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默在线

2018-11-14毕明

北广人物 2018年40期
关键词:通讯录静默东北

毕明

今天,同平台的二位写手问我有没有“发小儿”,其实在三十年前来北京之前,咱真不知道中文词汇中有“发小儿”这一词汇,三十年后的今天也不是很清楚“发小儿”的确切含义。

《百度百科》解释:发小儿,北京话的一个方言词,就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同性之间叫作总角之交,异性之间叫作青梅竹马。

那咱有小时候的发小,来北京后就“丢失”了。但他们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基本处于“静默在线”状态,当然你也有权利理解为“僵尸号码”。

我对家乡的发小儿更笃定于“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静默在线”式的信条,更相信朋友之间的最佳距离是有一点儿距离,零距离接触的结果往往最终会让彼此失去理智,这对朋友与自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危险距离。

想起了手机通讯录中的绰号叫“波浪子”(下文一律简称为“波”)的一位发小儿,现在并无常态联系,但知道他如今岁月静好。

波的父母和我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末从东北迁往西北内地支援工业建设的一代工人阶级,他与我不同的地方,一是他出生在西北本地,我出生在东北。二是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所北京的一本高校,他是在西北当地上的三本高校,大学毕业后他又孤身一人回到东北,在亲戚的公司里上班,而我留在了北京工作。

与波一起光屁股长大,撒尿和泥自然也不在话下。上了学后,我的学习成绩好,也就经常帮忙让他抄作业。两家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谁家做点啥好吃的,哪怕仅仅是一盘饺子、一碗年糕,两位母亲便会装满盘子,再让各自家里的孩子端着它徒步送到好几百米远的对方家中。

几乎小学的所有时间我都是与波在一起,课上课后形影不离,可算总角之交了吧。

大学毕业后的某一天,波从南方回东北路过北京,我与他小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他将此次南下的秘密和盘端出,直听得我倒吸一口凉气,几乎逼出了体内所有的热气。

波说,那几年他在东北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他的几个狐朋狗友撺掇他要过冒险的阔日子,他这次是刚从海南回来的,他们去那里是踩点兒伺机“劫富济贫”的,甚至盯上了一家酒店的贵客,甚至备好了各类“绑票”工具。我说,你们这可是犯罪,难道不想活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说这些话的语气,相信表情一定也相当生气与胆怯。波话锋一转,说他们哥几个最终放弃了行动,他们其实也很害怕。

后来,我给波打电话再次提及此事,他说上次自己是吹牛皮,只想给自己的人生低谷壮壮胆,他解释说,东北人爱装大个爱吹牛你是知道的。最终我也没搞清楚,波是吹牛还是担o惊扰我。但我却很庆幸他们故事中的没有行动。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吧,我更喜欢与朋友间的“静默在线”,因为有时候真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毕竟有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老理儿,所以我宁愿听不到发小儿的消息,那很可能说明他的好日子一直在缓缓地欢蹦乱跳地静静流淌。

猜你喜欢

通讯录静默东北
都柏林的静默行者
预备,出发!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本期石友通讯录
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美食通讯录
以沉睡的姿态 行静默的叛乱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