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孔学堂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2018-11-14许丽欧静

广东园林 2018年5期
关键词:杏坛孔庙造景

许丽 欧静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人总有两面,一面是钟鼎,一面是山水。儒家便是钟鼎之路,要在人伦中完成自我,但漫漫仕途总有挫折不平,人们常常借助园林来寄寓对山水的向往,其中植物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能够贴近人的心灵,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对于承担着祭祀孔子、传播儒家文化等重要教育作用的孔庙,植物景观的营造更加注重文化性、教育性。国内有部分学者对孔庙植物景观进行了研究,欧阳勇锋[2]从文化造园角度分析了南宁孔庙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方式等;王小玲[3]总结出北京孔庙植物种植形式以列植为主,种类以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主。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对孔庙内植物选择种类的文化内涵及种植形式进行分析,而对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相结合的造景方法总结甚少。基于此,本文以贵阳市孔学堂为研究对象,对其公众教化区植物景观营造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文化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1 孔学堂简介

孔学堂位于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段,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仰承孔学精华。占地面积88 hm2,分公众教化区、中华文化国际研修院、礼乐风景文化创业园。其中公众教化区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 hm2,具有教化、礼典、祭祀、典藏、研究、旅游等六大基本功能。

贵阳孔学堂像孔庙但又不是孔庙,风格方面在保留其核心要素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一改各地孔庙主要采用的明清风格,以汉唐风为建筑特点;功能方面旨在学习、传播、交流、分享传统文化,祭祀功能弱化,学习传播功能强化[4],就建设规模、面积、功能来说,堪称中国之最[5]。

1.1 布局

在原有地形上以中国传统的井字型布局为基础,呈一纵两横“三轴交联”之势(图1)。纵轴即“礼轴”,由西北至东南纵贯,象征孔学的核心思想“礼”与“仁”,起于棂星门,经大成门、礼仪广场、大成殿,止于杏坛。两横轴即“风轴”“行轴”,都由东北至西南并横。“风轴”象征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行轴”象征孔学的智慧与实践[5]。

1.2 植物种类选择

经调查,贵阳孔学堂公众教化区植物种类约有94种,分属48科82属,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9属12种,被子植物有42科72属82种,以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多年生常绿草本为主(图2)。

图1 孔学堂建筑布局图

图2 植物类型统计图

孔学堂作为贵阳市传播儒学文化的精神家园,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更加注重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让游客可以从山水植物欣赏中体会其中的文化意境。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主要依据儒家的比德观—把自然之物的某些特征与伦理道德相比拟的审美方法,选择被赋予丰富文化寓意的植物:如桂花Osmanthusspp.寓意富贵,“蟾宫折桂”更是象征应考得中,作为教育场所的孔庙,桂花是不可或缺的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南方树种的代表,纹路纵横,寓意大有文章,受孔家莘莘学子所喜爱,且其参天相映、四季常青、生机勃勃,象征长寿吉祥;松Pinusspp.,“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梧桐Firmiana simplex,清荫遍地,比喻为官清正;竹类未出土先有节,竹竿虚空,象征虚心、坚贞的君子品格;银杏Ginkgo biloba是长寿树种的代表,千百年来体现的绿色、健康、奉献等美德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观相互融合;莲Nelumbo nucifera出污泥而不染;玉兰Yulania denudata洁身自好;梅Armeniaca mume、 兰Cymbidiumspp.、竹(类)、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喻四君子,松、竹(类)、梅喻岁寒三友等。植物的选择成为人们表达伦理观念、体现文化素养和寄托情感思想的重要手段,人们来到此环境中,能够常看常想,触物生情,自我鞭策,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2 造景艺术手法

2.1 空间组景

中国传统造园讲究含蓄,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空间特色,达到景观“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效果[6]。孔学堂在造景时善于运用植物、建筑、地形等,根据景观空间需求进行合理造景,构成开放性、半开放性、封闭性、半封闭性等不同形式的空间,各空间相互对比,给人以不同感受。如大成殿至杏坛(图3),依据原有地形设置层层台阶,并利用密植的植物形成相对狭长窄小的空间(图4),极度压缩处于其内人的视野,并于台阶最高处设置一景墙形成障景(图5),给人以极度压抑的感觉,后经由两侧小道,进入空间开阔的杏坛(图6),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2 虚实相生

