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都道人间行路难 就中难行不过君(一)
2018-11-14木匠
木匠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才华盖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不仅善诗,骈文的成就也很高。在清人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其诗22首,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和李白(27首).排第四位,足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但因他早年深受“牛党”中人令狐楚的知遇之恩,而他后来却娶了“李党”骨干王茂元之女为妻,这让他两边都不讨好,一生饱受排挤,结果只活了45岁,就一命呜呼了……
上周,我们把杜牧的故事给大家讲完了,从这周起,我们再来聊聊与杜牧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的故事。我的很多同事,都跟我说,喜炊李商隐,不喜炊杜牧,我也不知为何,那么,您呢?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李商隐的故事—一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和五蕴盛。佛家“人生就是苦”的理论,对于生活在晚唐,那样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的人来说,成为他们思想的底色,真是不要太容易了。假使晚唐诗人都是在“苦”中成长起来的话,那么,在我看来,李商隐很可能就是他们中间,最“苦”的一个。
一、少小孤贫,遇贵人,幸与不幸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他出生时,父亲李嗣正在做着获嘉(今河南新乡)县令。
虽然李商隐一直以“王孙”自许,其实据后人考证,他的先祖只是有可能和唐高祖李渊为堂兄弟。就算是真的,到他这辈儿,跟皇室,别说八竿子,就是十八竿子,也打不到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李商隐家的家谱,是从其高祖李涉记起的。从他的高祖到他的父亲四代人,做过的最大的官,不过是个七品县令,而且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死得很早,所谓“百岁无业”、“家惟屡空”是也。这也就是说,他的这个也许、大概、可能有的“王孙”的身份,从没有给他带来过什么实际利益。
诗人的童年时代,是在父亲的官衙中度过的。唐代七品官的官俸本来就不高,一半还取自于“职田”,一旦年景不好,收入就会大幅缩水。又,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藩镇割据,战事多发,军费开支甚大,且军费都是以现钱给付的,是故很多地方官的官俸,只能以谷、帛充给。李家人口又多,诗人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这么多人都指着父亲一个人的官俸过活,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而更倒霉的是,李商隐9岁时,他的父亲又在浙西幕府中病故了。父亲死后,母亲就带着五个孩子,回了河南老家。当时,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艰难到什么地步呢?用李商隐的话说,就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即补故丘(回到家乡),便同逋骇(如同难民)。生人穷困,闻见所无(穷困到没听说过)。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等到脱去丧服,饭都没的吃了)。乃战数东甸,佣书贩舂(按家中人口数在东甸分得几亩地,同时还要靠给人抄书、舂米,勉强度日)。”李商隐是家中的长子,年纪虽幼(古制服丧期一般为三年。李商隐九岁丧父,“及衣裳外除”,应该也就十二三岁),却也必须担起养家的责任。想来这“佣书贩舂”之事,都是由他来完成的吧。
我想正是这种苦难的生活,让李商隐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让他更加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振兴家道。而他还真就是个天生的读书种子。他有一位族叔,虽没参加过科举、做过官,但却上过太学,在经学、小学、古文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李商隐就跟着他读书,16岁时,写了《才论》和《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即获得了一些十大夫的赏识。而在这些十大夫当中,就有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这个令狐楚是当时“李党”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大文学家,不仪善写诗,还是骈文大家,与刘禹锡.白居易多有唱和。他对李商隐这个年轻人的才华非常欣赏,于是,便将他招到了自己的幕府中,还给了李家很多资助。
在将李商隐招入幕中以后,令狐楚对他可谓像对儿子一样照顾,不仪亲自传授了他很多骈文写作技巧,还鼓励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淘(后曾入相,权倾一时,温庭筠尝有诗云:“自从元相登庸后,天卜诸胡尽带铃。”意思是说:自从令狐淘拜相后,想要攀附于他的人太多了,很多姓“胡”的人,都悄悄地把自己的姓改成了“令狐”)多交往。对于令狐楚,李商隐自然是感激不尽的,曾作《谢书》,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诗曰: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指从唐宪宗时代开始的,发生在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之间的一场争斗。这场斗争持续将近40年的时间,大致过程如下:
唐宪宗时,一年长安开科选才,举人牛僧孺和李宗闵在考试时,对宰相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亲的很多施政措施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考官认为这两人都是人才,就把他们推荐给了唐宪宗。而李吉甫在听说这个事后,就在宪宗皇帝面前说,这两个人与考官有私。宪宗信以为真,就把几个考官都降了职,牛、李也未受到提拔。此事在朝野上下,却引起了一片哗然,很多大臣为牛、李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迫于压力,宪宗只好将李吉甫贬为了淮南节度使。由于出了这个事,朝臣们分成两派。但此时因为牛、李都还尚未进入朝廷为官,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
唐穆宗时,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十科考试,右补阙杨汝十为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十之弟杨殷十及宰相裴度之子裴撰都考上了进十。前宰相段文昌奏称这些人都是通过“关节”才考上的。穆宗询问翰林学十李德裕、元稹和李绅等人,他们也都说段说的是实情。于是,穆宗派人复试,结果原榜14人中仪3人勉强及第,钱徽、杨汝十和李宗闵也都因此被贬了官。李、杨等人大为怀恨,从此“德裕、宗闵备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也就是说,在此后的穆宗、敬宗、文宗三朝,这势如水火的两党,一直交替进退,一党在朝,另一党便会倒霉。其实在两党争斗的背后,都有宦官集团的影子,因为这是他们喜炊看到的局面,只有前朝斗的越激烈,他们地位才越巩固。难陉文宗皇帝曾发出“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嘆。直到文宗太和九年,“甘露之变”前夕,牛李两党才都被当时掌权的反宦官的李训和郑注排斥于朝外。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文宗驾崩,两党争斗再次上演,先是“李党”得势,后来“牛党”又卷土重来,直到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牛僧孺病故;三年,李德裕病故。党争才渐平息……
在那个时代,读书人要想做官,势必要依附于某党,才能得到高升的机会,当然也有两党都不依附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算你做了官,也很难得到高升的机会。李商隐比较尴尬,他是两头都沾了,但他却没有高贵的出身,所以一边视他为叛徒,一边也得不到信任,这官做的也就不是一般的憋屈。且他的爱情生活也不幸福,是以不抑郁才陉,英年早逝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