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创20千伏配电网络,为园区建设点亮星火

2018-11-15贾梦雨

青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配电苏州

口 贾梦雨

2018年9月19日上午,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一间简朴的会议室里,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重新聚在一起。他们是83岁的苏州供电公司原总工程师姜祥生,72岁的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戴克铭,81岁的供用电处原处长凌观本以及81岁的供用电处原主任经济师后学浩。当年,他们是“同一个战壕”朝夕相处的老同事,掐指算来,已经退休20年左右了!窗外,秋阳高照,金色的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室内,皓首相对,“老电工”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面对公司几代员工,他们激动地分享着20多年前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全国首个20千伏配电网的情景。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风华正茂。一时间,那段激情澎湃的日子重新浮现在眼前……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全国首创20千伏电网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4年前……

1994年5月,举世瞩目的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一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一时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园区建设,电力先行”,针对园区负荷密度大的问题,新加坡和园区政府提出按照国家一流水平规划,苏州供电公司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1996年开创性地建成国内首个20千伏配电网!与此同时,建成封闭式网络或多电源放射式运行,配电网络采用220、380伏和20千伏电压等级,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园区经验”的同时,也为全国提供了能源发展的典型经验。

“如今,回忆当年力排众议、科学论证、毅然上马20千伏配电网络的过程,真是感慨万千,充满了酸甜苦辣!”姜祥生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身材,说起话来沉稳、坚定,充满了理性与睿智。当年,他是苏州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园区电网的规划设计重担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他的肩上,“早在1993年,我们就开始酝酿即将上马的园区电网。是站在‘稳妥’的基础上循规蹈矩,还是站在一个高起点上锐意创新,确实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众所周知,我国各大区电网基本上形成了4种主要的电压等级序列,城市供电则主要采用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0.4千伏电压等级。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完成了将众多繁杂的中压配电电压统一为10千伏的工作。“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猛增,一些地区10千伏供电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姜祥生解释说。

虽然说建设20千伏配电网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但放在25年前,在国内绝对是“冒险”的新生事物。姜祥生回忆道,当时为什么要搞,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他工作了30多年,一直搞电力规划,在这个新的起点,工业园区“横空出世”,一种创业的激情激励着自己寻找新的突破口。当时全国通用的是10千伏,要想搞20千伏,阻力可想而知,“我向有关部门提出这一设想的时候,领导一脸惊愕,一口否定:‘拿数据来!’很显然,这样的设想让领导很意外,况且,当时还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姜祥生没有气馁,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他带领团队找到了上海电力设计院,挂靠在该院的中国电机工种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咨询部。团队牵头组织全国专家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论证,于几个月后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中国配电网电压等级专题论证》,为工业园区上马20千伏配电网络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有了这个论证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远远不够!”姜祥生介绍说,1994年,原电力部所属江苏电力局下达给苏州供电局一项关于配电电压等级研究的科技项目。同一时期,中国和新加坡之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电力规划合作。1994年末到1995年初,他和一些专家前往新加坡考察供电模式。新加坡的电压等级序列采用的是200/66/22千伏电压等级,而3个电压等级是国际公认的理想供电模式。经过这一系列的论证、考察、研究,最终,在苏州应用20千伏配电电压的方案得以确立。

苏州是江苏用电量最大、增量最快的地区,工业化设施密集,负荷密度大,土地资源已高度紧缺,依靠单纯增加变电站和10千伏送电线路,不仅难以解决站址、线路通道土地问题,而且输送能力也难以满足中小工业用户群用电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更不利于节能降耗。 “不过,方案确立后,还有一系列困难等着我们。比如说,当时国内缺乏这方面的设备,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当然,还有经费落实、电网兼容、升级问题、供电可靠性问题,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硬骨头,等着我们一个个地啃下来!”当年,戴克铭作为副总工程师,也以极大热情投入此项工作中。他是专家,更是实干家,即使现在已经70多岁,但谈起话来还是神采奕奕,两眼炯炯有神,透着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事业落实在细节中

1996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建成国内首个20千伏配电系统;

2007年9月20日,国内首条20千伏架空线在江苏苏州建成投运;

2009年3月,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优化研究通过验收……

这其中,每一步都凝聚着苏供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气、神。苏州是一个变革之地,江南的灵秀与精细、完美有机融合在一起。对苏供人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上马20千伏配电网络,一个用户可以节约几十到几百万元;而大规模建设,投入运维大,短时间之内面临的阻力更大。

