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叶埠桥村庄整治规划

2018-11-14范萍瑜

城乡建设 2018年21期
关键词:乡土整治村庄

■ 范萍瑜

一、叶埠桥村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分析

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以传统西湖龙井茶为主产业,通过综合整治与提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龙坞茶镇10个自然村之一的叶埠桥社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东起未来世界,南至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西接葛衙庄社区,北邻大清社区,是龙坞风景区的交通门户,茶镇窗口,区域内包含三路两溪一带(图1):留泗路、清谷路、叶埠桥路,龙门溪、大清溪和绕城绿带以及三片八点(图2),即三个片区八个自然村,天云宫,馒头山归属一片;周家埭,走马贩,梅家园归属二片;叶埠桥,东山里,张前弄归属三片。

叶埠桥村依山而建,交通便利,村落分散,辅房多,密度大。生态茶园风景秀美,业态特色鲜明。水质清澈,绕城绿带兼具生态价值与景观潜力。

经过设计师对现场的反复踏勘与分析,叶埠桥村现状问题可总结为三点:一是布局混乱,配套设施不全。二是空间拥挤,开放空间不足。三是特色初显,业态层次不高。因此,设计师试图就各问题提出宏观的解决策略,即:拆除违章建筑和庭院围墙以及完善水电燃气和交通系统;建立公园体系、慢性体系和优化庭院景观以及加强立面整治、完善公共配套和营造商业氛围。

(二)规划目标

规划将以龙坞茶镇特色小镇的创建为出发点,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成果,以乡村产业提升为抓手,以改善民生环境为根本,以“三路两溪一带”为整治重点,充分利用雕塑艺术一条街及文创园区的艺术氛围,打造龙坞茶镇最具古韵茶风的产业特色村。

图1 三路两溪一带

图2 三片八点

图3 道路系统

图4 空间布局

二、叶埠桥村的特色营造

(一)自然环境与村庄形态的保持

叶埠桥村庄的规划思路是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保持村庄内部的空间结构,小范围的、渐进式的进行整治规划;对于建筑采取“原址更新”的方式,不破坏原有的建筑格局以及随着建筑布置的道路系统。村庄的道路多是自由灵活、随行就势的,规划在避免形成棋盘格式路网的前提下,分级设置(图3),分流人车,规划出绕城高速、交通干道、交通次干道、6米村道、4米村道和3米村道共6个道路等级,既满足高速穿行和现代车辆不断增多后村民的使用需求,也保护村庄原有的特色肌理。

(二)特色开放空间的塑造

开放空间承担着村民生活交流、休闲健身的多重功能,应注重“观赏性”与“参与性”并重,提升可识别性与可记忆性。此外,从场所的吸引力层面来说,空间须有良好的可达性,即村民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当使用者到达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场所功能聚合度要高,即融合多种服务功能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同时,景观的设计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尺度、色彩还是空间形态,以使用者感觉安全并且愿意与空间产生良好互动为前提。

为使村民能够公平地共享公共空间,叶埠桥村庄在尊重原有格局的基础上,整合空间,在每一片区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园,形成“两带三园十点”的空间布局(图4)。“两带”:龙门溪滨水绿带和大清溪滨水绿带;“三园”:馒头山公园,叶埠桥公园和大清溪公园;“十点”:灵活分布在建筑组团间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一般面积小,尺度宜人,亲近易及,数量众多;包含植被,座椅,儿童游戏场地,健身器材及相应的标识即可,简单、适用、方便是它的设计原则,口袋公园的存在体现的是其与人们平凡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切感”。正是以自然和村庄肌理为依托,以当地居民的使用为前提,才凸显了开放空间的特色。

