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剧影片的文化语境
2018-11-15蒋华娟
蒋华娟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多年来,美国喜剧影片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因其切合人类追逐欢乐的本能,在全世界观众的心目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力。尤其在成熟的制作工业与持续进步的理论建设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美国喜剧影片已经积累起了堪称“市场保证”的声誉,也成为全球幽默文化和喜剧审美的一个风向标。尽管在不断涌现的好莱坞喜剧影片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既有艺术内涵丰富、哲理意味深刻的扛鼎之作,也有粗制滥造、媚俗潦草的低劣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喜剧影片在长期地、全方位地对市场的占有以及对观众趣味的迎合中,从文化角度展现了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历史沿革和时代特征。
一、文明起源与文化语境
尽管美国喜剧影片的历史仅有一百余年,但是喜剧艺术却是源远流长的。古老的西方文明对于这一百余年中的美国喜剧影片有着文化基因意义式的影响,是不应该被忽视的。美国文化源于欧洲,在美国建立后,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张扬。
在美国喜剧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重视人,尤其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精神。以美国喜剧影片的奠基者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作品为例,卓别林曾经表示,一两块蛋糕飞到人脸上,这种粗鄙、庸俗的表达所带来的只能是单调的逗趣,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喜剧来唤起人们对于微贱人物的关怀。由于人物的底层生存状态以及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是始终存在的,因此这样的喜剧才是高级的,才能流传久远。例如,在《城市之光》(City
Lights
,1931)中,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夏尔洛贫困、瘦弱但是善良、正直,为了心爱的盲眼卖花女郎,他想尽办法去筹集给卖花女治病的钱,或是当街扫粪,或是以瘦小的身躯当拳击手,让卖花女一直以为他是一个百万富翁,还结识了一位因为老婆背叛而想要自杀的富翁,和富翁保持了一段忽冷忽热的关系,直到自己被关进监狱整整两年。而到影片的最后,卖花女不仅重见光明,还如愿以偿地开了一家花店,在触摸夏尔洛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这个穷酸落魄的流浪汉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富豪”,问出了“是你吗?”影片也就在两人相认之后戛然而止。与之类似的还有如《马戏团》(The
Circus
,1928)、《摩登时代》(Modern
Times
,1936)等。《马戏团》中的流浪汉查理生活无着,误打误撞地凭借自己的“绝技”帮助马戏团起死回生,从此在马戏团表演喜剧,在爱上了马戏团老板的女儿后,又为了成全对方而离开了马戏团。小人物在贫穷下之的窘迫、热闹之下的苍凉、甜蜜之中的心酸都被卓别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喜剧电影无不重视人的基本权益,肯定人的能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人性本善论者,卓别林的喜剧影片关注身处底层的人的生存,展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由此声讨造成人与人不平等、压榨人、将人物化的阴暗社会,对社会深入肌理的顽疾给予尖锐的讽刺和抨击。这种意识形态是这些喜剧电影能够充分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在“卓别林时代”结束之后,这种树立困境(冒险)中的“小人物”英雄,抒发人本主义的喜剧电影却没有落幕。如金·凯瑞、成龙等人的喜剧电影,尽管从外在形式上看,与卓别林的喜剧大相径庭,卓别林的“笑中带泪”模式并没有完全为后人继承,但从对“人”的关心这一点来看,却是一脉相承的。
二、现代文化语境
(一)消费主义文化
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是与工业化的最终完成,人类社会进入消费社会阶段密不可分的。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商品,被出售、消费成为其生存的最基本方式,而这种商品化带来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得到缩短,大众对于艺术有着空前广泛的参与,大众本身就通过消费行为决定了艺术的创造;另一方面,艺术的生产者又受到资本的驱使,以至于出现了迎合大众、降低文化品位的趋势。在追求盈利的目的下,包括电影在内的各项艺术则逐渐远离精英文化中的批判意识,而呈现出一种平面化、娱乐化、肤浅化的态势。尤其是高度依赖市场的电影艺术,更是容易进入到“娱乐至死”的危机之中。如《宿醉》(The
Hangover
,2009)及其两部续集、《泰迪熊》(Ted
,2012)及其续集等,尽管电影也有赞美友情的一面,但是更多的则是一种由人物迷狂行为带来的喜剧感,甚至主人公无心进取,满口脏话,游走于赌博、吸毒、嫖妓等行为的边缘,电影已经几乎完全放弃了道德教化的责任。同时,消费主义文化还带来了鼓吹消费和物质的思维。“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于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与消费时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部分美国喜剧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拥抱消费文化的生活方式在被精心包装,大力提倡。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便是《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
,2001)和《穿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等被冠以“小妞电影”之称的,以当代都市女性为主人公的喜剧影片。这一类喜剧电影渲染女性在职场上的成长,用这种成长展现一种物质性满足的生活,如高楼大厦、名牌服饰、香车浓妆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靓丽的都市景观,也暗示了一种理想的、新潮的生活态度。(二)图像文化
