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2018-11-15
读《杂文月刊》的三大好处
●常永瑞(陕西延安)
坚持阅读《杂文月刊》已经整整3年了,特别是读了《杂文月刊》2018年6上、7上原创版的文章,我进一步觉得读贵刊好处多多。
首先,《杂文月刊》为读者增长知识提供了平台。原先只知道狄青在延州(今延安市境内)担任指挥使,属下级军官,由于此人勇猛善战,屡建奇功,在我们当地民间传说中,此人在战场上以铜面具示人,传得神乎其神,令敌人闻风丧胆,但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他是很不得志的,官位品级一直不高。而今通过读《狄青的“面涅”》,才知道他后来不仅仕途顺利,而且担任过枢密使,这个职位是北宋时期的最高军事长官。他曾力劝宋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为北宋走上国泰民安的富裕之路奠定了基础。
原来只知道叶公好龙,是个贬义的成语,主人只是一个名义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通过阅读《叶公之冤》,我才知道此成语的主人叶公被冤枉了2500年,叶公,本名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
其次,《杂文月刊》是读者开阔视野的好窗口。从《因小失大咎由自取》《不过云中生活》《不怕活的精神》《灾祸贪念总相联》《劝君莫做“赵太后”》等文章中,我深刻体会到为君贪小利而误国,为官贪小利而误前程,甚至有牢狱之灾;作为父母如赵太后,过分溺爱孩子,就会有政息人亡的危险。
第三,读《杂文月刊》可以陶冶情操、开阔心胸。从《漫谈宽容》《应酬之感慨》《洛杉矶凌晨四点的风景》《说公平》《空话》《拒绝说“套话”》《杂志是带在身上的学校》等文章中,我深刻体会到宽容的重要,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应该坚持做到;体会到应酬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持有度,将健康平安一生;体会到持之以恒是人们成功的关键;体会到公平与平等是意思不同的两个词语,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总之,每次读《杂文月刊》都能学到很多知识,祝愿贵刊继续本着质量至上、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越办越好!
为谁而忙?
●张良汉(安徽马鞍山)
读了钱渊先生的《谁来落实?》(《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7月上)一文,感同身受。这篇杂文反映了最基层干部的心声,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说到他们心里了。
基层忙,最基层的社区更是忙,有时为应付检查,忙得甚至“两脚不沾灰”。如果是为居民忙,苦一点,累一点,汗流多一点,都是值得的。关键是为谁而忙。如果是为了把资料做得“好看一些”,为了让上级领导“高兴一些”,为了把没有做的事做得“逼真一些”……如此等等,这样的忙值得吗?其实,这样的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忙,居民感受不到社区的“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也感受不到“存在感”“成就感”;这样的忙,是另一种形式的“形式主义”。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以为,作为最基层的“小巷总理”,要弄清为谁而忙。是为居民服务而忙,还是为取悦上级领导而忙。这个问题弄明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着力点了。
这篇杂文文字不长,全文只有854字。但读后,让人深思,引起共鸣,给人震撼,是一篇针砭时弊的好杂文!
苍蝇也叮无缝的“蛋”
●刘曰建(北京)
《谨防“爱好”变成“裂缝”》(《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8上),是真知灼见、至理名言。文章说“苍蝇专叮有缝的蛋”,秦升在山东巡察灾情和赈灾,没露缝,名利双收。却因腰杆不硬倒在苏州。苏州“苍蝇”了得,看似没缝的蛋他敢叮,且能撬个缝下蛆。
党的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看看老虎苍蝇的轨迹,多是忘记初心,有始无终。面对诱惑、算计、讨好、捧杀的“围猎”,你没有定力就会成为“猎物”。打造金刚不坏身,必须三管齐下:不能腐,靠完善规章制度;不敢腐,靠严惩腐败;不想腐,靠“明哲保身”,“明哲保身”不是自由主义,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这话不是孟子的
●杨昌俊(江苏镇江)
看了《漫谈宽容》(《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7月上)一文,自感有些收获,敦促自己学得宽容一点,无奈定力不够,对文中的瑕疵也就难以“宽容”。作者写道:“孟子则要求凡人都应当有宽容的品格:‘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孟子》·离篓下)。’”这样把版权归于孟子,不知理据何在?原文出自《尚书·周书·君陈》,这是周成王告诫治理成周的君陈之语。《尚书》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有些篇目是后世儒家补充进去的,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孟子》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要说孟子关于“宽容”的说法,或许“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可以算得上。再多说两句,“离篓”应写为“离娄”(一名离朱),是古代视力敏锐之人,据《经典释文》引司马彪说:“黄帝时人,能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而“《孟子》·离篓下”的写法,也是不规范的,规范写法应为《孟子·离娄下》。真诚期待作者、编者都能更加用心,避免这样的瑕疵。
三人行,必有我师
●郑来福(河南郑州)
每当拿到《杂文月刊》原创版时,首先翻到最后两页《三人行》栏目的文章,读一读其他读者对《杂文月刊》某篇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再结合自己对这篇文章看法,就会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另外喜欢读《杂文月刊》原创版《三人行》栏目还有一点,就是其他读者对文章中的某些错误提了出来,以免以讹传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之人也是有过错,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这就要求作者在写文章一定要慎之又慎,编者更加仔细用功。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老先生告诉我们: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加以改正。这是我们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