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未村扶贫记

2018-11-15那山那石

夜郎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群众

那山那石

在扶贫攻坚发起冲刺的关键之年,我来到了兴未村,和村两委及我们的扶贫队伍一道砥砺打拼,见证兴未的昨天,鏖战兴未的今天,畅想兴未的明天。主编向我约稿,要我写写兴未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话题鼓舞,心情沉重,指尖敲击键盘,重如敲击心扉。

兴未村村名的来历,我没有来得及仔细考证,从字面上一看,第一印象是方兴未艾的意思。去兴未村要经过兴艾村,两村是连体,界限不很分明,于是兴未村和兴艾村便成为了孪生姐妹。兴艾村有个村民小组称为“纳闷”,就在紫罗路的省道边。牌子立了很久,每次路过,自己都会在心里犯嘀咕,并且要纳闷着通过那一小段里程。不仅仅是自己,着实也让很多路过的人感到纳闷。后来,在不断的纳闷之中,“纳闷”名称改为“纳新”,很明显,这就是吐故纳新的春天气息来了。于是,从摄影人的角度,我就从这个既有远景又有近物的名字入手,聊侃关于兴未的话题。

扶贫攻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不是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有的只是一腔的热情和敢于拼搏的能量,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故事,犹如一个个珠子,经过丝线串联,形成了自己在扶贫攻坚道路上收获的一串心灵手链和心中的佛珠。

精神是扶贫的首道门槛,一个地区的人气不旺,死气沉沉,等靠要严重,戴着穷帽要扶持是扶贫道路上的精神大敌,好在我运气不错,没遇上这种人气环境。去年春节,兴未村开展了春节群众联欢活动,从墙上公示的陀螺、拔河、扳手劲等比赛项目,我看到了兴未的希望。进村之前,支部书记给我提示,今年咱村要修群众文化健身活动中心,话语中给我下达的任务是要求我帮助协调健身器材,这是给我进入兴未村发放的首张门票。我当时没表态,不过心里有了底。通过自己的努力,当健身场所如火如荼正在开展前期的进场道路基础开挖工作时,我协调的崭新篮球板架直接运送到了村里,于是我顺利进入了兴未“景区”。

村委会建设需要选一个较为方便群众的地点,村里已经物色好了选址,需要和一家搬迁至县城的群众协商。一天,镇里的大会刚结束,村里的群众代表就集中到了县城。村里来电要我参加。去了,经过群众代表一番的磋商工作和利用自己当年曾经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经历,争取到了该农户的支持。协议由我当场草拟,大家愉快地在协议上签了字,顺利完成了当天的土地协调事宜,两页纸的协议,在村两委看来,也是生产力啊!

在准备基础开挖的时候,我又召集群众和征地农户召开了现场会,具体协调地基方位事宜,得益于村干部和老党员的坚强后盾,我在征地现场亮相,向群众宣传了今年扶贫工作的打算和兴未发展的构想,利用群众大会难得的机遇宣传了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和扶贫攻坚成果的共享互惠,这一次最终落实了地基的准确位置,择日开工建设。口才,不是一番天花乱坠,是口语表达和心灵的交织碰撞,说不到群众的心坎上,那就进不了群众的心间啊!

现在的通讯发达,社会进步,手机微信QQ成为了年轻一族的爱宠。不过老年人不会玩这新玩意。开会通知人,得靠组长一家一户登门叫访,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精准扶贫的政策宣传,不仅靠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还要进入群众的耳膜和心里。各种政策知晓率的提高,需要天天讲月月讲,重要的事情讲多遍。于是我心里一闪念,来了灵感,为村里建起了“兴未之声”广播站,通知开会,政策宣传,调频广播,新闻热线,致富信息来了,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群众接受方式的融入问题。村里基础条件薄弱,信息化建设条件相对于乡镇和部门,这把尺子的距离,不说天壤,起码是很大。后来我又促成本单位和帮扶部门整合资源,为村里投入资金夯实了办公设备,同时建起了“同步小康便民文印室”,群众不再为复印一张身份证犯难,大家一道义务为全村贫困群众建立好一户一档资料,这些活儿给村里带来多大的方便,减少多大的成本,取得多大的效果。我蓦然顿悟——这就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啊!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不过,治穷先治愚,这可是百年树人的大计,致富在路,关键在人啊!

兴未小学从学前班办到二年级,一共36个学生。教师只有2名,一个是本村的高中毕业生,一个是外乡嫁来的媳妇。经过历届帮扶工作队的争取,让低年级学生不再为远道求学风雨兼程,不再为租住房屋增加成本,不再为择校的问题焦虑揪心,不再为一个小学生带上一个“研究孙”全家求学,多好的阳光美景!但是,当阳光照在校园里,我们一边在听着书声琅琅的同时,一边在感悟乡村小学和中心学校师资的差距,一边在感概乡村教师的倾情奉献和那一份执着与坚守,一边更加感概教育起跑线如何科学划定而缩小差距犯难。

思路决定出路,自己在内心冥思苦想,终于反过来对着心灵的镜子,打开了自己的天窗,发现自己就是最好的资源。于是自己义务做起了村里的教师,为孩子上书法课,办起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学点,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找来援助老师为孩子上音乐课,去其他学校拷贝童谣歌曲在课间为学生播放,我获得了36位学生最好的信任和奖赏,仿佛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当学生完全喜欢上一个老师的时候,当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心中完全定格的时候,这种收获,就是下自成蹊最好的诠释。

老支书敖应文,是喜欢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老党员,研究村里的大事小情,那种正能量志在必得的稳重,为村集体公益事业推开绊脚石的义正辞严,监督和教育新一届班子负责到底的态度,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声如洪钟的姿态,令我们晚辈汗颜。正是得力于他们背后力量的巨大支持,大家干部服务群众的信心满满。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为之付出的女人。兴未村两委和驻村扶贫队在不断提升号召力和影响力,团结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背后,也有一群默默鼎力的女人,那些中老年妇女代表和村组干部家属,还包括本家夫人。她们在会议的后勤、议事的参与、民主的监督上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牺牲了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是咱们男人有榜样,是因为咱们妇女有力量啊!

非集中开会,中兴组长李永富平时就在自己寨子中走访群众宣传政策。名字是个美好的愿望,身体却每况愈下,不是党员却干起了比一般普通党员还要高尚的奉献工作。那天我们驱车相约去看望一个贫困户建房进度,他坚持和我一道前往。上得车来,他满含血泪告诉我,他的这个病情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正在等待外出务工的儿子回家,要马上去很远的石家庄看望医生,因为这个特殊的病在私立医院不能报销合医,他们已经为这事花了10多万元,因病致贫成为他们一家难以逾越的一道屏障。我当时除了心里安慰他以外,唯一的办法也只能跟着心里滴血。在此之前,他已经委托我帮他草拟了入党申请书,如果能为村里事情多干一年,到顺利举行入党宣誓的时候,这恐怕是他最后和最大的一桩心愿了。

回到文章标题,扶贫之路方兴未艾。愿经过扶贫工作队的精诚团结,努力奋进,当“兴未之声”的喇叭播出全村“出列”的音符时,我们的团队,将用汗水和智慧,谱就内心无愧于责任担当的乐章。

猜你喜欢

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1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2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光影视界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说说“难”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