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浅析
——以巢湖学院为例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院院校

■/

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主要面向“一线”,注重能力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基本特征。[1]可见,培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意义

(一)有利于化解就业难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带来“就业难”问题。据了解,全国2018届高校毕业生将突破820万,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速放缓和应届毕业生数量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就曾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意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将有利于化解“就业难”问题。

(二)有利于推进转型发展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2]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仍处于摸索期,囿于办学经验少、师资力量薄弱和成果检验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转型过程中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是否符合转型需要还是未知数,教改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果不容乐观。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他指出,要通过创业和创新,拉动内需,促进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的动力和引擎,从而实现经济腾飞的“中国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呼唤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起为“中国梦”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只有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推进自身内涵建设,实现转型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脱胎于研究型院校,对于转型发展口头大于行动,思想上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老模式,抓科研、搞教改、疏实践、轻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大于内容,政策敏感度低,导致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对接难、落地难,生根难。以巢湖学院为例,学校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超过70%的专业设置与研究型大学基本雷同,应用型办学特点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的应用技术与动手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各类创新创业支持政策难以落地、水土不服,发挥不了应有效果。

(二)部门协调不科学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多头领导,重心不明,合力不足的问题。以巢湖学院为例,目前教务处下设“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创新创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科技处负责对外创新创业项目课题对接;学生处负责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管理和SYB、模拟实训等创业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团委和部分二级学院负责“创青春”“互联网+”等赛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出现了权责不清现象,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在对巢湖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展专题调查时发现,超过七成受访者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场地、师资、活动的管理归口不清楚。虽然学院成立有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缺乏牵头单位,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赛事活动等缺乏统筹。

(三)课程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也不能只针对某一年级或某个阶段,应该贯穿全部课程体系和大学教育始终。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例,该校的创业课程从第一学年开始一直至第四学年,涵盖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5个方面共十多门课程。[3]然而,在巢湖学院,仅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有《创业导论》课,创业选修课寥寥无几,且学生选课率不高,不到10%。创新创业课程数量少、形式单调,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教学,很少涉及实践训练环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即使学校引入了人社部SYB和模拟实训等创新创业课程,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近三年的参训率仅为3.2%。笔者为此在校园里做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可有可无,并不重要,创新创业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十分尴尬。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思考

(一)强化多方联动合作关系

高校仅靠一己之力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主动强化与政府、企业等社会主体的联动合作关系。要争取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通过统筹政校企力量,大力培育公平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企业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学校应主动对接企业,强化产学研合作,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格局,才能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努力整合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学校要认真执行“一把手工程”,打通教学与实践联系通道,整合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专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校内资源,打破各自为政状态,构建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挥“1+1>2”效能。还要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资源支持,目前,政府出台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对高校在校生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政策在高校校园里水土不服,难以执行。例如,国家针对获得SYB培训合格证书毕业生给予创业贷款政策上,就存在手续繁杂的问题,巢湖学院2017届毕业生有450人获得SYB培训合格证书,但是拿到创业贷款的学生仅寥寥3人,政策落地生根并不顺利,对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支持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应主动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降低政策的准入门槛和运用成本,帮助高校对接政策,真正让学生享受政策红利。

(三)构建完善课程教育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办学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要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通过课程培训、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专家指导等方式提升校内创新创业导师水平的同时,还应努力引进校外企业家、HR、行业代表等作为外聘教师,切实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要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建立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优化知识结构和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的角度,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风险投资等专业课程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理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赛事活动等构建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院院校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