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018-11-14李莉
李 莉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舞蹈艺术离不开音乐艺术,优秀的舞蹈作品正因为有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准确地描绘出舞蹈塑造的形象,才能使人们体会到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需要用整个身心去领悟、表达它的美,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可以表现舞蹈的肢体“美”,也要能准确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只有这样,当舞蹈作品呈现时,舞者才能把自己的内在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使欣赏者能够准确把握舞蹈作品的内涵,产生想象的空间,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
一、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以舞蹈训练为主,大部分学生打心底里认为,只要下功夫把舞蹈基本功练好了,专业技能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理解音乐的内涵对于舞蹈作品来说的重要意义。很多时候编排一段舞蹈作品,都是先找一段音乐,之后编出来自认为比较合拍的肢体动作就可以了,要求仅仅只是“合拍”,导致呈现出来的舞蹈作品成了“三无产品”,即无内容、无情感、无意义。其次,学生对舞蹈音乐的节奏、节拍敏感度低,在舞蹈课堂中仍旧在数拍子,机械地舞动着肢体,不能把音乐和舞蹈更好得融为一体,使其舞蹈动作缺乏感染力。最后,学生在舞蹈训练中,认为音乐只是一种伴奏形式,没有花心思真正地感受音乐旋律的流动、音乐的强弱、音乐节奏的变化及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导致学生的舞蹈缺乏一种内心的力量,就好似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舞动,而不是为了自己而舞蹈。
二、音乐审美能力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舞蹈属于视觉艺术,虽说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又是紧密融合的。一部舞蹈作品当中,舞蹈塑造的形象必然和音乐塑造的形象是吻合的,舞蹈表达的情感必然和音乐情感是相同的,可以说舞蹈将音乐内容视觉化,升华了音乐的情感,而音乐则使舞蹈更细腻,让欣赏者更直观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意义,从而获得强烈得情感体验。另外,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它的舞蹈肢体节奏一定是按照音乐节奏进行编创的,不同的音乐节奏所表现的舞蹈风格也是不同的,尤其是一些民族舞蹈。舞蹈可以把音乐的形象表现得更加透彻和真实,音乐则可以渲染和加强舞蹈的情感表现和感染力。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舞蹈编创的成功与否,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越强,编创出的舞蹈艺术形象就越出色,反之,音乐的审美能力较差,编创出的艺术形象就可能暗淡无光。
三、提高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仔细聆听音乐,在开展舞蹈训练前要先感受音乐,分析它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走向、曲式结构、音乐情绪等,之后再慢慢引入舞蹈肢体动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用死板的数拍子来引导学生动作,而是改用哼唱旋律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音乐中,提高他们的音乐记忆力,从而更好的将舞蹈肢体动作和音乐融为一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舞蹈教学过程中,有些是放音响伴奏,有些是现场钢琴伴奏,如果是钢琴伴奏的话,钢琴伴奏教师在演奏时一定要投入其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样弹出来的音乐才富有感染力。
第二,需开设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前提是掌握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情感色彩等。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第三,需开设视唱练耳课。视唱可以先从一些规范的视唱教材开始,慢慢过渡到舞蹈伴奏音乐或简单的舞剧音乐片段等,视唱可以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音乐记忆力,提高对音乐情绪色彩的辨别能力。练耳主要是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以及对不同节奏的把握能力。要多听不同的节奏,让学生用语言和肢体去表现它,慢慢做到可以即兴编创节奏。
第四,开设音乐鉴赏课。“多听”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步骤。听的音乐一定是具有美感的优秀音乐作品,如中国古代音乐、汉民族及少数民族音乐、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以及国外少数民族音乐等,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意图,我们只有了解了每个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领略其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如要编创出理想的作品,除了对舞蹈本身有一定的想法以外,还要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后,才能更好得领悟音乐所表现的内涵、情感,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从而塑造出具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