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11-14解云香
■解云香
徐州医科大学
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在不断加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其经费来源也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为多渠道形式,数额方面更是达到的空前的规模,这更是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综合性高校尽管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务管理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建设发展缓慢、局限性小,不能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各地的财政主管部门并没有就财务内部控制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根据《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见其重要性。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范围
高校财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指的是为了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措施和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资金风险,并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它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体系和模式,区别于普通的管理方法,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形成的相互控制、相辅相成的一套程序。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应属微观会计控制的范畴,主要划分为四大块:一是教学经费的资金收支(基本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购置等);二是科研经费的资金收支(科研课题的经费投入、科研设备购置等);三是后勤保障与基建的资金收支;四是高校的投资以及筹资活动的资金收支。所以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工作任务艰巨,高校必须重视起来。
二、当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高校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清
目前,高校管理者就其自身所学专业而言,很少所学是财经专业,这就造成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财务的要求仅是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缺乏主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随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必须把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中,那么如何支出、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部门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其内部的控制关系。一部分高校虽然也有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但也仅就部分岗位(支票、章、签字权限)进行控制,要知道,财务管理要控制的不仅是财务部门,而是整个高校的经济活动,必须针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不规范
高校绝大部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这些经费大都被投入于教学、科研、大型仪器的购置等,但是高校又不同于企业,其固定资产是不进行折旧的计提的,到了使用年限以后,直接报废,因此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往往认为内部控制应控制的是资金,忽视了资产的控制,正是由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致使其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系,直接导致执行时责任不清,管理混乱。比如,固定资产只注重购买时的价值管理,而没有后续的跟踪管理,它的使用效率、产值的输出、带来的效益、节省的成本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高校各院系之间的固定资产没有形成公开透明的公布机制,导致大家各买各的,致使固定资产在调配、使用方面缺乏统一管理,这就很难统计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效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高校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在编制、执行、反馈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首先,在编制的范围和理解上面有偏差。随着全面预算的实施,预算编制不再是财务部门和部分高校管理层之间的事,而应是全校各院系一起规划未来年度资金的申报与使用,这样才能更合理的反映高校整体的发展动态与规划;其次在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预算的观念,制定预算时往往先看财政往年拨款数,简单的进行增量预算,只求先要钱,没有长远规划,编制时间过于仓促、涵盖内容不够全面、支出方向不够准确,使得预算反映不出学校未来年度的工作侧重点以及整体的收支情况,致使实施预算时难以执行。再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申报项目严格支出,随意性较强,往往行政命令大于预算约束,反映出高校整体战略规划存在缺陷,预算丧失了应有的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预算执行缺乏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管理层没有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意义。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
随着高校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目标导向越来越明细,必然会导致资金风险的加剧,面对内部控制薄弱、认识水平不高等困境,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必须建立起符合高校特征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并逐步完善。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高校首先应出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执行、落实、决策、分析、监督、检查,但又彼此分离并且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科学运作,使得高校内部决策可以科学有效的制定。高校管理层也需要改变观念,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应与教学、科研同样重要,带头执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此外,内控制度的制定、实施、反馈,其关键要素是人员的素质,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内控管理科室,其职能不能局限于财务内部,应涵盖各院系的所有支出活动,并定期向领导反馈、对教职工公开。除了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要实行岗位的定期轮换,防止对工作产生惰性以及腐败的滋生。
(二)提升科学编制预算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高校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来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并积极实施校级预算和教学部门、行政部门、教辅部门预算相结合的预算制度,不能只由财务部门制定、校级管理层决策。校内预算由各个部门分别上报,也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汇总形成总预算表,校级预算以此作为依据,上报财政部门,这样不仅能确切反应高校未来年度工作重点,也容易找出学校运行管理中的资金漏洞,促进学校的整体的运行,并且解决预算管理不强等问题。此外,学校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价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后续的反馈、评价制度,提升预算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三)健全高校财务制度,建立起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高校管理者首先应树立起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随时关注学校运行中的财务风险。首先,就应研究如何通过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事前控制;其次,在高校的快速发展进程中,需要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至少在高校自身能够解决的范围内,做好事中控制;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积极防范高校盲目扩大建设和肆意增加贷款的风险的产生,通过构建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与约束体系,引导高校作好科学决策与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