图像文化与消费主义文化紧密相关,原因在于图像成为观众乐于消费的对象。但是在电影中,图像文化有着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即相对于消费主义文化的潜移默化而言,图像文化对观众的吸引是更为直观的,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
正如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指出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来临。所谓世界图像时代指的是世界被以一种图像的方式来为人们所把握,图像符号与动态影像无处不在,成为当前文化语境下首屈一指的文化载体。正如数据显示的那样,当前人类获取的社会信息中,60%~80%来源于图像。图像已经不仅仅是人类选择接近的对象,而是人们无法逃避的,存在于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东西。而美国喜剧电影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2015)、《王牌特工2:黄金圈》(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2017)等电影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奇观”不断出现,特工们使用的各类神奇的高科技武器,反方阴谋下的爆炸场面等,都给观众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书面语言文字的阵地日益萎缩,意味着人们对于线性、有序和抽象的理性表达的放弃,选择了直观、感性、立体的表达。在对图像的欣赏中,人不必像在阅读过程中那样调动自己更多的经验、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甚至无须参与创造,而只需要在瞬间获取影像带来的刺激便足够。在现代高速的生活节奏中,带有图像崇拜意味的喜剧影片层出不穷。尤其是动作类喜剧影片,带给人们欢乐的往往并非作为语言文字的幽默台词,而是人物滑稽、狼狈的打斗动作,大量的武打场面串联起了剧情。如《尖峰时刻》(Rush
Hour
,1998)、《上海正午》(Shanghai
Noon
,2000)等,频繁出现的,具有喜剧感的打斗,也保证了影片能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更容易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所接受。三、后现代文化语境
单纯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后现代”和“现代”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后现代文化”却是一种有别于现代文化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等)的产物,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30年代)中,并在二战以后与母胎分离,而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前期,其声势夺人并震撼思想界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文化商品的可大批量、重复式制作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精英文化对于人们精神的影响力逐渐减退,最终让位于大众文化。人们在精神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人们无疑将选择更为亲近的、拒绝深度的大众文化。曾经约束人类的诸多权威话语,都在后现代文化中被消解和重塑。
在电影领域,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狂欢化风格的盛行。在内容上,人们开始崇尚一种“无意义”“无价值”和“无历史”的诉说;在形式上,电影人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包括进行碎片式的,具有戏仿或拼贴意味的叙事设计和影像制作,有意识地疏离传统电影创作中已成为共识的基本规则,如有意使矛盾混乱化,舍弃对人性深度的拷问或对社会症结的质疑等。而反映在喜剧电影中,则体现为一种“闹剧化”和个人化。
首先是黑色幽默。早在20世纪50年代,斯坦利·库布里克就拍出了以歪打正着的犯罪故事为主线,拥有虚无主义倾向结局的《杀手》(The
Killing
,1956)。在电影中,思维缜密、宛如犯罪高手的强尼最终却因为种种意外,如堵车、行李箱有问题、叫不到出租车等琐碎问题被捕,人被命运不断玩弄,两百万美金钞票最后随风飘舞,强尼束手就擒。《杀手》的黑色幽默风格直接启发了被认为是当代黑色幽默大师的昆汀·塔伦蒂诺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2)和《低俗小说》(Pulp
Fiction
,1994)等创作。在塔伦蒂诺的喜剧电影中,后现代文化中的戏谑感,对权威的颠覆更为明显。如在《低俗小说》中,每一个人都陷落在黑色的生活中,都在命运面前被捉弄和妥协。塔伦蒂诺无意在叙事中申明邪不胜正、人的自省等,而是给观众展现一个又一个倒霉蛋,而不试图让观众从其倒霉中挖掘出更深的意义。其次是暴力美学。如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等。在这一类电影中,暴力中的痛苦、悲壮等被淡化,观众仿佛参与到游戏中一般欣赏电影中的暴力。德军对平民的暴力、美军对德军俘虏的暴力、最终刺杀行动的暴力等,与其说是二战双方的对峙,或对人类劣根性的批判,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原始生命力的释放,人被置于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观众也在这种环境中将自己内心对暴力的渴望进行了仪式化释放。因此,这一类电影在征服了大量观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冒犯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审美认知。可以说,任何文化语境的兴起都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一种文化形态体现的就是人们在某一社会阶段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特点。影像的制作本身是人类行为之一,人类行为也是影像表达的内容之一。对于面向全世界观众的美国喜剧电影而言,它正是反映历史悠久而又复杂、多元的西方文化语境的一面镜子,自古希腊时代、文艺复兴时代流传下来的人本主义文化,萌生于现代的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都流淌于美国喜剧影片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