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渔翁》诗境的简析
2018-11-14■/
■ /
柳宗元出生于773年,青年时雄心壮志,抱负远大,力主革新,但太子李纯即位后,革新即失败。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吏,行途中,又改贬永州司马,开始了十年永州颠沛游离生活。革新失败,虽然给柳宗元沉重的打击,但是却还给了柳宗元山水田园诗意般的生活,让他有充足的时间与自然相晤,悟醒人生。可以说,永州十年,既是柳宗元惨淡忧伤的人生十年,也是他艺术走向娴熟自如境界的诗歌创作十年。
柳宗元的文风多为冷峭清远而坦然,抑郁悲愤而峻洁。以《江雪》和《渔翁》的创作风格为例,诗人在书写江上“渔翁”作业的情景时,将自己政治失意的孤愤和向往无拘无束仙境般生活的情愿泄露出来,自遣自娱,情寄于山水描述之中,袒露着诗人空旷孤寂、淌流致尽的自然情怀,尤其是笔落仙境、悠然自得的田园山水风情,抒发了诗人孤高品格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江雪》和《渔翁》生动确切、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一是人的心境,二是诗的意境。
一、悲愤与解脱的心境
湘南永州是的一座美丽的文化古城,环境优美,四季迷人。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春天,青山绿水,格外秀丽。永州的美景,足以让诗人借题发挥,写出了诸如《江雪》、《渔翁》等令人钦佩传世之作。《江雪》、《渔翁》以写景之名,抒发了诗人特有的情怀,既体现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又揭示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失意。《江雪》、《渔翁》两首诗,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义愤填膺,奋起抗争;有时不甘屈服,顺其自然。一动一静的心境,坦示出诗人忐忑无奈的心情和仕途渺茫的神志。
《江雪》,其笔墨淡逸清和,将山水晨景置于飘逸迷醉的景色之中,让读者在享受天然美景韵味同时,也读懂诗人深沉炽热的内心世界。《江雪》中的渔翁,在傲雪凌寒的江河里垂钩独钓,与众不同,超离世俗,坦荡出诗人那股万籁俱寂、无一尘染却傲霜斗雪的心境。《江雪》取取材渔翁垂钓,渔翁形象是全诗的核心,但诗意没有落在孤立江上的渔翁。诗歌通篇全境,诗人把渔翁形象和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深化和显示了渔翁生活的节奏和自然内在的机趣,起到极为和谐的统一。《渔翁》中的渔翁,也是超尘绝俗的,却呈现着与山水相契、与世无争、闲然自得的心态。这一情感的比较,恰恰反映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
《江雪》展示出来的美,不是在于景,而是在于意。
《江雪》诗中的雪铺盖了“千山”、“万径”,笼罩大地,寒气袭人。“江雪”的“寒”,让“鸟飞绝”,“人踪灭”。诗人将严冬大雪背景和孤独渔翁形象做了鲜明对照,渲染了渔翁形象在漫天雪景里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但这一绝境却从自然环境氛围突破进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让诗人领会到万物萧索而心寒意冷。自然境况的严峻,折射出诗人意象亦实亦虚的复合情感特征。孤独之情立于傲岸之中,渔翁经受着寒天大雪,渺小无援,诗人顶住政治重压,也是渺小无援,渔翁的形象岂不是诗人的形象。诗中渔翁藐视冰天雪地的严寒和寂寞,坚守孤舟,垂钓寒江,毫不妥协和退让,体现他既孤独又高傲的性格,实际上是诗人不屈服于永贞失败的气质,透露出诗人一股坚强不屈的傲气。从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象结构来看,诗意既反映恶劣的客观事实,又验证了诗人内心渺茫虚无的绝望,渲染了诗人不尽人意的情怀。尽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没有表现出,而是。再看诗的取景,采用的是俯瞰角度、居高临下式描写,其中同样但是其情怀却含蕴着幽香的孤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笔锋一转,勾勒出渔翁的“孤傲”精神。在寒冷寂静的江中上,渔翁静静地、独自一人钓鱼。其形象除了表现清高孤傲气质外,更重要的是他抗寒傲雪,地毅然垂钓,等候收获。这也反映诗人身处逆境中不畏失败、耐磨岁月、潇然守候希望的精神境界。
