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职者不可忽视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018-11-15欣然

文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小杨考官

文/ 欣然

求职,现已成为每个人必经的过程,面试,就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招聘方,面对众多的应聘人员,是无法实施“ 日久见人心” 的识才策略的,只能依靠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资料进行面对面的招聘考核,因此,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是就业成功的第一步。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绽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占得先机。

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预选名单。但她面试时,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夸张的热带风情大耳环,一进门就让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考官队伍一愣,考官们没问几个问题,就结束了面试,结果当然是她被淘汰出局。

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点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

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有些标准是一致的,这就是:踏实、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理工类专业要求“踏实、耐得住寂寞”,而小杨的穿着,给招聘考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喜欢张扬”的第一印象,她的出局是自然的了。

近因效应:相貌平平却自信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男生,到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人等几个问题,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叫住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真实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也并没有了解我!”考官点点头说:“好,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结果是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最强烈

点评: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其实,考官第一次说面试结束,只是做出的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查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首因效应”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小杨考官
在『缺憾 』中寻找美
今天我是“小考官”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小杨的外卖
小杨的外卖
简论新闻采访中的“首因效应”
另类的庆贺
考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