(三)乡土特色资源的运用

乡土资源包括自然和传统材料,以及乡土植物素材。

1.乡土材料

乡土材料造价低廉,取材方便,带有强烈的地域标识性,对于营造乡土特色景观有很强的表现力。乡土材料可分为直接利用与加工利用两类,直接利用指运用乡土的器物,以及简单的艺术加工,直接放置于景观环境中。例如:馒头山公园中的古井、石凳和石钵以及天云宫片区和叶埠桥村村口以“原生态”的块石刻字成景。而加工利用是指通过各种乡土元素表达手法,包括集聚,夸张,引借,融合等,将看似不起眼的一砖一瓦一石整合创新利用,以普通的材料构建不普通的景观。例如:馒头山公园和大清溪公园的老物件艺术墙,各类组合铺装和龙门溪滨水绿带中以瓦片和木材构筑而成的景观廊。

2.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村庄特色资源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它最能适应当地气候,也最能代表当地植物景观特色。保留古树名木,采取与场所特性相协调的种植形式,构建乡土植被群落,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景观效果。

叶埠桥村庄按照原有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梳理规划后形成黄山栾树行道树,樱花树群,百慕大草坪和乡村花径4类植物景观片区(图5);其中乡村花径主要以花叶美人蕉、大花萱草、虞美人、美丽月笕草、大花金鸡菊、凤仙花等地被植物构成,既不失田园野趣,又兼具地域特色。

图5 植物布局

图6 建筑改造分类

(四)建筑风貌的控制

民居是组成村庄生活环境的最主要单元,也是村庄景观特色的空间要素。叶埠桥村庄建筑采用“拆、改、留”的方式进行整治,拆除影响交通,有碍观瞻,景观欠佳,功能废弃的辅房;保留立面有特色,设施较齐全,功能较完备的主房;改造结构完好,但整体效果欠缺的部分建筑。在建筑“拆”和“改”的范畴内,规划又以“重点改造”“一般整治”和“局部整理”3个层次将建筑分类(图6)。对于视线敏感区域内的建筑“重点改造”,迎合周边氛围及风格,大面积重新设计改造;对于重要节点区域内立面有待提升的建筑“一般整治”,保留60%以上外围墙,一层重新设计,适当增加披檐及门窗、瓦、围墙等元素;针对质量及外观良好的建筑“局部整理”,基本保持原状,适当整改局部不协调墙体或构件,着重庭院空间绿化设计。通过对村庄建筑的全面整治提升,达到在功能、尺度、材料及色彩等方面与整体风貌的协调。

(五)人文与产业特色的维护

产业差异是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特征差别之一。叶埠桥村以茶产业为依托,由此形成的茶园季相变化和采茶生产场景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保护并合理开发茶产业,有利于村庄特色与活力的延续。总之,保护发展人文与产业特色,并将其融于村庄景观,寻求乡土记忆与归属感,是村庄整治规划更深层次的目标与要求。

三、村民多元化参与

叶埠桥村庄整治工作始终保持与村民的良好沟通,在不损害整体规划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落实村民的想法,保证村民各种形式的参与。以与各家各户关系最为紧密的庭院整治为例,设计师提供多方案备选,规定绿化及硬质铺装的大致面积与比例关系,把绿地上铺何种地被,种何种乔木,柿子树、香泡树还是石榴树,围墙上绕何种藤蔓,立何种绿篱等等问题交予村民自主选择。正是通过这种村民多元化参与的方式,糅合各人的改造意愿,自己决定庭院的景观和生活环境,叶埠桥村庄才更具地域特色,景观更贴近村民生活,同时,村民对于自己营造的景观有保护和管理的内在动力,有利于村庄特色的继承与创新。

四、结论

村庄整治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方式,在规划过程中,首先应尊重村庄原有肌理,保持外部自然环境和村庄整体形态;同时,以本文提出的“物境:就地取材,整合乡土元素;情境:结合环境,打造开放空间;意境:传统现代,营造场所精神”为总体策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塑造以人为本的特色空间,挖掘村庄人文历史等非物质文化,并将其融合于特色村庄的营造中。此外,需将村民主体参与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实现村庄特色的塑造、传承与发展,为类似村庄的整治规划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乡土整治村庄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专项整治
我的小村庄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村庄,你好
乡土中国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