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以福建省为例

2018-11-14

中国林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林业职业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 350001; 2.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福建南平 353000;3.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福建南平 353000)

职业院校是高素质产业大军,特别是能工巧匠的重要培养基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的现代林业发展的背景下,构建“精神上有传承、教学上是名师、专业技能上有绝活”的“匠魂、匠师、匠技”三位一体的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队伍,能够满足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对林业职业教育“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要求,为林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独创性的培养模式和实践途径。

一、福建省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福建林业建设发展需要大批工匠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1]。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中。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为主体的林业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福建省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东南沿海的重要生态屏障,山多林多、森林资源丰富是福建的一大特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已成为福建省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凸显了林业建设与发展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位置[2]。特别是2014年福建省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发展理念,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发展现代林业,实施“生态+去产能”“生态+新动能”“生态+促技改”“生态+优结构”“生态+减存量”等举措,促进了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深度融合,推进了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

(二)林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近5年来对福建省林业类职业院校在编师资组成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林业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由3部分组成,见表1。①由高校特别是农林类综合大学的毕业生组成。这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虽说专业理论知识较系统,但由于多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因此其技术运用能力还需要接受多方面的培训和培养。②由原来职业中专的教师随学院升格而来。这部分教师比例随退休人数的增多逐年减少。由于其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大部分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但由于许多教师从教多年忙于教学或“造”论文,致使其深入基层参与技术运用和推广工作的时间减少,造成他们难以应对时代和专业发展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老化、技能退化的现象。③从企事业调入的工程技术人员。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少,他们虽说实践能力较强,但往往缺乏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难以有效地将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各林业职业院校还聘用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一方面,这部分外聘教师自身工作强度大、时间少,精力和时间基本都用于本职工作或自身事务,只能够利用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容易产生教学断档和疲于奔命应付的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往往缺乏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存在教授技巧上的短板。因此,对在职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根本。

表1 2012—2016年福建省林业职业院校在编师资的来源情况

(三)建设“匠魂、匠师、匠技”三位一体匠师型师资队伍是现代林业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2016年9月,国家林业局颁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3]”。而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林业相关专业的能工巧匠才能顺利实现,因此要培养这样的“能工巧匠”,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其次教师应该是能够解读和传授科技成果及其转化方法的“匠师”;最后教师还应该是能够将技术转化为“绝活”的行家里手。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教师团队,才能将教学、生产、科研有机结合,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纽带,才有能力培养出适应现代林业生产的工匠型人才。

二、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性

(一)顺应了教师专业化和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

职业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是能够授人以渔、传道解惑的“匠师”,其次必须具备教师这一专业化职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4]早在1966年就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1989年邓金·培格曼[5]指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门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2003年我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6]明确指出,“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另外,职业教育教师还应该具有实时更新专业知识的职业发展能力,在过硬实操能力的基础上练就当下技术和岗位的操作能力,这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高度吻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有很广泛的示范性作用,继续教育的理念在德国早已深入人心。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就业人员适应科技水平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社会政治的变化、经济产业的进步[7]。林业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界的从业者,在现代林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二)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匠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平台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林业技术运用的接班人,教育部和林业主管部门共同发起组建了中国2大(南方和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遵循“平等、合作、创新、共赢”的准则,加强“政、校、行、企”全方位的合作,促进现代林业教育集团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拓展、开拓了林业办学的空间和就业渠道[8]。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有了政府行业的主导,出台了一系列对企业和林业职业院校都有扶持力度的政策,让企业能够从林业职业教育中获得好处并得以发展,从而乐于参加到林业职业教育中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平台。教师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不仅得到精神上的尊重,而且还获得了物质上的收益,从根本上激发了职业教育教师的潜能。

三、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匠师型林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的目标是要将林业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成有工匠精神、能教书育人、会操作指导的专业技能型教师,也就是“双师”型教师。在多年研究与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林业职业院校构建出了“精神上有传承、教学上是名师、专技上有绝活”的“匠魂、匠师、匠技”三位一体的现代林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见图1和图2。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改进现有林业类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适应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图1 现代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的培养模式

图2 现代林业职业教育教师匠师型“三位一体”能力的构成

(一)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念

专业精神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而职业精神来自于人内心对于自己工作或职业的尊重,因此传承和树立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是职业教育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要教好书,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念。林业属于艰苦行业,加上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林业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教学水平整体欠佳。

2012—2016年,笔者对林业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精神和专业背景”知识开展了调查,共调查2 868人次,见表2。调查发现,2014年仅3.69%的教师熟悉专业精神的内涵,主要原因是2014年职业教育生源数量急剧增加,各林业职业院校都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了大量的新教师,这部分教师在专业精神的传承上几近空白。随着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成果的技术转化多因工匠型人才的短缺受阻,因此林业职业教育教师“匠魂”重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改革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匠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教师要成为有传承、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教师,他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水平、实际操作技能、社会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运用能力上,但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仍以公开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授课时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缺乏一套能够激励教师热爱教学、精于专业、主动提高、乐于实践的职称评价体系。教师为了对照职称评聘条款,达到诸如科研成果评审、论文发表等一系列的要求,必然无法在自身教学技巧、实践能力上得以实质性提升。为此,各职业技术院校构建一套能够科学评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水平、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能力、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指导能力的匠师型职称评定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表2 2012—2016年林业职业院校教师对“专业精神”的认知情况

