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能创新,圆梦未来
——记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工程中的党员突击队

2018-11-15

青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能源党员

口 李 樯

初秋的一个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现场。据悉,2018年10月中下旬,“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部长会议及第三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将在苏州召开,届时,联合国能源署、国家能源局,多国能源政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能源专家将齐聚苏州,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将向来自全球能源界的精英们和媒体镜头开放。这是一项真正体现中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和引领能源未来的样板展示工程。

随着采访的深入,整个服务区建设的火热进程,以及一支敢接硬仗、能打赢仗的党员突击队进入记者的视线……

迎难而上,党员骨干冲锋在前

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是同里新能源小镇建设的第一步,为的是在“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期间更好的展示能源变革发展成果,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思想和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的基础上,依托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永久会址落地同里优势,与苏州市政府共同建设同里新能源小镇,规划打造一批世界首台、首套、首创项目,建设以清洁为方向、以电为中心、以电网为平台、以电能替代为重点,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引领城市能源变革发展。

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的建设,牵扯到上下多方面。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市、吴江区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同里新能源小镇建设组织机构和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全力支持小镇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设。快速完成了服务中心项目立项核准、规划土地调整等前期工作。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提供了2.8亿建设资金并提出建成后明晰服务中心产权。

电网方面,国网江苏电力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和服务中心建设指挥部,苏州公司和吴江分公司也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全面开展服务中心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标、建设、宣传展示等工作,推动做好工程前期、现场配套、土建施工等工作。其中省网公司负责顶层设计,苏州公司中间协调,吴江公司则负责项目承建。

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苏州供电各部门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各个部门都派出了精兵强将,派出了一支13位党员为主,各部门精选技术骨干协同作战的党员突击队,以落实建设现场的各项协调和管理工作。在现场,土建、规划、运维、电力设计、营运,各部门的突击队员们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的示范作用,在创新创造、服务奉献和攻坚克难方面,真正做到了“党员身份亮出来、工作业绩干出来、关键时刻看出来”的带头作用。

而这样一个项目,不了解内情的,恐怕很难理解其中太多的困难。难度主要来自整个工程的14个安装项目,大多都是国内乃至世界首台、首套的概念,不管是机组安装、运行,还是建成后的展示与传播,国内基本没有参考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大家的工作模式便是设计-学习-优化设计-再学习-再优化,不断演练、反复推敲。这是一项无中生有的工作,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典建办副主任管笠介绍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典建办派出了三位党员骨干,管笠是现场主要负责人,另外还有周游、齐保振两位同志,他们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进度的协调工作。由于工程意义重大,让人无法不神经紧绷,最痛苦的是所有项目的方案编写。设备、技术,都是第一次接触,多项首台、首套的能源创新项目,对大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来巨大挑战。但管笠和同事们没有退缩,硬是通过大量资料研究、实践摸索,加班加点编制出整套技术方案,并且在具体施工中不断调整,优化。“因为每个项目都涉及多个专业,这就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打破专业界限,挑战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通过再学习实现突破,与他人的工作融为一体,这当中有阵痛,有挑战,更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管笠说。

基建部派驻现场的负责人是副主任吴正学,他们4月初一接到任务,第一时间成立了5人管理团队,3人派驻到现场,分别负责协调、安全、质量。第二步便是基础建设的设计工作,同时开展招标施工、监理单位工作。最难的是施工方案,施工图设计,但时不待我,哪个环节滞后,都会影响后续的施工。而所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他们只用了一个礼拜就拿下来了。4月26日,基建项目经理黄晓辉进驻现场,那时整个工地还是一片农田;4月27日,他便着手安排基建队伍;5月2日,现场指挥部、办公区、工人宿舍、食堂等全部完成搭建。按照项目指挥部土建交付使用的工期要求,他们8月初就提前完成了移交。

