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与水的不解之缘
2018-11-14陈昇徽
文/图:陈昇徽
我是潮州人,自然关心家乡之风土人情,常常谈论起在广东画坛潮汕籍的美术家群体,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中国画在潮汕地区已是祖祖辈辈衍生而成的一个传统。由于地缘的便利,海楫便利于陆路,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一大批人到中国早期的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学习,因而也间接地将海派的画风在潮汕地区得以传承嬗变下来,浩浩韩江东流入海,不知影响了多少的潮州人。曾听到一位潮汕前辈画家打趣地说:“潮州人不仅依水而居,且从早到晚吃粥,喝茶,都与水打交道,自然对水墨的兴趣和理解的要比别人厉害啦!”此言虽近于戏谑,然而却别有兴味。
许钦松就是这样一位从潮汕走出来的著名山水画家,其人生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记得去年我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观赏到许钦松创作的《长江揽胜》。站在这幅长6.7米、高4.7米、巨幅山水画前,万里长江之浩瀚气势尽收眼底。奔腾江水从陡峭峡谷中奔流而过,云雾弥漫,群峰层叠,开图千里,气象万千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5月,又在广州番禺长堤文化园见到一幅罕见的长19.78米、高2.38米的巨幅长卷《云涌珠江》,此画是在许钦松带领另外三位山水画家黄唯理、陈映欣、张东创作的,其时正进行最后收尾中。画卷突出峻岭激流,兼顾两岸的亭台古迹,侧重浑厚雄奇,渲染曲折崎岖,整个画面让人感到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只见创作中的许钦松饱含激情执笔在画卷之前,一时前后,一时左右,忙个不亦乐乎的;一会儿后退几步看看,一会儿这添两笔那皴擦一下,一会儿与同伴们交换意见,完全忘情于画中山水间。
观赏过许钦松笔下的水之浩瀚,再与画家品着功夫茶,聊一聊他与水之间的故事又有另一番味道。
许钦松自小生长在位于韩江出海口的澄海地区。韩江离他的旧居只有五六百米。每天晚上是江水拍岸声伴他入睡,江海畅泳和摸虾捉鱼更是其儿时主要的游戏。生肖属龙的许钦松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加喜欢水,每逢下雨同伴们都急忙躲避时,他却脱光衣服抱在怀里,弯着腰在田野中飞快奔跑,去享受迎面打来的雨水,雨越大就觉得越过瘾。有一次外面刮着狂风,下着大雨,小钦松跑出家去想享受一番,可是还没有走出村口,强风已经吹得他不能动弹,风雨实在是大得惊人,此时心里开始有点害怕了,只好靠着墙摸索着慢慢地移动身体往回走,才走了一段路只听“轰隆”一声,回头一看,刚才依靠的墙被大风雨刮倒了,好险啊!差点就丢了性命。这是他第一次领略到风雨的力量。
滚滚东流的韩江水为少年的许钦松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忧愁。他会常常独坐江边,眺望着夕阳照耀下的粼粼波光,出神发呆;有时会泪流满面,想到身处穷乡僻壤,与外面的世界被一江所隔而悲伤,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担心……但是江水带来忧愁的同时,更多地带来了感悟和一往无前的力量。
《长江揽胜》470cm×670cm2016年许钦松
喝了杯茶后,他感慨地说起在绘制长江时,去金沙江虎跳峡写生,看江水从高处奔流泻下,水雾弥漫、轰鸣如雷,和身边的人说话也听不到,让他再次深刻地感受到表面至柔的水有着无比强大力量。面对这种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大禹治水的智慧——因势利导。
这个智慧也充分体现在许钦松带领三位青年画家共同创作《云涌珠江》时。在绘制这样一幅巨大长卷的过程中,要把珠江庞大的水系,表达在这么一张画中,难度非常高。而四位画家都各有其特长与个性,如何在画中既保持住各自特长,又达到和谐统一,实为不易。在历时七八个月的合作中,题材如何取舍?笔墨语言怎样表现?每每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甩笔而去。许钦松正是运用因势利导的做法,让大家在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中顺利完成了作品。
在我看来创造中他们时而互相调侃,有说有笑,时而严肃认真全程投入画中忘我之境。有讨论,有争议,有笑话……其实是挺快乐的,完成后好一段时间,大家一起回味创作过程还是饶有趣味……
山水画从来就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亦是画家艺术境界追求的体现。描绘大江大河,大山大水,承载了画家对圣洁的山水的向往,对纯净的山水的追求。
回到现实生活里,从小生长在江边的许钦松当然更深刻地认识水与空气、阳光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所必须的要素,所以特别重视饮用水的安全。
从看水是水,那是自然景观的物质之水,到看水不是水,那种精神世界中形象的水,最后还原本心的看水还是水,提升至心源之水……艺术家对水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最后谈到自已故乡的韩江,在许钦松看来,它既承载着潮州人为永远纪念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的深厚情感;也体现着潮州人的崇文尚道的人文精神。应该好好地感恩,细细地品味……
《云涌珠江》238cm×197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