注:对“专业精神”的认知,得分85分及以上表示“熟悉”;得分60~84分表示“了解”;得分50~59分表示“略知”;得分0~49分表示“不了解”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这使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了政策的支持。科学量化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社会技术服务指导能力、技术推广运用能力、职教工作年限等指标,是建立匠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基础。

(三)林业职业教育匠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匠魂”培塑工程

(1)能工巧匠进校园,弘扬“匠魂”精神

定期聘请毕业生中的能工巧匠回校开设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讲座,这些在行业和社会上深受欢迎的能工巧匠为师生带来行业的新动向、新技术、新成果。他们的宣讲不仅激发了师生专业自豪感,而且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师生深切体会到了专业精神,认识到专业传承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具有“匠魂”精神的校园文化。

(2)新教师进企业当学徒,传承技能

能工巧匠需要长期的实践、培养和积淀。要形成“诚信、诚实、勤劳、有耐心、有社会责任心”的价值观,社会必须逐步建立“人不分尊卑,职业不分贵贱”的氛围,形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辅相成的局面,从实质上认识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平等性。为此,林业职业教育学院应按照新教师所学专业为每一位新教师在现代林业集团企业、公司中选择一位技高一筹的老匠人作为师傅,让新教师到企业当1年的徒弟,传承老匠人的技能,丰富自己的职业阅历。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为期2年的实践,已有28名新教师参与拜师学艺,他们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升华,并传承了老匠人的精神和技能。

(3)“以老带新”组团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接触最新的专业技术

通过制定一系列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外承接专业技术开发和推广项目的制度,鼓励教师以老带新主持技术开发和推广项目。技术开发和推广项目可以深度融合专业技能、实时零距离让新教师接触最新的专业技术。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2年的实践,共有96名教师参与了23个企业的技术研发和16项的技术推广工作,参与教师从根本上传承了各自相应的专业精神。

2.“匠师”培养工程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完善教师资格,实施教师专业标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入职条件要求教师在所教的领域取得学士学位,同时具备所教技术课程1年以上工作经验[9]。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入职后,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专业教师”的培养。

(1)将授课水平作为主要指标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体系,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称和教学水平应该有较高的匹配性,目前林业职业教育院校教师评聘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导致许多教师仅凭几篇论文和几项课题就能评上教授、副教授;那些日常专注于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有时却因论文和课题的数量较少,连申报的资格都没有[10]。林业职业教育院校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为社会培养技术运用能力强的人才,教学是核心工作,所以必须重视教学,将授课水平以高权重比例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体系,是对优秀“匠师”的公平客观评价的基础,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完善“传帮带”制度,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技艺,十分讲究方法和技巧。有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和外聘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把学校的优良传统、专业精髓和在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业务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尽快熟悉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成为讲堂上的“匠师”。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职业教育教师,特别是专业职业教育教师多是从院校或企业直接走向讲台的,他们缺乏教学训练,难以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开展教学比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式。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课堂授课、说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不仅为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技艺、探讨专业教学搭建了平台,而且参赛教师呈现的不同授课方式和内容,也使听课教师学到了各种教学长处。另外,课后的教学评课也有助于激励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比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特别是那些缺失教师专业训练的职业教育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4)以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为抓手,提升教师的职业培训能力

林业技术推广是为“林农”推介林业科学技术和致富实用技术的活动;“林农”培训是为“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答疑的教育活动,它们都是林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技术推广要求教师能够通过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把应用于林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林农”培训要求教师能够以培训相关专业项目为载体,根据培训对象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制作培训课件,为农林业从业人员答疑解惑、传授技艺。为了更好地进行技术推广和林农培训,职业教育教师必须不断吸收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能够不断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技术创新,在为基层农林业从业人员传道解惑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拓展教学艺术、提炼典型教学案例。为此,林业职业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承接林业技术推广和林农培训项目,让青年教师分阶段跟进林业技术推广和林农培训项目,以提升其职业培训能力。

3.“匠技”练就工程

(1)以专门的教师实训基地为载体,孵化专业技能绝活

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将专业教师分成不同的专业教研团队,为各团队配置专业实训室和室外模拟生产场所,保证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能够拥有进行项目研发、科技创新和技术实践的条件和场所。教师有了各自实训条件和场所,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从而孵化一批示范性“专业技能绝活”。

(2)以专家技术服务推广为平台,练就专业技能绝活

林业职业院校应出台鼓励教师深入基层积极参与技术服务推广的激励措施,专门成立由各学科老教师组成的技术服务推广专家组,带领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基层承接技术服务推广项目,并共同申报相关实用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同时,林业职业院校还要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基层的苗圃、林地、大棚等资源,开展实用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攻关,以历练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绝活,并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3)以教师顶岗锻炼为途径,帮助青年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绝活

林业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主要来自实验室和校内基地,普遍缺少生产实践锻炼,导致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而教师顶岗锻炼是帮助青年专业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的有效措施。首先,林业职业院校要建立青年教师顶岗锻炼制度、出台相关文件;其次,要与一线生产单位签订青年教师顶岗锻炼的合同,明确青年教师挂职的岗位,顶岗锻炼的内容、目标;最后,要加强过程管理,保证青年教师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教师获得职业教育必须的核心专业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林业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land produces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