图3 大成殿至杏坛平面示意图

图4 窄小的空间

图5 封闭空间

图6 开阔空间

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和鉴赏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一方面是通过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空间组合等实体语言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植物所蕴涵的各种人格化的精神内涵所表达出来[7]。就植物而言,植物本身为实,由植物所营造的主题意境、变幻的空间为虚。将园林植物的虚实与建筑、山石、水体的虚实遥相呼应,产生无限的空间、丰富的意境,悠扬而高远[8]。杏坛为孔子讲学、布道之地,是教育圣地的代名词,孔学堂中的杏坛景点也是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的(图7)。其周围种植银杏、杏树Armeniaca vulgaris等植物,来贴切其“杏坛”主题,此为实。杨梅Myrica rubra、银杏、杏树果实丰富,象征弟子满天下,凸显其为教书育人的场地;银杏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着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此为虚。建筑与周边种植的小琴丝竹Bambusa multiplex‘Alphonso-Karrii’、芭蕉Musa basjoo等植物搭配形成的景观为实;建筑的古朴素雅、竹子的潇洒有节、芭蕉的洒脱,象征着文人墨客的潇洒飘逸、气节高尚,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为虚。

2.3 巧用树形

“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种笔意”[9],园林植物的外形是重要的观赏要素之一,对园林景观的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树形可以引起观赏者不同的视觉感受:横亘曲折的树干有顾盼生姿的形象;挺直的树干有豪壮雄伟的形象。孔学堂在绵延向上的台阶两侧种植塔形的雪松Cedrus deodar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等,挺拔向上的长势引导观赏者视线直达天空,突出空间的垂直感,表达出庄严的气氛;在广场的一侧种植枝叶浓密、树冠球形的桂花,修剪成球状的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及造景树的榔榆Ulmus parvifolia,给人以平和稳定之感;奎文阁两侧列植挺拔向上的银杏,通过树形衬托建筑的高耸庄严。在进行造景时应考虑借助植物外形的多样性营造不同的的氛围与空间。

2.4 善用地形

各景观元素在园林景观效果中的表达通常是相辅相成,而非独立存在。适宜的地形处理和植物配置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优美的景观层次,打破园林空间的局限性,增强园林空间的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自然美景,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10]。孔学堂的一期工程在整体布局上顺应山形地势,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将山,依山傍水。在造景时利用起伏的地形,使整个布局具有高低错落的变化,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杏坛两处在原有坡地的基础上,共设有333个台阶绵延向上,使得景观层层递进,人在其中必然会时而登高,时而就低,登临高处时(图8),视野开阔可以俯借园外之景,反之自低处向上看(图9),则使人感到巍峨壮观。在台阶两侧利用原有坡地形,栽植树形挺拔的雪松、香樟、银杏等植物凸显地形的陡峭,具有强调地形的作用;利用垂直向上的的乔木形成夹景,营造出强烈的引导性空间,同时利用地形的排水特点,将不耐湿且体量较大的植物种植在坡顶,耐荫、耐湿的植物种植在坡底,体现了其造景的生态性。当利用地形与植物营造景观时,需要根据山体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利用植物强调地形,利用地形突出植物,彼此相互衬托,使地形和植物组合达到最自然、最优美、最具有生态效益的景观效果。

2.5 建筑与植物完美结合

图7 杏坛周围植物配置

图8 登临高处俯借园外之景

图9 仰借园内之景

园林建筑与植物之间的配置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合。植物与建筑相辅相成,既可作为建筑的配景,又可作为局部的主要景观。园林建筑类型多样,形式灵活,建筑旁的植物配置应和建筑的风格、色彩、材质相协调统一。应根据不同类型、功能及位置的建筑,采取相应的植物及配置方式,以植物衬托、修饰、美化建筑,达到建筑与植物的相互融合[11]。如孔学堂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以此命名寓意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也象征着封建社会像尊孔一样尊天[12]。在棂星门两侧对植两棵体量较大、姿态优美、象征仕途得志的桂花,既在体量、色彩和文化寓意上与建筑相呼应,又软化了建筑的硬直线条,打破了建筑的生硬感,丰富了建筑的立面效果,作为整个孔学堂的入口景观,也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又如大成门和大成殿,作为孔学堂纵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颜色以灰白为主,选择常绿、姿态挺拔高耸的雪松对植于两侧,协调建筑的高度、色彩,软化建筑的硬直线条,使得建筑较好地融入周围环境。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景观的营造在园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造景手法的运用对园林景观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立足贵阳孔学堂的特殊场地条件及主要功能,就贵阳孔学堂一期工程的植物景观营造手法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更好地挖掘孔学堂内植物景观营造的精髓和规律,为今后建设中国特色、地方风格、文化内涵、教育意义的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当今很多国外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进入中国,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影响很大,设计者往往会忽视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和对观赏者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时,有必要继承古人对植物文化性重视的优良传统,还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外形、意境、色彩等选用合适的造景手法进行空间组景,形成与地形、建筑及其它园林要素相互呼应、相互彰显的效果。

注: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猜你喜欢

杏坛孔庙造景
北京孔庙·国子监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杏坛学人风采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缁帷杏坛
从寓言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