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影像讲述杂技故事的人

2018-11-14刘耐岗吴桥县地税局

杂技与魔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吴桥风华杂技

◎ 文︱刘耐岗(吴桥县地税局)

◎ 图︱作者提供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18加拿大CONTACT国际摄影节上,加拿大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的《同时对比》摄影联展中,有一位以一组吴桥杂技图片参展的摄影人,她名叫崔风华。

崔风华是专栏摄影作者,多年来一直坚持用影像讲述杂技故事,在多种杂志及国内外影展中刊发和展出的摄影作品,也大多与杂技有关。近期,笔者走访了崔风华。她说:“我是吴桥人,这个坚持了几年的杂技文化专题是我最喜欢的摄影项目,希望能用手中的相机,为家乡做点儿贡献。”

刘洪义表演马上劈刀

难得一见的“马上劈刀”杂技

“在拍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刘洪义老人。”崔风华说,正是他使她下定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去拍摄杂技老艺人。

当年,吴桥杂技除撂地、磨杆这两种表演形式外,每个团里都有马戏表演。很多老艺人跟崔风华提到一个词——“马上劈刀”。据老艺人们描述,该节目是将京剧里的关公、马僮形象借鉴到马术表演中,有唱腔、有软靠,马道上关公依旧走台步,马上舞青龙偃月刀,堪称马术与戏剧的完美结合。这个传统节目在解放后曾风靡一时,但现在很少见到,崔风华寻访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结果。

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她去拜访老艺人刘洪义。交谈中,这位82岁的老艺人说,“马上劈刀”他就会,而且演过很多年,边说边取出保存完好的服装道具。崔风华听后兴奋不已。“当时已近寒冬腊月,老人执意脱掉棉衣,只穿绒衣,套上戏服,在院子里表演了一番。”崔风华说,那天她的眼睛都湿润了。以后拍摄时再遇到困难,一想到刘洪义老人,她就坚定拍下去的信心,要将这些老艺人的形象、传统道具和节目影像保留下来。

没有记载的“窦广盛杂技体系”

在老吴桥,有杂技“南八寨”和“北八寨”之分。在“北八寨”中,有一个杂技师承,很多资料查不到,影响力却非常大,那就是“窦广盛杂技体系”。于集镇窦庄的杂技老艺人窦广盛年轻时曾跟“杂技之父”孙福有一起在国内外演出,老年回到故乡窦庄居住后,仍然广收门徒。最有名的四个徒弟,大徒弟于培圣是民间杂技团团长,在业界赞誉很高,以“三股子”(飞叉)表演出名,能同时耍三把钢叉,无人能及。二徒弟李文和有多个杂技演出大篷,规模之大,在吴桥数一数二。其他两个徒弟在外地发展。

在寻访拍摄“窦广盛杂技体系”时,于培圣已经76岁,患血栓塞的身体刚刚恢复,还特别为崔风华表演了同时耍两把飞叉。而更让崔风华羞愧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于培圣在耍飞叉

于永玉在制作独台戏道具

“从于培圣老人那里出来,我接着去拍李文和老艺人。”崔风华说,当时,她希望老人也展示一下即将失传的飞叉技艺,老人听了却面露难色,并没有为她表演,而是领她去看了杂技大篷和道具制作。来到会客厅,老人是脱了鞋子走进去的,但崔风华忽略了这个细节,直接穿着鞋子跟进去,向他了解杂技历史。后来遇到李文和老人的师侄,问起为何老人不能表演飞叉,这才明白其中隐情。原来,老人刚做完肺部手术,身体还未恢复好,这个病很怕灰尘,所以进屋都得脱鞋以防感染。“很多时候,拍摄过程中都会遇到对方不配合的情况,但其实被拍摄者可能有不为人知的苦衷。”崔风华说,这让她明白了,拍摄过程是一个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深入理解、互相体谅的过程,他们最初可能是单纯的拍摄与被拍摄的关系,但最终都应是亲情加友情的关系。

遇到杂技高人于永玉

“能够系统地深入拍摄杂技题材,我要感谢一位高人。”崔风华介绍:“这位高人叫于永玉,我是通过博客认识他的。”

2017年,拍摄“扁担戏”传人李清迎的摄影作品在加拿大展出时需要一段介绍性的文字,崔风华查阅了各种资料,都没找到对“扁担戏”特别准确的描述。后来,她竟在一篇博客里找到了相关介绍——这篇博文详细介绍了“扁担戏”的历史传承、表演过程和道具制作,描述既形象又有深度。崔风华说:“借鉴了之后,就非常想认识一下这个博主。”经过多方打听,崔风华终于见到了博主于永玉。

于永玉身边围拢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杂技老艺人,为传播和传承杂技老节目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还组织起民间杂技沙龙,每逢于集镇大集,杂技老艺人们就自发来到他家,畅谈杂技。“于永玉为我介绍了更多的杂技老艺人,让我了解到杂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单纯地拍摄杂技艺人,提升到拍摄杂技文化体系。”崔风华说。

要把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

“我的想法是通过拍摄系列组片,将民间杂技道具、演出服装、杂技老艺人、杂技传统节目等留下影像。这是一个将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的过程。”崔风华说,她将用几年时间来拍这个专辑。在拍摄过程中,她越发体会到杂技文化的厚重。

崔风华说:“还记得2016年临近暑假,我去拜访‘大木偶’传人贾淑升,当时他家人说他住院了。一个月后,我再去他住的村子,得知老人已经去世了,道具也被处理了。”崔风华非常遗憾,吴桥县内像老人表演的那种提绳大木偶,至今再没寻访到。

今年春天,崔风华去拜访沟店铺乡张朝寺村的老艺人张春永,却被告知对方年前刚去世。这位90岁的老艺人去世前还在演出,是很有故事的人。

在崔风华的拍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不断打听和寻访拍摄对象上。很多老艺人年龄大了,不再继续演出,与杂技界的联系减少,散落在乡间,跟普通农民没有区别。再就是1965年行政区域划分,“南八寨”有些村子被划到了山东,寻访难度就更大了。

不过,这些都没有阻挡崔风华拍摄的脚步。她用影像为杂技文化做文献纪录,越拍越热爱、越自豪,她说:“因为我是吴桥人,我有这个责任。”

猜你喜欢

吴桥风华杂技
吴桥杂技团青岛巡演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感受景芝那片红
百年风华
穆欣欣:最是风华正当时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回家
塑民族艺术精品 促产业链条升级
——吴桥杂技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研究
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纪念品体验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