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促增收
2018-11-15方亚丽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方亚丽
“一分钱不用投就能享受分红当‘股东’,这么好的事我马上签。”8月10日,施秉县马溪乡的贫困户吴永富在《马溪乡2018年产业发展扶贫项目贫困户利益联结告知书》上,郑重签下名字。
据悉,马溪乡已确定将2018年发展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等产业的294.5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注入村集体公司或合作社,全年预计分红23.56万元以上,覆盖420户贫困户。
7月24日,贵州全面发起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此次行动从2018年7月持续至12月。行动目标为实现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施秉等18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
“夏秋攻势”令一发,施秉县积极行动,持续深化产业革命,优化产业结构,抓实利益联结,努力增加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收入。
“田园综合体”塑典型
“夏季是旅游高峰,发车最早的到这会儿已经来回跑4趟了,我每天至少也是7个来回。”8月15日中午,施秉县火车站出站口外停着十几辆中巴客运摆渡车。司机杨武告诉记者,因为火车站距离县城中心还有近30公里的距离,旅客到站后需要搭乘摆渡车去往城中心或各个旅游景点。
“我们去望城,那里荷花开了,还有大片的葡萄可以采摘。”与记者搭乘一班摆渡车的四川游客周易打算在施秉游玩3天,她想带着家人到望城村去看看乡间禾田,再去杉木河漂流感受水上的刺激。
进入望城村,沿观光道步行,低处的荷塘里飘来阵阵荷叶淡淡怡人的清香,往高处走吹来的风里又含着葡萄香甜气息。
在过去,望城村经济来源主要以传统耕作为主,农民收入单一,农村基础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产生活不稳定。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低于施秉县平均水平195元,全村贫困人口688人,贫困发生率为35.6%,是施秉县典型的扶贫攻坚村。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府分离出的部分管理职能,是协同治理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关于社会组织管理登记的法律法规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因此政府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试图降低登记门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社会组织的准入口径,使得许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生存状况得以改善;然而这种开放是有制约条件的,只限某几个类别的相关社会组织可以享受此优惠。这种并非完全“一视同仁”的举措。导致在实践中许多草根组织仍然不能取得合法的生存资格,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阻碍。
近年来,望城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要求,以发展现代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比2010年增加75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
家住望城村何家坝组的曾一红,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谋生,2016年他把打工积蓄的12万元带回家乡创业,改造了自家的院落、房屋,在施秉县扶贫办给予贴息贷款后,开办了望城村农家乐并种植葡萄30亩,目前,农家乐每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葡萄种植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施秉县按照“农文旅体”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建成高碑、望城、翁西、王家坪等一批精品村寨,受益群众达1.7万人。
林下经济为主导
“这些鸡认人,一路追着走。”8月16日上午,施秉县甘溪乡刚下过一场大雨,让三伏天的闷热褪去不少,在甘溪乡甘溪村3公里长的林下虫草养鸡的松树林中,一路被几百上千只鸡围追着的何顺福,今年64岁了。此刻,他手推车里的玉米粒已经撒出去一半,他告诉记者,自2016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发展养鸡,他便与老伴被优先考虑进入园区务工。“现在每人2500元,两个人就5000元了。”何顺福说。
施秉县把虫草鸡和绿壳蛋鸡养殖等林下养殖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图为甘溪乡甘溪村林下养鸡基地一角。
“养殖区为茂盛的杂木林和灌木丛,林地杂草和昆虫等天然饲料非常丰富,加上林地通透性和阳光照射充足,为鸡群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甘溪乡副乡长龙应祥告诉记者,基地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量化扶贫资金106万元入股基地,占比36.4%,覆盖贫困户143户,由企业投入185万元,占比63.6%。同时,在产销对接上与中国青年创业社区(贵阳站)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合约,成为该社区“黔货出山示范基地”。
目前,甘溪村“虫草鸡”养殖基地总面积860亩,年出栏5万羽虫草鸡。龙应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年出栏5万羽,每只鸡按10元的纯利润计算,贫困户利润占比分红为“5万羽×10元×36.4%=18.2万元”,即户均每年可分1200多元。
2016年以来,施秉县结合实际,把虫草鸡和绿壳蛋鸡养殖等林下养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南部双井镇、杨柳塘镇、马号镇三个镇打造“虫草鸡和绿壳蛋鸡养殖产业示范带”,在主要公路沿线林地草坡建成“鸡别墅”1100余栋、养殖11万羽,在其它5个乡镇兴办示范养殖10万羽,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此外,为不断丰富林下养殖产业,施秉县在马溪乡进行林下山羊养殖,现山羊存栏3000余只,年销量2000余只,销售额为30余万元,仅养羊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千余元。
大健康产业有效推进
8月17日,天空下着小雨,却丝毫没有影响施秉县双井镇的村民移植白芨苗。
熊鹏飞,是个微胖且肤色黝黑的90后小伙,2016年他于贵州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生毕业后,便来到双井镇做白芨育苗技术指导。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骑着电动三轮车往来于白芨苗培育大棚与种植地间的公路上,上衣与裤子都沾满了泥土,他说这是种白芨的“标配”。
在种植基地,十几名妇女正在地头将白芨苗按照熊鹏飞团队新研究的抗长草方式种植。“每天80元,有车接送,不辛苦。”65岁的刘小枝指着两块已种好的白芨地告诉记者,这是她今天早上的劳动成果。
为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建设,双井镇以白芨育苗为主,年生产白芨实生苗1500万株,解决双井镇龙塘村贫困人口就业50余人。
为有效带动施秉县各乡镇大健康产业发展,施秉县出台《施秉县2018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销售扶贫实施方案》,对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进行任务分解。2018年施秉县计划种植中药材13万亩,预计产值11962.5万元,覆盖贫困户1083户4025人。同时,通过贵州省产业脱贫攻坚监测调度系统对各乡镇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统计调度。截至目前,施秉县完成中药材种植8.39万亩。
白垛乡完成发展宽叶缬草种植1200亩,其中乡政府采用免费发放种苗的方式,动员该乡248户贫困户种植472亩,预计每户可实现收益12000元。
杨柳塘镇采取“党支部+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完成该镇中药材前胡种植1700亩,预计产值523万元,覆盖贫困户400余户。
如今,施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环境也吸引广州、重庆、贵阳等地的制药企业纷纷落户,在这里建立起基地和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