如今,姜祥生回忆当年的探索过程,总结道:“改革开放决不放松,但也要循序渐进,从一期到二期再到三期,每一步都是一个脚印,而且越来越坚实,越来越从容。”

在2007年苏州建成投运国内首条20千伏架空线之前,我国尚无建设20千伏中压配电网的标准和设备。之后,苏州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经过一年的努力,制定出一套包括通用设计、技术规范、客户端供电方案文本等在内的技术标准,并先后在全省范围推广应用。2009年3月28日,《20千伏客户变电所典型设计图集》也在苏州全部制定完成。该《图集》的出版,促进20千伏客户变电所设计从“随意裁剪”向“成衣定制”转变,不仅为客户变电所设备选型建立了参考标准,规范了客户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型式,还为20千伏变电所图纸审核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缩短客户业扩工程周期。

据了解,20千伏配电网络能满足多回路、高可靠性的要求,节约土地,减少电能损耗。以采用相同导线输送相同功率电能为例,20千伏线路可降低损耗75%,对于较大容量的客户可以减少投资,并且提供最优化的供电方式。送电能力是10千伏线路的2倍,供电范围是10千伏线路的2.5倍。姜祥生介绍说,“按照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的电网目标网架,中新区目标网架采用10千伏方案需设110千伏变电站32座,而采用20千伏方案只需设110千伏变电站17座,可节省土地66.5亩,节约用地约41%。”

谈起20千伏配电网络的种种好处,几位老专家清晰地报出了一串串数据:工业园区110/20千伏变电站每千伏安的造价比110/10千伏变电站低24.5%,而容量大1.58倍;20千伏设备虽比10千伏设备贵1.1~1.2倍,但按容量考虑,除配电变压器外,其他设备每千伏安的价格都较10千伏的少;20千伏方案线损率比10千伏方案降低0.723个百分点,以2010年苏州20千伏供电区域预计年用电量66.75亿千瓦时计算,则每年可以减少电能损耗4826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9万吨。可见,应用20千伏节能降损效益可观!

当年,凌观本担任供用电处处长,一些具体细节需要他去落实,尤其是面向客户,有很多非常细致的工作要完成。当年上马20千伏配电网络,需要和新加坡方面仔细协调,“新加坡人的工作态度和效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常常在咖啡馆里谈,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一谈一整天,目标就是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回忆说,90年代初,省局召开了一个培训班,班上授课专家详细讲述了日本东京配电网建设的方向,“各种优缺点都讲透了,这为我们后来的工作积累了很多资料。” 凌观本进一步介绍说,当时,上海黄浦区的供电网络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以前,我们其实处在封闭状态之中,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这也为我们在90年代中期上马20千伏配电项目积累了经验。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正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也才能真正达到卓越的境界。”

开放包容、勇于担当,紧紧跟上时代的节拍

改革开放从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更不可能一帆风顺。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接着一个奇迹的过程。作为先导力量的电力系统,更加需要开放包容的胸怀、勇于担当的气魄。

戴克铭说,“其实,在当时10千伏也能供电,一下子上马20千伏并没有很大的紧迫性。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领导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求稳、求安全,这些都可以理解。”不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审时度势,拥有包容的心胸,随时接纳新生事物。他举例说,当年,20千伏配电网络的优点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于还会走很多弯路,“比如说,出现供电事故怎么办,万一项目失败了怎么办,不但牵涉到生产安全,而且还会影响中、新两国关系大局。这就要开放、包容、勇气、担当。”戴克铭回忆道,当时,电力系统生产部门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往往偏向于用10千伏,因为更加“可靠”、“可控”。不过,科研部门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往往更加超前,更加追求自豪感、成就感,“就在这种博弈中,催化了一种循序渐进又大步向前的力量。20千伏配电网一开始试点,后来推广到70平方公里,再拓展到200多平方公里。”令人欣慰的是,实践证明,20千伏供电网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到2006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报装容量在6000至1万千伏安的用户有50个,1万千伏安以上的36个,其中要求双电源供电的49个。如果用10千伏供电,则无法满足其要求。如采用35千伏供电,总投资约为20.1亿元。而采用20千伏供电的总投资只有11.7亿元,节省近一半。据悉,这85个大用户因为采用20千伏供电,还比35千伏供电节约土地240多亩,同时运行维护费用与10千伏基本相当,给大客户带来的最优化供电方案可见一斑。

