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设计类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
2018-11-14霍发仁宫勇
霍发仁 宫勇
摘要:面对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大学整合现有设计类专业,以“高起点、差异化竞争”为建设思路,提出“四家一书画”专业框架,通过专业方向整合、基础教学改革、专业交叉、“产学研用”结合以及国际交流,建立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国际视野和创新引领的设计类人才。
关键词:专业整合 基础教学 专业交叉 产学研用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6-0109-03
引言
面对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市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和培育创意设计产业战略布局,到2020年宁波文化产业占全市GDP8%,重点提升发展高端文化用品制造业和创意设计业两大优势产业。宁波大学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高起点、差异化竞争”为建设思路,整合现有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服饰设计以及美术教育专业,提出“四家一书画”(即家电设计、家居设计、家园设计、家纺设计、书画创作与教育)专业方向框架,通过专业方向整合、基础教学改革、专业交叉、“产学研用”结合以及国际交流,推进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专业整合背景
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端创意设计人才,目前学校培养的创意设计类人才很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业升级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当前教学培养模式趋于同质化,很难培养出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创意设计人才,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
宁波是全国小家电制造基地,也是外贸型城市,化工、制造业、纺织服装是宁波三大支柱型产业,90%以上的宁波制造企业都是以代加工为主,自主创新比重低,企业利润有限。在新一轮产业调整过程中,面对汇率波动、原材料上涨,许多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宁波创意设计产业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成立了一批创意设计产业园,但进驻的设计类公司比重不高、规模不大,竞争同质化,设计服务费价格竞争激烈,服务领域出现空白,优秀人才匮乏。
因此,创意产业没有得到深入发展,还没有达到相当影响力和辐射力的规模,面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迫在眉睫。
(二)设计教学改革背景
当前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培养定位模糊化、专业特色缺失,设计创新能力不足,课程与地方产业结合紧密度低,实践环节与产业没有深度结合,师资来源单一化,造成学生能力不足,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智能化、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技术为代表,设计环境和对象日趋复杂,对设计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设计思维,还需要宽厚的学科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跨专业整合设计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综合创新能力的设计师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因此,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专业改革指导思想
学院在发展之初就秉承潘公凯先生提出的“设计就是生产力”、“创新就是生产力”的设计教育思想,以“高起点、差异化竞争”的思路整合专业方向。
(一)设计就是生产力
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提出“设计就是生产力”、“创新就是生产力”。潘先生指出了设计创新要服务于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通过创新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在该指导思想下学院提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让设计创新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教师从产业中寻找研究课题,学生从产业中学习知识、技能,积累经验,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与设计研究。学院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行业精英、学界专家和专职教师结合的强大师资队伍,推动教学、研究与地方产业全面对接,提升设计创新价值。
(二)以“高起点、差异化竞争”为建设思路
潘公凯先生提出,設计教育定位要高,要向国际看齐。学院先后与国外设计院校建立教师、学生互访机制,定期开展国际大师班,始终保持与国际前沿接轨;学院建立了高端人才架构,聘请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为名誉院长,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终身院长托尼教授为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为执行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一支具有国际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术背景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实现高起点办学思路。
学院秉承差异化发展思路,根据宁波地区产业特点来制订专业发展方向。宁波大学设计类专业根据宁波小家电基地、纺织服装、新农村建设等基础和现实条件,提出发展家电设计、家纺设计、家园设计以及家居设计方向,这样的定位既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又实现学院自身的差异化发展。
三、专业整合实施方案
(一)根据宁波产业特色,整合设计类专业方向,提出“四家一书画”专业框架
宁波是中国三大制造业基地之一,小家电、模具、文具、服装纺织等是宁波的优势产业。但宁波90%以上的制造企业都是贴牌加工,企业自主创新严重不足,竞争力缺乏,企业的投入大,收益小。在新农村建设中,宁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比如奉化滕头村),但还有大量乡村需要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
学院对宁波产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宁波产业特色,精确定位专业方向,提出“四家一书画”专业框架,全面对接地方优势产业。“四家一书画”即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聚焦家电产品设计,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小家电制造企业培养家电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避免培养的学生没有特点,每个领域都不精的现状;服装设计专业主要聚焦纺织品设计方向,为家纺产业培养设计人才,同时实现差异化竞争,避免一味扎堆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聚焦品牌与家居方向,为家居用品设计行业提供设计人才,为专业立体化发展提供路径,为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困境指明方向;环境艺术专设计专业主要聚焦家园设计方向,积极对接新浙江新农村建设,为打造中国美丽乡村提供宁波样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美术教育主要聚焦书画方向,为设计类各专业发展提供养料。
通过整合后的专业方向,能够更好地与地方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在高密集的产业环境中学习,了解了产业发展的需求,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毕业学生很快就能适应产业环境;教师对产业痛点进行研究,直面产业困境,在研究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企业提供解决之道,同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为地方产业输送高质量的优秀创新设计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专业发展特色更加鲜明,方向聚焦也体现了差异化发展的办学理念。
(二)推动基础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
