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2018-11-14顾景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天问国学教育

顾景荣

二三十年前,中国大陆刮起“国学热”。至今,这股热方兴未艾,长盛不衰,且渐有覆盖、弥漫、争锋之势。

問者谓何?其实道理很简单: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进步,需要国学;涵脉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养成健康人格,需要国学;凝集民族智慧,增强民族团结,重建价值体系,尤其需要国学。一句话,国学乃中华民族文明之根、文化之魂、文脉之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炎黄子孙的文化胎记和标识。

有鉴于此,要不要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根本就不是个问题,而如何开展、开展得怎样、能够达成什么,才是值得研讨的地方。

作为一名在基础教育阶段默默执着坚守了十余年的国学教育工作者,我有如下的见解和体会。

其一,无论哪所学校或哪支团队,必须对国学教育有尽可能高的认知和趋同,并在此基础上拿出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操作性的工作方案,然后一以贯之地开展下去。以湖北宜昌天问教育集团为例,2010年至2014年,天问先后制订了“天问教育集团国学教育实施方案”“宜昌天问学校初中部首届国学特色班实施方案”“天问国际学校首届书院班教育方案”和“天问国学建设与发展策划建议案”等四个方案,指导集团各校区实施全方位的国学教育。

其二,凡事皆需人做,所以师资落实是基本。十余年前,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做国学:先是将整部《论语》搬进课堂,再是自选自编经典章句和段落,组织人手编撰“天问诗教读本”,后来把学生带出去进行国学考察,涵盖荆州、岳阳、武汉、长沙、西安、洛阳、开封、曲阜、泰山、济南、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数十座名城胜地,而且事前有培训、过程有跟踪、归来有展示。现在,在多方影响和感召下,先后有十多位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参与进来,组建了国学教研组,成立了国学工作室,建造了国学沙龙,上百个班级落实了国学师资,此项工作业已纳入校方的工资待遇体系,且初步建立了评价、考核、兑现、激励综合机制。

其三,选择和确定教材,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前提。自编“经典章句”“诗教读本”,撰写系列讲座“中华民族骄傲的100个理由”,将这些作为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和层次,按照由浅入深自成系列的原则,选取不同的现成经典教材。如将小学国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每两个年级为一阶段),基本教学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弟子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颜氏家训》等;将初中国学教育也分为三个阶段(即每一年级为一阶段),基本教学内容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老子》《孙子兵法》《世说新语》《曾国藩家书》等。合理、合适、合规选定教材后,教师授课有数,学生学习有依,国学教育就能顺畅持久地推进下去了。

其四,时间、阵地及相应措施的保证,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必要条件。国学必须进课表,且一周最少一节、最好两节,另确定一个早自习、两次课间操为国学诵习时段,教学上可采取小班级辅导和大课堂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我所在学校的初中部,逐步形成了“晨诵、午习、晚观”的“套路”,即间天晨读经典十五分钟、间天中午习字十五分钟、间天晚餐后观看“百家讲坛”三十分钟,这样保证了学生每两天一个小时、每周三个小时与国学亲密接触。每学期组织一次“国学文化节”,全员参与,并要求、督促“国学班”“书院班”每学期演绎一出国学好戏,每学年推出一部“国学作品集”(多为小论文、考察记)。