当年,后学浩担任供用电部主任经济师,他回忆说,当时搞园区开发,做用户侧的调查,做城市规划,不是传统的古板式的,而要给外资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就要求电力部门的员工没有私心杂念,一切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要体现我们开放包容的胸怀。说实话,当时很多人有困惑,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家都是劲往一处使。“当时去佛山考察,发现当地很多杆线都下地了,一下子就有了一种紧迫感。改革开放,就是要勇于接受各种新生事物,不能畏首畏尾,要有一种担当意识!”当时,20天要完成一个临变项目,就是要给改革开放树立一个标杆。在服务用户方面,要善于打破旧的框框条条,“20千伏配电系统上马后,要重塑业务流程,我们组织力量,翻译了大量的英文资料,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方便客户、服务客户,这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心胸和姿态。另外,我们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吸收了一个管理的软件,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理念,都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拍。”同时,在后学浩看来,勇于担当,还意味着在一些关键的“点”上要善于突破,“红线不突破,担认准的道路就一定要硬着头皮往前走。20千伏配电网络确定后,有的人想不通,我不但自己毫不动摇,而且还经常劝说别人‘改革开放一定要往前走’。”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用户不理解,因为涉及到配套设施等方面,“我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好宣传工作,用各种数据、论证材料加以说明。”慢慢地,电压稳定性、安全性得到了公认,“一个客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找上门来51次,我知道这其中好多次都没有必要,但我每一次都非常认真地接待、解释,并切实解决问题,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想,勇于担当不但体现在战略性的决策上,而且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薪火相传、再创辉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没有尽时,改革开放正在路上。令人欣慰的是,苏州供电公司这种创新、进取、奉献、担当的精神正一代一代地传递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多年来,一代代苏州电力人沐浴在这种精神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同时,他们把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紧扣瞬息万变的时代节拍,不断重塑精神品格,形成了内涵丰富、生机勃勃的精神文化氛围,推动着苏州供电系统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2017年,苏州市工业园区供电公司成立,旨在为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先试先行,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传承开创精神,解放思想,为能源变革积累经验。

苏州市工业园区供电公司配电运维经理杨敬超是一个90后小伙子,面对这几位爷爷辈的电力人,有几分拘谨,更有抑制不住的崇敬。他激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对新生事物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和亲近,“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虽然思维活跃,总是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新鲜感。不过,我们这代人容易迷失于花花世界,缺乏专注、担当、坚韧。如今,电力发展一日千里,我们要从老一辈身上汲取能量,传承好前辈们的精神财富。”

苏州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项目组组长张志民是一个70后,可谓如今电力系统的中坚力量。他回忆当初刚刚参加工作的情景,“当时就觉得20千伏的配电网非常高大上,老一辈是建设者,我们现在是运维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要守好这份家业,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步地推动。”他表示,如今配电自动化、全电缆供电,快速定位故障点,可远程定位,电力的高速发展,需要一代代电力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园区供电公司书记郎燕娟介绍说,苏州工业园区面积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万,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蝉联第1名,科技部将苏州工业园区纳入了建设世界一流园区行列。园区供电公司现有正式员工53人,下属三个供电所,服务园区范围内42万户高低压用户。园区供电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专业专注、持续改善”的价值理念,承担着服务地方政府和广大用电客户的社会责任。同时肩负着“推动再电气化,构建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的新使命,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定要发扬精神,开拓进取,让电力事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事业传到了我们这一辈手中,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苏州市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文锐充满激情地说,如今,供电系统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综合的能源系统,提高效能,讲究能耗比,市场也很开放,很多人在学习新能源的终端运用。如今,供电系统更要强调一个“共”,拥有共同的视角,提倡共享、共赢,推进经济性、合理性,从而迎来电力系统的大发展、大超越,“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把这项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在电力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老一辈电力人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攻坚克难。”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电力是举足轻重的基础工程,无数电力人用他们的美好人生,为国家建设点燃了灿烂星火。今天,苏州供电公司这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几代电力人生动地诠释了一种精神的力量。面对今天的这一幕,姜祥生等几位老专家显得格外激动,纷纷勉励大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底色,老一辈在历史关键时刻开辟了一条新路,如今的年轻人更是随时站在急速变革的风口浪尖。要把握每一个机遇,为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配电苏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