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初探
2018-11-14唐淑丽
唐淑丽
摘 要: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显重要,尝试从创作式、探究式、辩论式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作式;探究式;辩论式
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拓展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业设计如何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今教育需要思考的命题。同时,就笔者所见,国内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对高中学段语文开放性作业的研究较少,多是对作业设计的个性化、观念的探索,如张如意、黄之能的《高中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连庆吉的《浅谈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等等。对此,本文基于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培养,探索有效的设计方案。
一、创作式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乐学善学的意识
开放性作业设计,可以采用创作的形式激发学生乐学善学的意识。当然,“创作式”设计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托,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例如,笔者在设计《说数》的作业时,基于课堂目标: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之美”,领会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抽象道理的写作手法并学会仿写,设计作业如下:请以阿拉伯数字或数学符号为对象,写一首小诗。学生的兴趣很高,可见,此类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乐学善学的意识。列举学生作品一二,如罗同学的小诗《思念》:对你的思念/恰如那无限循环小数/绵绵不绝。孙同学的小诗《心愿》:宁愿我们是平行线/互相遥望/也不愿是相交线/愈走愈远。
个人的经历和天赋不同,写出的作品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乐于尝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写鉴赏之类的作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会像做考卷一样认真,但却丧失了一种兴趣,而创作的形式恰恰为学生所喜欢,甚至有同学如潘同学、罗同学在当年的诗歌创作竞赛中获奖,这也是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乐学善学意识的一种延续。
二、探究式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另一个思维层次的开始。思维的良性循环,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探究式的作业设计便是这种精神的培养途径之一。具体来讲,学生一方面可以就文本的内容思想进行溯源式的探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就作者或者评价对象本身进行纵向式的探究。前者如笔者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易安词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酒”“雁”“黄花”“梧桐”等,来表达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的愁绪,这些意象在古代诗文中有其典型的象征意义,就此设计作业:请联系中国古诗词,探讨词中典型意象的文化内涵。由此,学生通过溯源式的探究,将中国传统意象的文化内涵贯穿起来,从而理解诗词中典型意象的魅力。
后者如笔者在讲授梭罗的《瓦尔登湖》后,学生对文中作者如此惬意的生活不是很理解,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作业:请查阅关于梭罗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后来有同学写到:“梭罗,一位独立高洁的诗人,他毕生执着于理想——对诗和自然的追求。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社会是人们所缺乏的。”可见,学生已经初步领略到了梭罗的精神内核。除此,我们还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纵向的探究作业设计,如《密室的生活》《无韵之〈离骚〉》等等。通过这种开放性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形成良性循环的思维习惯。
三、辩论式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辩论式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课中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进行有效的设计,当然,辩论不单单是要求场面有多么热烈,而是对问题的争论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个原则可避免辩论中某些学生肆意起哄的弊端。
以笔者执教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讲完“完璧归赵”后,一个学生问:“蔺相如出使前给赵王分析利弊,说‘宁许以负秦曲,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派人怀藏和氏璧从小路逃到赵国?最终不还是赵国理亏么?”下面学生一听,立时声起,同意的大概有三分之一,但三分之二是不同意的,笔者当时布置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大家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双方分别选举三个代表,各方自己搜集证据、资料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学生为了这场辩论,自主学习兴趣很高,《史记》中关于外交家的辩论技巧,后人对“完璧归赵”故事的真伪评价等,都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被学生一一道出。辩论式的作业设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不能单纯为求形式而形式。创作式、探究式、辩论式,可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在乐学善学、勇于探究、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立刚.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作业分析[J].求知导刊,2015(18).
[2]连庆吉.浅谈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J].教学实践,2012(7).
[3]张如意,黄之能.高中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2013(2).
[4]杨志芳.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作业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8(10).
[5]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N].中国青年报,2000-4-5(9).
[6]孙玥.谈新课程体系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J].语文学刊,2010(7).
[7]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