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
2018-11-15李佳
李 佳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对桥中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更在教育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将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实现多媒体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导入课堂教学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导入方法太过死板老套,要么直接引入话题,要么导入不够彻底,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传统的导入方法,采用新颖有趣的方式来导入课堂。多媒体就可以在此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天然优势,结合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来导入课堂。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音频,赵忠祥老师慷慨激昂的朗诵了毛主席的名篇《七律长征》。诗篇记述了长征从开始走向胜利的过程,寄予着对红军战士的肯定和赞扬,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精神。饱含情感的朗诵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同学们的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彻底感知教材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将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到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声音、画面、特效技术以及艺术手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必定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讲解初一上册第一单元《辉煌的隋唐文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隋唐时期优秀灿烂的文化,我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介绍隋唐文化的短视频。视频中为我们展示了充满神韵的古典诗词、精致的中华瓷器、漂亮的丝绸刺绣、华美的民族服饰,宏伟的建筑设计等等。这些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介绍大明宫时,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的宫殿之中,不禁发出了一声声赞叹。这不仅让学生们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古代隋唐时期辉煌优秀文化的了解,更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课堂氛围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歌曲《七子之歌》。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同学们很快的就走入了歌词描写的环境中。欣赏完毕后,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mu-cau”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是被谁“掳去了肉体”?是什么时候被掳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呢?……我让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回答,有很多同学都积极举起了手,我又适时的进行了点播,很快就把学生引向了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构建知识框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设备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来丰富教学资源。如搜索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或者用多媒体构建知识的结构,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时,我就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知识的框架,以图表的形式对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以及麦哲伦的航行过程,并从时间、国籍、资助国家和抵达地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比如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进行了航海行动,抵达了美洲;1519年至1922年,西班牙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入了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展示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多媒体设备,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实现多媒体与历史教学的深度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