其五,在尝试、探索基础上,向模块化、系统化、课程化推进,是提升国学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按照经典诵读、国学普识、专题论坛、实践考察等四个基本系列展开国学教育。经典诵读自不待论,缺了这一块就不能称其为国学教育,而仅仅限于这一块又不免单调乏味,而且难以保证其效果,故而必须有其他内容的补充。我以半生阅读之积累,倾力撰写《中华民族骄傲的100个理由》,不自量力地希图将五千年文明精华“一网打尽”,也算是一种普识教育的努力吧。至于专题论坛,则可催生聚焦效应,产生“中心开花”的影响,比如“书法欣赏”“戏曲欣赏”“《红楼梦》解读”“《史记》集萃”等等,只要准备充分、运作得当,无不成为阶段性热点。最后是综合性考察。全班甚至全年级学生集体外出考察,短则三天长则一周,我们坚持了十余年。起初以观、赏、听、记为主,失于粗放;后来越做越精细,从行前集训、文本研读、资料收集、现场讲授、游学日志到交流分享、成果展示、作品结集等,几乎成了一条龙“套餐”,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也成了本校一项叫得响的项目!现在,我们正依据中国七大文化区制定翔实完备的游学课程,充分注入国学元素,致力于学科内容的整合,使之在科学化、规范化、纵深化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其六,教育方式方法的恰当运用,是国学教育成败的一大关键。在国学教育实践中,我们提炼出六字“方针”:少讲多读精议。即以诵习为主,继之以讨论,辅之以精讲,发之以心得。具体来说,小学阶段贵在接触和识记,辅之以情感渗透;初中阶段重在诵读和积累,可不求甚解;高中阶段在进一步扩宽和加深的基础上,展开思辨和讨论,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题研讨。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经典名句、段落、典故,但决不硬性检查“过关”,而是给他们相当灵活的选择空间,以充分保护其积极性。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分年级的国学检测,以开卷、抽题答辩、自选小论文等方式为主,不增加学生业已沉重的学业负担,又使之尽可能多地掌握国学精髓。必要的基础性积累则通过趣味接龙、有奖竞赛等富于人性化的运作加以巩固。很显然,没有广大学生热情参与而徒有其表只重形式的“国学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断难长期坚持的。

其七,将国学教育当作系统工程、文化战略来谋划、力推,是无限放大国学教育效果的最佳手段。老祖宗的学问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经史子集,棋琴书画……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做人第一,立德为先。也就是说,国学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极端重要的资源和极其丰富的内涵;换言之,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引入和融合国学文化,是打造切实有效的中国德育体系的不二法门!系统学习、研究、提炼、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相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一日三省、切问近思、克己奉公、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精神财富,致力于古代思想与当代教育的“嫁接”,方能真正建树和创新中国的思想品德教育!

其八,预设、追求和落实国学教育多方面的目标和效果,是促使国学教育四面开花,兴盛不衰的坚强支撑。我们在设立首届国学特色班时,提出了三项定性指标:一是行为规范上,人人争做君子淑女,杜绝严重违纪现象,使之成为全校的模范班;二是学科成绩上,无一人有严重厌学乃至逃学现象,各项指数居同年级平行班前列;三是全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学习轻松而扎实,才艺突出而多样,生活充实而快乐,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至设立“升级版”书院班时,从定量上又提出如下目标:该类型班级学生每年保证比同龄人多读书20本,多参加社会实践10次,多积累诗词30首、格言警句100条,多了解中外典故50则,多发展才艺一至三门,品行合格率达到100%,学业优良率达到95%……两三年过去了,事实怎么样呢?应该说:基本实现,略有折扣。但学生们普遍表现出来的阳光心态、自信人格以及儒雅气质,着实令我们平生信心;而一批学生齐背《大学》、全班学生接龙诵《论语》、不止一个学生一字不落地背诵《离骚》《天问》……这林林总总、不胜枚举的喜人景象,让我们心中产生了无比真切的成就感,并支撑我们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国学教育之路上健步前行!

前程正未有穷期。我和我的团队虽然在国学教育之路上跋涉了十多年,个中艰辛也品尝不少,但离“塑国家之魂、固民族之本、兴教育之风、遂世界之愿”的宏愿还相距甚远。但我们愿以执着的信念、充沛的热情、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与普天之下无数的同道、同好、同仁一起咬定青山,穷根究理,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让国学教育的春天永驻于神州大地!

(作者系宜昌天问教育集团监事会主席,天问书院名誉院长)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天问国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垂”改成“掉”,好不好?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屈原诗·天问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