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田村的“幸福密码”
2018-11-15文成覃淋
文_文成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覃淋
产业拉动使柳田村的年人均收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2013年的8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13026元。
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镇柳田村采访,柳田村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这里的党支部带着全村党员和群众,正围绕“小康梦”阔步前行。
打通“致富路”
“这个村怎么没有变化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年复一年……”这是5年前在外工作的柳田村人返乡后的感慨。
柳田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明介绍,5年前的柳田,交通闭塞、组织涣散、贫穷落后,仅有一条3米宽的泥泞小路贯通全村,优秀青壮年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田地种植效益甚微的油菜玉米。村支“两委”办公室环境简陋,人员配备不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严重缺失。村民思想不解放,群工矛盾多发,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
这个“残局”怎么收拾?这个困境怎么破解?2013年接过村支书“接力棒”的李高明带着村干部和党员代表走村串户,了解村民所需所盼、到先进村学习治村经验以及多次向领导请教、多次召开村支“两委”会议集中研讨后,决定从修路开始,改变村里的旧思想、旧观念、旧面貌。
解决了从哪里着手的问题,又迎来去哪里筹钱的大问题。规划将3米的泥泞路拓宽到6.5米的沥青路,所需建设经费不菲。李高明走上了筹钱跑项目修路的征程。组建项目资金筹委会,挨家挨户反复动员号召全体村民募捐,向三渡镇党委争取资金,到区交通运输局争取项目支持……一条“小康路”的攻坚战迅速展开。
“当时我们村在外创业的几位成功人士深受感染,主动加入了村里的资金筹委会,帮助村里做群众工作。比如家住柳田村二组在外创业的党员杨清林带头捐款3万元,带动大家自筹资金共81.26万元。”李高明回忆起这段经历感慨万千。
柳田村主动脱贫致富的声音,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三渡镇党委政府帮助争取经费250余万元,区交通运输局投入修路、绿化、服务站等项目经费共1350余万元,使柳田村的“致富路”项目得以落地实施。
发展新产业
“想吃新鲜的阳澄湖大闸蟹,不用去阳澄湖了,今年10月来柳田吧!”初秋时节,柳田村村民严光强顶着烈日在村头的蟹塘边来回巡查,50岁的他是大闸蟹养殖技术员,柳田村刚开始发展大闸蟹、小龙虾养殖时,他便跟着村里外聘的老师学习。
今年初,为了引导村民脱贫致富,柳田村村支“两委”与村民们商量,决定成立大闸蟹养殖合作社,充分利用柳田村生态优良、水质清纯的优势,发展大闸蟹生态养殖。同时,引进贵州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流转土地1100亩,建成“稻+虾蟹”种养殖示范基地300亩。
“我们的大闸蟹是正宗阳澄湖种苗,今年2月下苗,小龙虾4月下苗。”严光强一边准备投喂的食物一边说,大闸蟹、小龙虾的长势都很好,其中大闸蟹现在每只重约2两。
柳田村大闸蟹采取的是原生态养殖方式。“我们专门种植了80亩南瓜、甜瓜、水草以及田螺,供大闸蟹食用。”李高明表示,待蟹上市时,市民可放心食用。
“每年阳澄湖大闸蟹成熟上市销售,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区、播州区、新蒲新区约消费40至50万只大闸蟹。此外,小龙虾在消费旺季,每月约需1000吨。”李高明告诉记者,遵义自产大闸蟹、小龙虾数量少,绝大多数需要从外地购买,因此发展虾蟹养殖产业前景广阔。
目前,柳田村有200亩虾塘、100亩蟹塘。虾塘预计亩产1440斤,7月上市销售,持续到9月,产值将达430余万元;蟹塘投放蟹苗15万只,存活率达到60%以上,10月全面成熟,将出产约10万只大闸蟹,能为村民增收350万元左右。
据了解,柳田村目前是遵义市最大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这是阳澄湖大闸蟹首次在村里试养,就当前的长势来看,试养已获成功。”李高明说,柳田村还与相邻的永乐镇、喇叭镇合作建塘养殖大闸蟹、小龙虾,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齐力奔小康
柳田村全村3447人,党员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162人。2014年前主要是传统种养殖业,没有大户带动,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
找准新路子,发展新产业,改变旧样子,脱下“穷帽子”,是柳田村村支“两委”干部的庄严承诺,更是全村党员和群众的共同梦想。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多次集体研讨思路、广泛召开群众会,解放思想、争取项目。总结出一条“组织引领、公司带动、社会扶持、党群参与”的强村富民之路,迅速引起全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响应。不久,柳田村争取到扶贫开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200万元,为柳田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第一桶金”,也因此拉开了柳田村大兴产业的帷幕。
“我们利用扶贫产业示范点建设资金和本村的资源优势,与新区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民间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贵州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柳田村委会占股16.7%。村委会占股营利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建立了“721”利益联结机制,即70%用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0%用于发展公益事业,1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李高明说。
遵义市新蒲新区柳田村发展黄桃、水蜜桃、冬枣等精品水果种植项目140亩,葛根270亩,经果林2500余亩,辣椒产业1000余亩,带动全村300余人就业。图为柳田村冬枣种植基地。(新蒲新区三渡镇柳田村委会供图)
在公司的带动下,柳田村成立了民强劳务公司,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采取“争取扶贫资金+寻求社会帮扶+政府产业扶持+村集体资金投入”的方式融资97万元,自主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提子园31.8亩,并建立起年利润收入的40%用于贫困户生产生活补助,4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20%用于村党支部和村干部队伍建设(5%作为村干部工作奖励)的利益分配机制。
这样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机制,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迅速在全村掀起产业兴村热潮。“我以前在浙江打工,现在回到村里利用自己的土地种植7亩提子,预计成熟后每亩产值可达4万元以上。”村民张大伟笑说。
目前,柳田村还发展黄桃、水蜜桃、冬枣等精品水果种植项目140亩,发展葛根270亩,辣椒种植60余亩,引领全村发展经果林2500余亩,辣椒产业1000余亩,带动全村300余人就业,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就业全覆盖,带动非贫困户创业15户。
产业拉动使柳田村的年人均收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2013年的8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13026元。“除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外,其余贫困户2018年力争全部脱贫。”李高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