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遇到的贵人都愿意帮你
2018-11-15陶瓷兔子
文 /陶瓷兔子
贵人愿意帮助的,是那些懂得借助资源,但是也践行自食其力的人。
一个学弟心仪一家知名企业已久,虽然错过了校园招聘,但十分关注企业的动向,好不容易等到公司官网上内部推荐的通知,立刻便行动起来。
他先是从辅导员那儿要来了学院的校友通讯录,又辗转好几个人加上了一位学长的微信,得知学长负责人力方面的工作时,他高兴得险些要跳起来,忙不迭地想要跟对方取经。
“可是你知道吗?他除了一开始还回答我一两句,到后面压根就不理我,我也知道欲想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我一应届毕业生,要资源没资源,要能力没能力,对他来讲肯定没什么价值。可是他自己不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吗?
“谁开始的时候不是小白,他为什么就不能帮我一把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这样的现象,同样是求助,同样是“三无”条件下,有一些人虽然无法创造价值,但更容易得到帮助,除过眼缘,气场等主观因素,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因,能使你得到贵人相助。
即便只有三板斧,也要大胆秀出来
回到文章开头的学弟的抱怨,他给我看了自己跟学长的沟通记录,我匆匆浏览一遍,不外乎是:
学长很高兴认识你,仰慕你好久了,X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提到你。(拉关系)
我对这个职位特别感兴趣,不知道学长能不能帮我推荐一下?(初步请求)
你有时间的话我请你吃饭,不知道这周末你有没有空?(套近乎求接近)
言辞算得上有礼,态度算得上恭谨,打眼看上去,有错吗?没错。
但是没错,有时候不构成别人帮你的理由。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你帮别人推荐工作,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是这个人对你有多热络或是对你有尊敬吗?或许有,但是最重要的理由,一定是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能力是否匹配,性格是否合适,价值观是否相同。
因此,想让别人为你背书,最重要的,并不是一味恭维对方,而是先大方坦诚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即便在对方看来,你展示的东西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它表现的是一种态度,那是自信,也是给对方的尊重。
我知道你很忙,我也知道自己现在还很菜,但是我觉得自己配得上你的帮助。
尽快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别扭扭捏捏地藏着掖着,等着贵人主动发掘你。
路遥知马力,但前提是,你总得先获得上路的资格。
别人扶你一把,你得自己站起来
我也曾经一不小心做过别人的贵人。
我出了第二本书之后,有个小姑娘加我微信,发来了自己的书稿,希望我帮她推荐一家出版社,正好当时我熟识的编辑在全网寻找优质的作者,她的文字功底挺好,于是我便帮两人牵了线搭了桥。
小姑娘感恩戴德,极尽溢美之词感谢我,将我誉为她的贵人、伯乐和特意为她折翼的天使。
我鼓励了她几句之后,以为这事就此圆满结束,却没曾想,她每天都跑来找我。
“姐姐,你能不能帮我定一下选题大纲啊,你之前做过,肯定比我有经验。”
“姐姐,你能不能帮我改下这篇稿子?”
“姐姐,你能不能抽空给我讲一下你持续写作的诀窍?”
一开始我还很认真地回复她,可每天被各式各样的要求轰炸真的让人头疼,当我郑重地跟她讲,我也很忙,自己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会的问百度,再不会就多看书,她回了我一句话:可是那样好麻烦啊,你就帮帮我呗,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嘛。
我:……
在反复劝诫无果,而她又一次微信轰炸我之后,我默默地将她拉进了黑名单。
贵人有资源,贵人有经验,贵人做得比你好比你快,不是你凡事都去求人的理由。
而想要得到贵人持续的帮助,最简单的方法是证明自己可以。人和人的交往是一项持续的互动,你有多快站稳脚,能不能独立走下去,决定了别人下次还愿不愿意帮你。
贵人愿意帮助的,是那些懂得借助资源,但是也践行自食其力的人。贵人可以在你陷入认知局限的瓶颈苦苦挣扎时拉你一把,但他们并不想牵着你的手走一辈子。
毕竟人家也只是你的贵人,并不是你的父母。
崇拜是离理解最远的距离
我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位难得的贵人。
她会认真看我写的文章,从选题、结构到遣词造句都会给出很中肯的评价,我们在微信上聊天,而我每天都会把她给我的建议和她在微信群里分享的话整理成笔记。
很认真对吧,很恭谨对吧,我也这样觉得。
后来她有次出差在西安转机,约我出来吃饭,我们聊了三个多小时,我全程拿着笔记本一边记一边鸡啄米似的点头:对对对你说得对,哎呀我怎么没想到,你说的好有道理。
她无奈地看着我运笔如飞,问:写作这么主观的东西,你就没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我摇头,附带一双星星眼。
“可我这趟专程约你出来,不是来看你点头的,”她说,“一家之见难免有偏颇,我希望你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了讨论才能有收获,不仅是对你,也是对我。”
也是从她那里,我记住了日本动漫《BLEACH》里的那句台词:崇拜是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
后来,每当我结识大神,忍不住想要仰望膜拜时,都会用这句话提醒自己,然后强迫自己去认真理解对方某个观点之后的原因和逻辑,做足功课,尽力去提供有质量的信息或者反馈,而不仅仅只会顶着迷妹脸崇拜反复高呼赞美:啊,你好棒。
贵人也不过是比你多走出几步的人,他们并非全知全能,比起崇拜和追捧,他们也需要理解,反馈和有质量的交锋才能愈发精进。
而你观点中的信息量,问题里的专业度,就是回馈他们的礼物。
因为最有质量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方在灌输另一方在接受,而是在适度的交锋中,教学相长,互相成全。
但千万别去模仿偶像剧里那种为了凸显自己的古灵精怪而刻意惹事,为了体现自己的耿直爽朗没理也要犟三分的主人公。
那可不是可爱,那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