协同作战,发挥突击队带头作用

在过去数月的施工现场,每天都是党员突击队员们忙碌奔波的身影。针对省电力公司电网发展速度快、工程建设任务重、设备安全运维要求高等特点,苏州供电以同里能源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为依托,结合电网工程设计规划、建设施工、日常运维的全流程管理要求,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党员中遴选的这支作风硬朗、业务精湛的党员突击队,为项目的建设标准和日常管理,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可以说,项目牵动着每一个分派到任务的同志,也牵动着苏州供电所有人的心,党员骨干们均以省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尹积军提出的“苏电精神,苏电速度,苏电品质”为思想武装,日夜奋战,真正成了一支苏州供电铁军。

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密集的工作,就是协调。

由于施工期正值盛夏,烈日当头,最辛苦的是现场工作人员。最多的时候,现场有26家施工单位,五六百人同时施工,作业面非常复杂;由于是立体作业,安全隐患多,防火防事故的工作压力特别大。有的工人热得受不了,难免打退堂鼓,这时候,管理人员还得协同施工队去做好思想工作,吴江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张勇介绍说。

典建办的周游也提到整个工程进度中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14个安装调试项目,一旦具备条件便立即上线,交叉进行。往往是上边在吊顶,粉刷,下边同步进行布线、安装、调试,整个作业面是立体化的,这当中既要做好各施工队间的横向协调,还要顾及到前后安装工序的纵向协调,以及整套技术方案的临时调整和优化。整个过程中,不敢有任何松懈,因为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多个作业面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人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神经紧绷,但看着工地上每天一个样的巨大变化,大家都充满了干劲。有时晚上十来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脑子里还在想着工地的事情,想到什么,就赶紧记下来,生怕有半点疏忽。

配电运检室主任徐近龙同样强调,整个工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所有项目都是从无到有,项目如何施工,如何安装调试是从无到有,现场管理协调是从无到有,编制后期精准的运行方案也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阵痛。团队压力非常大,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学习,全面了解并深度介入,但我们没有人退缩,真正做到了齐心协力,互通有无。

吴江公司党委书记王生强,主动负责现场的后勤保障和政府协调。他一般是早晚回一下单位处理公务,白天基本蹲守在工地,协调各项工程交叉或同步进行,比如让安监部门的同志参加到调试工作中,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运维工作做好了准备,积累了经验。后勤保障方面,由于施工人员数量不定,刚上来食堂供应有些无序,但他很快就通过印制餐券的办法扭转了这种被动,食堂保证伙食供应的同时,也建立安全卫生制度,并协同当地派出所对务工人员进行登记,定期进行住宿区安全检查和防火,安全生产教育,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看得出来,在任务面前,没有人退缩。大家众口一词:再苦再难,也得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作为党员干部,公司的任务就是命令,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克服重重困难,这本来就是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吴正学说。

可以说,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是一个聚焦了电网公司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紧扣“重大工程、科技攻关、管理创新、课题调研”这一重点任务,这支“政治素质好、技术业务精、团队意识强”的骨干党员联合攻关队,积极承担了整个项目的科技攻关、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所有重点课题和难点任务,在攻坚克难的具体实践中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先进性。

挥汗如雨,默默的付出与收获

可以说,参与到这项工程的同志,每个人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紧张状态。徐近龙说,“这个项目里没有个人英雄,大家都很辛苦,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干,但与此同时,团队得到了锻炼,技术和业务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这对我们公司,对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令记者感动的是,采访中,没有人说自己的苦,而都是在说身边的同事多么辛苦,好像自己加班抢点都是应该的,好像自己仍然不如其他人辛苦。

黄晓辉不是共产党员,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却发挥了一个电力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业务骨干的攻坚能力。“为了赶工期,黄晓辉每天只能睡5个钟头,天天扎在工地,早上八点左右到现场,晚上八九点甚至十点十一点才能下班,全程无双休。家里老母亲80多岁了,有脑血栓、胆囊炎;孩子上初中,爱人早上6点多上班,晚上7点多下班;平时他还能照看一下母亲和孩子,承担主要家务,可是现在什么都顾不上了,只能交给老母亲……”说到这里,黄晓辉的领导吴正学副主任的眼圈湿了。

