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记体式缘何衰退

2018-11-15□刘

杂文月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体式游记征文

□刘 军

游记为古典文统中重要的文学类文章体式,这一体式迁延不绝,曾产生诸多名篇。因兰亭雅集应运而生的《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曾被视为绝品,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篇上佳的游记。如今,在散文的众多体式中,最先显示衰退之势的恰是游记。而且这种衰退在新世纪以来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落状态,风景美学与主体精神双重缺位,使得众多游记演化为景区宣传栏文字内容的重复书写。

从数量上看,游记作品依然如一地菜畦,绿汪汪。有《旅游散文》这样的专题性刊物,有层出不穷的游记主题大赛以及征文赛事活动中收纳的相当数量的游记作品,有诸如欧游杂记、北美记游、澳洲行走类的专题图书,总之,一派莺歌燕舞的模样。而从内容和质量上看,几乎又全部是烂萝卜,腐败的气息弥漫于葱郁的绿色之中,让人为之掩鼻。甚至很多有正式刊号的文学刊物在征稿启事中,会将拒绝游记类作品标注于显著位置。在年度综述或者文学排行榜上,游记作品基本被排除在外。这种数量上的丰富性与质量上的贫弱性构成了鲜明的反差,游记的衰落与贫困由此而来。

文以气为主,游记的气韵缘何到了如此衰弱的地步?若将评价标准简化,那么,一篇游记文章中,一旦侧重于对景点历史的介绍,出现对民间传说的开掘,或者但见词汇的叠加而不见风景,类似这样的文章即为典型的游记体式的无效写作。如此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文本中深刻体验的凝结处于缺位状态,情景交融的机制彻底被损坏,景不能入心,主观心灵也难以激荡开来。这般情况下,写作主体只能在外围因素下一番功夫,上述所言的历史知识、民间传说、语言词汇三个要素,究其本质,皆是外围因素而已。

华兹华斯曾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而言,可以唤起用眼泪也表达不出的那么深的情感。”这句话与宗白华先生“晋人向外发现了山水,向内发现了自我的深情”的判断异曲同工,表明了一种审美的自觉。个体面向自然与人文对象所产生的真实体验,应如汩汩泉水,处于一种自然生发的状态。因此,情思的表达不是依靠词语而产生的,而是通过词语而敞开的。词语堆积起来,易产生富余,必然会伤害那些本真的情感。

此外,众多景区纷纷主办的征文大赛推波助澜,进一步恶化了游记体式的生存空间,一些投机型作者,专门盯着类似的赛事活动,依赖网络搜索引擎获得平面化的信息,然后就可以迅速创作出主题正确的游记作品,以获取主办方的奖金。这种闹剧式的写作范式,为游记体式平添了恶名。

最近几年,在我的专项阅读过程中,注意到一些刊物将游记作为补缀而纳入其中,部分名作家和老作家在远离散文写作现场的情况下,投入到采风、记游的系列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属于个人面对退场时候的不甘心举动,在这里,游记作品成了个人落幕的某种象征。

猜你喜欢

体式游记征文
“图图话话堡”征文
下期征文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