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1-14陈思雨
■陈思雨
南通理工学院
现代职场招聘中对应聘人员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招聘单位不仅要求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并重,更关注学生在心理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以确保员工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及激烈的职位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学专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因此学生面临的不仅是学业压力,更有来自于目标职业领域的竞争压力。在高压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堪忧,而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制度与教学细节方面的问题及不足。为此,教师应从情境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新颖化、压力排解多样化、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
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明确所面对的人群特点,即大学生群体,而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此时正处于思想及个人能力独立的重要时期。学生面对自己的心事与压力更愿意自我消化,避免麻烦周围的人群,更不愿主动与同伴、家长、教师分享。心理压力较大、心理负担较重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的与活泼开朗的学生并无二致。这类情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一个准确的突破口,教师面对学生的压力只能引导学生主动开口,而不能强迫学生与教师分享。如何让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解开心结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不妨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及情感情境中,以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共鸣,并且萌发倾诉的欲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首先让学生完成具有针对性地、科学的心理测试题,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则可以在接下来的心理辅导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针对应届毕业生即将迈入职场的恐慌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展一节职业发展规划的课程,让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职场压力时不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列举一些职场中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应对该情况的措施。此外,为了让学生降低心理压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职场情境进行实践演练。在实践演练中,学生对于职场严肃、刻板的心理印象逐渐在活泼、欢乐的职场互动情节中改观,学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应减少。教师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帮助及减压作用较低的原因与教师开展课程的方式密切相关,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创造相应的情境,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学生才会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其压力才能得到相应的排解。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新颖化
从我国高校学生的情况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被各类专业考试、所学专业课程、奖学金申请等事物充斥。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在教室的埋头苦学中,长此以往,巨大的学业压力与紧张的生活节奏就会压垮学生。而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偏于形式化,高校倾向于让学生在电子系统中进行心理测试,只对全体学生的总体测试结果做简要概括,对心理状况明显不合格的学生却不能给予针对性地了解与帮助。为了改变这类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教师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心理状态属于何种类型、严重与否、排解压力的有效方法、自我调节的途径等。通过科学心理知识的普及,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及精神状况不再停留在压抑、闭口不言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自身情况的契机,学生将心理知识与自身状况相联系。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将课堂作为一个轻松、纾解的场所。丰富的课堂内容给予学生更多心理支持。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不善言谈。他们既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也不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是选择封闭自我的方式应对心理问题。而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还仅限于讲座、调查问卷、活动宣传等,形式相对单一,总体上不利于深度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打开心扉,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平等互动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师生互动时,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用“家长式”的口吻了解学生近来的状态,而以同伴谈论的方式,以改变以往过于生硬和命令式的互动方式。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就越可能打开心扉,将自己遇到的困难讲出来。而在保持学生的心态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教师也可以举办班级联谊晚会、体育比赛等集体性的活动,以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压力和困惑减少,其心态也逐渐向健康方向发展。
四、改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也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当今高校考核中虽不乏从课堂出勤率、作业完成度、卷面考试成绩等多个角度进行课程考察的形式,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合适。教师难以考察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提高、能否冷静处理难题等,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要改变考核方式,通过全面系统的考核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团队协作能力是当今大学生群体急缺却又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时,不妨以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为参考,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可以鼓励团队成员以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为调查对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研情况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走出课堂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表达能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其学习状况进行打分,进而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明显的改善,以后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等。这种贴近现实的考核方式能够暴露出学生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成果。
五、结语
大学是让学生自主规划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为目标职业做知识、能力、心理素养等方面的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确实能够自主克服来自各方的压力,学生需要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其学会分析成败、平衡心理落差与压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相关专业、涉及领域、学生个人性格特点等展开,为学生排解日常学业与就业压力提供渠道。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忽视学生个人性格特点,而盲目激励学生打开心扉。针对这类情况,本文从情境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新颖化、压力排解多样化、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