整个作业时间,正值盛夏,大家的衣服,每天不知湿透几遍,又不敢吹空调,如果感冒或生病倒下了,更将影响工程进度。回到家里,根本不想说话,脑袋晕晕的,还要挣扎着记下忽然想起的事务。齐保振的同事说,“齐保振的孩子才三个月大,老婆还在做月子,他却要驻扎施工现场,带孩子,做家务,去医院检查,都是老婆一个人,他根本帮不上忙。”

在现场的突击队员里,计量室副主任沈颖年龄偏大些,对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更感吃力,但他更不敢松懈,除了专业知识,日记录,周记录,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十几个微信工作群,他不敢落下任何一条信息。他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对重点要点逐条记录,一一落实,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推进,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欣慰的是,他们负责的项目在调试、验收、投产各个环节都挺顺利过关了,但后续的运行编写规程和方案,仍然不得放松。面对重重困难,沈颖没觉得自己苦,反倒指着身边的张益飞说,“他来的时候还是个白白净净的大男生,几个月下来,已经变成一个黑瘦精干的汉子了。”

但就在那些挥汗如雨的日日夜夜里,在甘苦自知的紧张付出中,大家似乎也都尝到了一些“甜头”。

周游说:我感到幸运,这不但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更积累了工程、专业项目管理经验,我能强烈感到自己在这几个月的快速成长,收获巨大。现在,整个工程已初见成效,令人震惊、自豪。

齐保振说:“我越发相信那句话:只要有毅力和决心,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潘李兴:我工作十几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齐头并进的现场,看上去很乱,但实际上却乱中有序。大家都在拼命,会不由自主地感染你,带动你。每天都是头脑风暴,时刻都有要解决的问题,家里是完全顾不上了,但我觉得值,为公司能建成这样高大上的项目自豪。

采访后记

经工程师介绍,记者终于懂得了同里能源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三幢主体建筑的具体功能,一幢是绿色充换电站综合楼,里面的换电机器人可快速为电子汽车更换电池;一幢是微网路由器中心站及直流配电房,这里已建成首个世界大规模低压直流配电环网和初步建成世界首台首套交直流微网路由器示范工程;一幢是压缩空气储能辅助用房,这里建成了世界首个高温相变光热发电系统。而园区的道路就是一条“三合一”电子公路,汽车在上面行走,通过磁电感应系统就可以同步充电;两个大锅盖是吸收太阳能的,另外还有地热、风能机组,路面和屋顶全部铺上太阳能板,整个服务区的电能供应和储备,就是有效利用光能、风能、地热资源发电。如果不够用,服务区还接入了两条清洁能源供应线路,总之,这里完全实现了光电、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供应,不再有煤炭的影子,从而从用户端拒绝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

这样一个项目,可谓承载着所有电网人的梦想,牵动着每个电力人的心。服务中心的建成,正是按照“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配置智能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服务共享化”的思路建设的。而“十三五”期间,建设“大受端坚强电网示范区、源网荷友好互动示范区、绿色低碳用能示范区、智能配用电示范区和同里新能源小镇”,主要包括22项重点示范工程,从而构建国家电网公司能源变革的双创基地,打造国际能源变革的“思想发源地、理念传播地、技术推广地、产品应用地和产业集聚地”。从而实现电网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智能发展。

苏州作为国家电网典范城市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四化五地”的宏大设计,将为世界能源变革发展贡献中国思想、江苏实践的苏州样本,将实现引领全人类的能源革新,真正让梦想照进现实。作为同里新能源新镇建设的首发项目,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的建设,正是这一系列“梦”开始的地方。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能源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