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素养内涵,以有效措施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8-11-15张维
张 维
隆昌市第一中学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且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们要及时改变理念,利用新的教学模式,以注重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厘清:数学素养的内涵。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发、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促使人们努力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数学学习与应用中,通过自身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在个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属于认识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模式,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高中数学素养指高中生学习数学时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水平。
思考与实践: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条路径去下功夫: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数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乐学”,才会主动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满堂灌”进行教学。就数学学习而言,为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永远的主题,是教学的第一“公理”。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设置悬念,使学生愿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好玩的、可亲近和有感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建立健全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积极探索和完善。当前,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品质,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如在必修二《空间几何体》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及三视图,让学生在观看PPT的过程中对三视图有全面认识。教学几何体表面积时,可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几何体的绘画并将几何体进行平面展开,帮助学生计算表面积,以轻松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及表面积计算。
强化经历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为教学“主角”,学生是知识“接收者”,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不会创新。而当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探索的人才。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师在哪里主导,哪些是该教师做的,哪些应该让学生做要想清楚。不要把该学生做的事抢过来做。要讲大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教学程序应当与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相吻合。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再好,如果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的,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无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概括等过程,经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会,使所学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你见过体育老师说过“同学们站好,我在跑道上跑5圈给你们看看”吗?当然没有。而“在跑道上跑5圈”给学生看的数学教师并不少见。“我都已经讲过n遍了,他们怎么还没学会?”这正说明学会光靠讲n遍不行。体育教师很清楚,要让学生自己锻炼身体,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进行逻辑化、符号化和数量化,其过程必定经历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因此,在合作之前必须先“独立”。
落实课后总结,发展反省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课后总结,是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后总结,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了解,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完善,提高概括和总结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般教学注重对知识的交流,常忽略学生自我认识的表达。教师往往在得到想要的结论后就停止交流活动,只让学生汇报结论而不汇报结论获得的经过——开始的假设和预期是什么,证据和事实是什么,认识的发展变化是怎样的,是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等。坚持做,导致学生的认识思路和结果局限于个体经验自发式积累,缺失自觉反思和表达交流的过程。最好的交流应是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认识表达空间,让学生经历讨论、改进和再认识过程,使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充分外显。在认识碰撞和再建构中发展认识,从而形成比较稳健的认识方式。课后总结中,应多进行基于认识发展的课后总结,强调认识过程的表达、梳理与反思,从而实现学生认识水平提升和认识方式健全。
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还很多,如何在教学中改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应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人才,获得教师的职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