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中有效阅读教学的几个要点
2018-11-14钟泽勇
钟泽勇
摘 要:阅读是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要谈到有效,必须关注几个要点:学生、教师、目标、学情、方法。对这几个要点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只有深刻地把握这几个要点,才能为提高阅读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有效
阅读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普遍不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要提高,有几个要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学生的重要性
1.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此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2.学生在阅读中是主角
鉴于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反复地、充分地阅读,有时间思考,并能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没有主体的“心知”,老师哪怕讲得天花乱坠,也不一定有多大价值。有效的阅读教学一定是让学生唱主角的,要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地位。
二、教师的重要性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有些老师往往以为教学课文就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只要完成了课文教学或者讲完了课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这种对阅读教学目的片面性认识把教学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不可取的。教育的目的是育人,阅读教学的目的同样是育人,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有知识和方法技能,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收获的多少。
2.教师的阅读理解能力
名师出高徒,通常情况下,只有阅读理解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教出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如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这样一个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的教辅书把“炙”译为肉汤,有的老师就不知道对不对。其实“炙”,是火上烤肉的意思。把“炙”的意思搞清楚后,整句诗蕴含的思念边塞将士豪迈生活的感情就很自然地出来了。如果我们老师清楚文言语法,心中有数是能讲清楚的,学生也是会很容易明白的。
3.教师的讲解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并不是说教师不能讲,这恰恰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讲解能力。讲授法自有其合理与合法处。我们指点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传授的是阅读方法,提供的是阅读必需的背景知识。讲解中示范的是阅读的进程,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阅读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讲授中要善于以情激情、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积极投入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
教师的讲解也是对学生的一个熏陶,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达、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很多时候学问是“熏”出来的,“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三、目标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标除了具体的课文目标外,更应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学制定如下具体实际的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会用文章的语句;
2.引导学生读懂、会用文章的结构;
3.引导学生读懂、会用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
四、学情的重要性
有效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学情。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必备条件。只有清楚地了解学情,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以学情为起点,才能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宜的对话板块。我们可以用课前前测、课中反馈、课后总结来把握学情。
五、方法的重要性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这篇文章只有一段,我让学生读后思考把文章分层,学生抓住两个比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以及“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就把一段分成了3层,这样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了主旨,学生一下子就觉得课文清晰起来了。
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另外,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题的答题方法技巧也是有必要的,学生在了解掌握答题方法技巧的同时,对相关阅读知识也会有精准的把握。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为我们提高阅读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J].语文教学通讯,2011(9B).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