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体重指数和心肺耐力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提示意义
2018-11-14
心肺耐力作为心血管健康重要的预测因素,是运动科学研究的要点[1]。不同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及死亡与心肺耐力密切相关[2-3]。在成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影响主要存在于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4]。中年男性正常、超重、肥胖中,死亡率较高,多发于心肺耐力较差者,且该关系与其他死亡率因子相对较独立,比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5]。而针对体重指数(BMI)人群检测中,心肺耐力较好的人群其腹部脂肪较少。本研究对同一BMI程度的中年男性与心肺耐力差的男性进行对比,探讨心肺耐力强的男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否低于心肺耐力差的男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中年男性,年龄45岁~60岁。排除心血管病中低危人群、肢体残疾、躯体运动障碍等。300名男性按45岁~50岁、51岁~55岁、56岁~60岁三个年龄段最大摄氧量由低到高进行分级,分别为Q1、Q2、Q3、Q4四个等级。并依照国内BMI分级指标,将300名男性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问卷采取中老年版的《运动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制定。问卷的目的在于掌握体检者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并对其血糖、血脂、血压、腰围等指标进行风险分层。
1.2.2 客观测试 收集体检者体重(kg)、身高(cm)、血压、腰围以及臀围资料,根据百利达TBF-418B空腹进行身体检测。测量体检者血糖、血脂,要求空腹时长大于12 h,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时体检者12 h内不可过量活动,2 h禁食及烟酒,便于进行心肺耐力检测,采用CASE心电监测系统及SunTech Tango+运动血压监护仪对体检者血压与心电图进行观察,采用气体代谢分析仪检测体检者最大摄氧量情况,结果测试采用改良Bruce跑台进行,测试结果心率高于85%为有效数据。
2 结 果
2.1 不同BMI及心肺耐力体检者血压状况 采用单因素方差对相同BMI不同心肺耐力体检者的体成分进行对比,差异性指标事后再次检验,研究结果得出,正常的BMI中年男性中,Q4组舒张压明显低于Q3组,超重中年男性中,Q3组与Q4组体检者收缩压明显低于Q1组。详见表1。
表1 对比相同BMI不同耐力中年男性血压情况比较(±s) mmHg
2.2 不同BMI及心肺耐力体验者血糖状况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检验,对相同BMI不同心肺耐力体验者空腹血糖进行对比。超重中年男性中Q2组、Q3组、Q4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Q1组(P<0.05),Q4组空腹血糖水平最低。详见表2。
表2 对比不同BMI及心肺耐力体验者空腹血糖情况(±s) mmol/L
2.3 不同BMI及心肺耐力体验者血脂情况 采用单因素方差与事后检验对同BMI不同心肺耐力体验者血脂进行对比。正常的BMI中年男性中,Q4组总胆固醇(5.21±0.39)mmol/L、三酰甘油(1.51±0.67)mmol/L,显著低于Q2组总胆固醇(5.81±0.82)mmol/L、三酰甘油(1.91±0.97)mmol/L;显著低于Q1组总胆固醇(5.41±0.27)mmol/L、三酰甘油(2.01±1.15)mmol/L(P<0.05);Q4组HDL-C(1.51±0.12)mmol/L显著高于Q1组(1.31±0.18)mmol/L和Q3组(1.35±0.29)mmol/L(P<0.05)。超重中年男性中,Q4组HDL-C为(1.35±0.29)mmol/L明显高于Q1组(1.12±0.11)mmol/L(P<0.05),Q4组血脂情况良好。
2.4 不同BMI及心肺耐力体验者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情况 采用《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9版)》相关心血管病标准,对不同心肺耐力中年男性风险因素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有正危险因素肥胖、血压高、血脂异常以及糖代谢异常与负危险因素HDL-C。当HDL-C高于1.55 mmol/L,表明正危险中减1,采用单因素方差与事后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BMI正常中年男性中,Q4组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数量(0.79±0.98)明显低于Q1组(1.45±0.12)个、Q2组(1.61±0.96)个、Q3组(1.39±1.01)个(P<0.05);超重中年男性中,Q3组(1.88±1.02)个与Q4组(1.89±1.12)个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数量明显低于Q1组(2.45±1.10)个(P<0.05);Q3组(1.88±1.02)个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数量明显低于Q2组(2.47±1.14)个(P<0.05)。
3 讨 论
相同BMI中年男性中,心肺耐力高的男性其心血管病风险较低,反之心肺耐力低的中年男性心血管病风险因素较高[6]。在BMI中超重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的Q3组、Q4组血压收缩压明显低于Q1组中年男性,且Q4组的HDL-C明显高于Q1组。在BMI正常中年男性中,最大摄氧量的Q4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比较低,HDL-C高。这些数据表明,肥胖、超重中年男性心血管病可通过锻炼提升心肺耐力来进行改善,与自身体质情况无直接联系。有相关文献研究得出,心肺耐力具有遗传性,可得到较高的心肺耐力,但不能有效降低慢性疾病风险[4]。有国外研究指出,体力充沛的男性,心肺耐力高,其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较低,但静坐少动的男性中,心肺耐力不同,其冠心病发生率无差别[7]。证实得出,遗传具有的高心肺耐力对疾病的发生未能进行好的保护,需要进行锻炼可有效预防[8]。因此,心肺耐力的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体脏器情况。与体重指数无直接关系,规律的运动加速体能消耗,对腹部脂肪有效遏制,以达到改善心血管病风险的作用。加速体能消耗,运动形式与运动程度关系很大,提高心肺耐力,运动程度高更为明显。本次研究得出,相同BMI中年男性心肺耐力好的Q3组、Q4组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数量低于Q1组、Q2组心血管病风险因素数量。表明中年男性体质无论正常、超重、肥胖,心肺耐力低则相应心血管病风险因素较高。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心肺耐力对心血管病预防和改善有重要作用[9-10]。
通过对300名男性进行BMI分级后,心肺耐力高者其心血管病风险情况及危险诱因均低于心肺耐力低的男性,心肺耐力与心血管病的联系与男性是否超重、肥胖无直接关系,心肺耐力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能够起到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