动日”活动,杨洪江每月8日组织下大坪村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开展学习教育,大力宣传脱贫政策,积极制定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头攻坚的履职清单,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上大坪组村民杨林海主动拆‘厢房’支持通组公路建设;下大坪组村民张著桃拆猪圈支持联户路建设;甘家沟组村民杨胜雄发展养牛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不到3个月时间,下大坪村5名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大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8名农村党员与驻村工作队拧成一股绳,出谋划策,找路子、摘帽子。

截至目前,下大坪村脱贫31户115人,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脱贫观念得到转变,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乡风更加文明,村庄更加美丽,群众幸福感逐年提升,脱贫成效一天比一天明显。

强化技能培训 端上致富“铁饭碗”

印江目前有深度贫困村28个,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足,如何把贫困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印江结合大扶贫战略行动,扎实开展省农委组织的“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计划”,组建了由120名农业辅导员组成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队”,长期服务全县365个行政村,实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技术团队100%覆盖。

对于迫切渴望致富、但又缺乏技术的群众,印江围绕茶叶、食用菌、经果林等主打产业,组建5支农技培训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和产业基地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真正授人以“渔”。

“你摘黑木耳时要先从大朵的开始,不要齐刷刷的一把抓。”在印江板溪镇小毛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杨位满头大汗跑上跑下,耐心指导采摘黑木耳的农户。

“有了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黑木耳长得好,我们每天光采摘就有100元左右的收入。”58岁的小毛村村民任达妃快言快语,喜上眉梢。

同时,该县还结合实际,双向选择84名农业技术骨干组建“三农专家服务团”,分为28个技术指导组,专门为全县28个深度贫困村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为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红香柚栽下后要浇透水”“要把老枝全部剪掉”……在印江的山村田野,只要是适合种植红香柚的地方,都能见到果农专家忙碌的身影。

截至目前,印江“三农专家服务团”为165个扶贫产业基地解决了80多个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协调产业发展项目26个,帮助全县形成了生态茶、食用菌两大主导产业+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的“2+N”产业发展模式。

此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印江还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资源优势,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让贫困群众端上致富“铁饭碗”。

在印江自治县脱贫攻坚一线,驻村队员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苦干实干、真抓实干,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锋。图为印江自治县罗场乡广东坪村第一书记杜执红(前排左)与贫困户一起进行烤烟田间管护。(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供图)

抓实产业扶贫铲除贫穷“绊脚石”

朗溪镇铁家村,是全县2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辖4个村民小组159户512人,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24人,目前尚有25户98人未脱贫。

为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摘帽问题,铁家村牢牢抓住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这个“牛鼻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发动贫困群众养鸡1740羽,种植辣椒50.9亩、茶叶740多亩,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政府今年投入资金、秧苗,帮助我们种辣椒增加收入,我这块地种出来的辣椒预计收入1500元,如果种苞谷只能收入500元,还得自己出肥料。”铁家村村民代传忠掰着手指头边算边说。

“2017年全村新增茶园种植面积253亩,全部以村集体经济形式流转土地,让村民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领薪金、入股得分红金,切实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铁家村村主任周应发介绍。

同样,身为印江2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罗场乡坪窝村驻村第一书记田补指着眼前80多亩集中连片的泥鳅养殖基地介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32人,为增加群众收入,我们采取‘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泥鳅养殖8万余尾、青脆李300亩、辣椒100亩、烤烟40亩,实现贫困群众产业全覆盖。”

眼下,在印江脱贫攻坚一线,28支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突击队认真执行县委“三真三同”工作要求,一次次遍访贫困群众、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定目标、定措施,苦干实干、真抓实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猜你喜欢

印江大坪自治县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回首大坪,驿路情深
跑起来
回首大坪,驿路情深
陶珊珊作品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卜算子·戏题大坪箐合影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