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山记》:一面生动的扶贫“镜子”

2018-11-15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8年37期
关键词:大漆摄制组爹娘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李思瑾

17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地、中国世界遗产数最多的省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拥有影视资源的“富矿”。近年来,贵州在重要时间节点上进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寻找文化符号,讲述贵州故事,集中资金和力量走大制作的精品化影视道路。本栏目陆续推出“贵州与电影”系列报道,讲述镜头背后的贵州故事。

8月27日,记者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中建幸福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到了纪录电影《出山记》的总导演焦波,因拍摄《进城记》,他与团队已在此驻扎了1月有余。

《出山记》是中国首部反映易地扶贫搬迁的记录电影。“焦波和他的团队在拍摄、制作《出山记》过程中,既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始终是平视。”1月25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出山记》首映式上称赞,“这是一面生动的扶贫‘镜子’。”

4月16日,《出山记》获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记录单元评委会最佳作品奖,颁奖词中说:贫困路上的山再高,路再远,只要是摄像机捕捉到的视角和角落,都不会是脱贫路上被遗忘的远方。

留住中国乡村发展记忆

44年前,焦波开始拿起相机为住在山东农村的爹娘拍照,整整30年,他为爹娘拍了12000张照片,录下600多个小时影像,摄影专题《俺爹俺娘》获得了首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

“爹娘的故事拍完了,爹娘的爹娘是乡村,乡村的故事永远也拍不完。”焦波说,正如他想用相机留住爹娘一样,他正致力于用影像留住中国乡村发展的记忆。《乡村里的中国》《淘宝村》《大众村》《村里村外》《五世同堂》《油桃妹》……近十年来,焦波带领其摄制团队前往山东、安徽、江苏、四川等省的乡村,在泥土里种植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2016年,焦波的一位贵州朋友在微信上转发给他一条新闻: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目标的日益临近,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打响,中国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即将走出大山。

2016年10月,《出山记》摄制组来到了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作前期考察,经过走访,最终将拍摄目标锁定在石朝乡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村庄——大漆村。

“村里每天发生着很多精彩的故事。《出山记》里没有一个职业演员,没有一句编剧写出来的台词。”焦波告诉记者,2016年冬,《出山记》摄制组进驻大漆村,同以往一样,他们开始用镜头记录大山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每次拍摄,摄影师都在离村民们一两米开外的地方。“村民们很朴实,他们可以重复自己刚说过的话,但绝不会为配合你的拍摄说他们不想说的。他们在镜头面前行动自然,就算争吵、抱怨也不会回避。”焦波说。

《出山记》摄制组在石朝乡大漆村驻扎了300多天,拍摄了400多个小时的素材,最后才凝炼出约90分钟的影片。

聚焦脱贫中的典型人物

“拍摄纪录片,选择主人翁很重要。”花了很多天时间走访,阳井组村民申周、泉里组村民申学科、大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分别以一句话、一个故事、一种状态打动了焦波。

30多岁的申周,最大的心愿是能讨个老婆,但闭塞的环境、窘迫的生活让他这个愿望遥不可及。申周和父母商量,希望享受政策红利搬到县城,谋求更好发展,可父母却不为所动,他们一方面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一方面又担心搬到陌生环境无法维持生计。

《出山记》摄制组用镜头记录大山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焦波光影<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一天早晨,申周再次和父母提及这个问题,争论未果,他心中烦闷,一个人蹲在门前台阶上,望着眼前云雾缭绕的大山出神。

“我现在很迷茫。”隔了老半天,申周叹了一口气,“我的处境,就像眼前这一片迷雾一样,看不到边。”

一个小家庭的争执折射出大漆村村民生活的困境,和申周一样,泉里组的申学科也看不到未来:申学科的父亲病了,而泉里组位于一个悬崖上,三面环山,每次外出看病申学科都要劳烦家里亲戚,与他轮番背着父亲,沿着一条不足一米宽的陡峭山路,走上近两个小时下山。

父亲认为看病麻烦,不乐意去。申学科很伤感:“你不能像我妈那样,还没能去医院看病就过世了。”

但泉里组大多村民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占比低于50%,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想要改变申周、申学科等大漆村村民的生活状况,两条道:搬迁,修路。

大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每天都忙着向村民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十天半月也回不了家。

为泉里组修路要占用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还有大量的坟墓需迁走。申修军开会动员,说服群众以大局为重,配合拆迁工作,不少村民不舍,情绪激愤。

更让申修军委屈的,是因顾不上自家事常常招来家人的埋怨:兄弟指责“你当书记,我就要去讨饭是不是”,妻子抱怨“我不要你回来了”。

一场接一场的争吵填满了申修军的生活。

“申修军是中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的一个代表,能吃苦,能忍受委屈。”焦波说。

从“出山”到“进城”

影片最后显示了一组数字:截至2017年底,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易地扶贫搬迁288户1316人,脱贫970户4280人。其中,大漆村易地扶贫搬迁91户400人,脱贫292户1292人。

数字背后,是大漆村人生活的改善——

申周全家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进了务川县城,一家人去买菜,老两口新奇地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父亲笑着对儿子说:“我和你吵,是错的。”

泉里组路修通了,申学科开始发展养殖业,还为儿子举办了婚礼,迎亲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悬崖村”,鞭炮声、锣鼓声伴随着村民的欢笑声回响在大山深处。

秋天,村民们种植的黄花收获了,香榧加工厂也建成投入运营,合作社分红那天,村民们都笑了……

“纪录片记录的是故事的发展进程,故事永远在进行着,我们能截取的也只是一个片段。”焦波说,接下来他们要拍摄记录的,是这些从大山里出来的人,如何真正地从“移民”变“居民”。

《出山记》里易地扶贫搬迁抽签分房仪式上,浪水村村民覃猛拿着自己抽到的房号,高兴地说:“如我所愿!”性格开朗的覃猛有一副好歌喉,“城里机会多,我想当歌手!”如今,覃猛成为摄制组选定的《进城记》的主人翁之一,他常跟随摄制组在遵义各地取景,还协助《进城记》摄制组的对接协调诸多工作。

《进城记》另一位主人翁是石朝乡杉柏村的何贵伟,现正在贵州大学读研究生,他告诉记者:“我的父母以及很多乡亲都不愿意搬到城里来。我毕业以后想回到乡村工作,带领他们从思想上真正地‘出山’。”

“覃猛的孩子今年年底将出生,他们可以在城里接受很好的教育;何贵伟父母不愿搬迁,但他家培养出三个大学生。两家人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城’。”焦波说。

猜你喜欢

大漆摄制组爹娘
李凤作品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百里千刀一斤漆 薪火相承守匠心
人民是亲爹娘 乡亲是好朋友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
在高温与严寒之间
大漆十问
老娘心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