南京艺术学院邬烈炎教授说,“基础”不仅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基础教学是学科主流价值观的反映。目前,全国高校并没有摆脱以“三大构成”加上所谓“设计素描”为主体内容的教学方式。邬烈炎教授明确提出,设计基础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形式”。主要目标是如何通过训练让学生获得形式感,对形式产生深度的认识与自觉的态度,并把握进行形式游戏的能力。从邬烈炎教授的观点,明确指出设计基础的教学目标和该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宁波大学基础教学改革打破专业界限,实行设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一年后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专业培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淡化专业界限,强化共性基础,为专业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周至禹教授在《设计基础教学》一书中提出,“设计基础教学应当把重点放在教授学生掌握思考、发现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宁波大学设计基础教学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宁波大学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展开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设置了设计色彩、形式基础、设计思维等课程,目的就是通过色彩、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重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考的能力,通过设计思维解决学生综合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方面设置了造型基础、计算机2D、影像基础等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手头、计算机、影像等方面的综合表达能力,从纸面到数字,从静态到动态,让学生全方位掌握设计表达能力,更好地为创新设计服务。
每门课程采用相同的课题,教师集体备课、半集中式授课、分散辅导;学生集中展览、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在教与学中共同推进基础教学改革,为专业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行专业交叉,打造复合型创新人才
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同时专业交叉是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新的专业在交叉融合中不断发展和涌现,比如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立交互设计专业,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设立服务设计专业;国内大学也纷纷跟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都设立了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同济大学、湖南大学设立了交互设计专业方向,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了设计管理方向,同济大学开设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方向。学科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学科壁垒不断打破,新的学科不断出现。
同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比如美国IDEO设计公司50%以上的业务是服务设计,服务对象从制造企业转向银行、医院、餐饮等服务型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的招聘职位中出现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招聘的岗位出现交互设计、用户研究、CMF、用户体验等新岗位。这些新岗位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对设计人才培养需要设定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另一方面预示着学科交叉已经是发展的大趋势,单一学科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和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宁波大学设计类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提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每个专业必须选择一个专业进修交叉,学生必须选其他专业16个学分的核心课程进行交叉学习,从制度上保证专业的交叉;同时设置综合设计课程,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打破专业界限,在实践中推进学科的融合。
(四)“产学研用”结合,实现产业、教学、科研与实践四维一体
在潘公凯先生“设计就是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学院提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思想,突出了教学与科研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破了以前“产学研”分离的现状,打通生产、学习、科研和实践之间的壁垒,为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设计教学中,以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利用地方产业优势,把課题引入课堂,由企业设计师、工程师和教师组成强大的教学团队进行授课,设计成果接受企业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在市场中接受挑战。
在设计实践教学方面,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成立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如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宁波大学生科技园区、宁波宜家等),为学生实践提供基本保障。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让学生在实实在在地体验实际的设计工作环境,了解真实的设计需求和加工工艺,接受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发现设计问题和寻找设计机会。
在设计研究中,学院发挥大学的综合优势,先后与宁波市杰杰工具有限公司、宁波博洋家纺有限公司、宁波市卡特马克锅具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成立研发中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为老师研究提供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机会。
(五)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视野
学院成立之初就提出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通过国际交流可以提升学生和老师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设计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在教师国际化方面,学院每年定期开设大师班,把国际资源引进来,通过国际专家团队讲座、工作坊等形式,老师进行培训;同时招聘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以保持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学院每年资助几名教师出国进修和访学,与设计前言发展前沿保持同步;每年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加强国际设计研究交流。
在学生国际化方面,学院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对接,实现学生出国学习常态化;每年暑假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到欧洲、美国等设计类高校进行短期一个月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外学习环境,了解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同时向国外招收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国际学生,实现国际化办学;
总之,通过系列国际活动与交流,开阔了老师和学生国际视野,体验了国际教学环境,追踪国际设计研究前沿,促进了设计教学发展。
结语
通过对设计类专业方向的整合、基础教学改革、专业交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及国际交流,聚焦专业发展方向,夯实设计基础,拓宽专业发展领域,加强实践创新能力,推动设计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设计类专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总之,设计教育改革需要有前瞻性的指导思想、紧密联系产业背景,差异化发展思路,精心设计教学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