实际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才是诗人不屈抗争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凸显了诗人傲然独立、清竣高洁、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透射着高逸中凄清悲剧。
《鱼翁》却是另一幅情景:旭日喷薄,烟消雾散,山水顿绿,渔翁远逝,江面空寂,白云相逐。这是多么恬静的风景啊。“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诗人的笔触首先落在夜到拂晓的美景,形象地显示着渔翁忙碌的时间流转。从诗的首二句来看,湘水的特点就是诗中的“清”。山、水、竹,青一色,是诗人在繁多的景象里锤炼出来的典型物象,同时又勾勒了夜幕初启、晨曦微露的日出的景象,给读者清新完整的景色感受。诗中明是写“夜”与“晨”寻常之事,而“汲清湘”、“燃楚竹”暗喻了隐士之所为。自然平实,与人无争,这是富有高洁诗意的生活。诗的第三、四句,诗中功底最深的妙句。在天际迷雾里,山水间一声橹响传来,巧妙地引出渔翁的行踪,让人从朦胧中获得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明朗而豁达,勾勒出江上亦实亦幻的神仙境地,鲜明地透视了诗人宦途坎坷孤寂的心镜不堪为“欸乃一声”所碎。世间昏暗何能为“山水绿”?惊醒了诗人“独钓寒江雪”的美梦。诗的第五、六句,升华了诗人人生感悟,是诗意的精华。“回看天际下中流”——回头望去,船已在天际的江中漂流。就诗人来讲,刹那间回首,人生过半,岂能“独钓寒江雪”?理应“岩上无心云相逐”,往后的生活像云一样自由自在,随意而安。
二、空旷孤寂与冷峭清远的意境
空旷幽僻的诗意,是诗人山水诗的灵魂。诗人通过书写意境的空旷幽僻,映射着自身孤独寂寞的不幸遭遇,以此感悟人生。
《江雪》二十个字,透过诗的表层内容,可以发现诗人就能将一个江面上幽静寒冷的境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创造了一个寂静空无的境界,淋漓尽致地再现自身情感。诗中,“千山”、“万径”作为静态化的意象,在视觉方面可谓是广袤无垠;“鸟飞”、“人踪”作为动态化的意象,在感知方面却是万物肃杀。无论是静态意象,还是动态意象,都呈现出空旷寂静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景象空旷寂静,吐露不幸遭遇之意,寓心境于形象之中。这就构成“一静一动”、“一实一虚”的意境结构。意境结构不是单一层次,而是纵深交错的复合层次,包含着意象、情思、形而上等三面层次,它们有机融合、层层深化,将作者审美方式和审美理念层层融入景象描绘之中。诗中,“孤舟”、“独钓”、“蓑笠翁”、“寒江雪”的意象虽然孤冷苍茫、幽僻凄寂,但将其连成整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意别有意样。在苍茫寒冻的江面上却有一个火红的世界——“渔翁”独钓,会有收获之时;“我”逆境抗争,会有光明之日。当人们承受巨大的压力实现某一目标时,往往愿意品尝孤独,淡然处之,面对挫折,静定自若。诗人就把这美丽的哲理深含在诗歌中。可见,《江雪》明写严酷之境,实道希望之意。
《渔翁》的意境清雅脱俗、飘逸潇洒、清朗旷远。诗中“清湘”、“楚竹”的意象超凡脱俗。“晓汲清湘燃楚竹”,隐然着离尘绝世的冷峭,呈现出远离污浊尘世、与自然山水融合的生活情趣,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境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亲近自然,疏离世俗,对诗人来讲,在官场昏暗、仕途坎坷里是一个绝好的选择。“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颇为生动。雾散日出,却未见渔翁。这就产生了一种离奇的意味。但“欸乃一声”回荡在绿水青山里,明示了渔翁驾船早已荡漾在青河绿水间。渔翁高逸潇洒,脱俗自如,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令诗人感叹不如,羡慕不已。诗歌渲染这一空灵冲淡境界的氛围,隐隐流露出诗人寂寞无奈的情感,对宦途坎坷产生一种厌世的情绪,向往“渔翁”闲适生活。诗的意境更为升华的部分是“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幕清,渔船在天际的江河里漂泊,渔翁回望那朵朵飘在岩石边的云彩,构成了一幅“渔烟生缥缈”的美画,将诗人追求“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悟世醒道生活理念写到心间,诗境提到了极为悠逸的境界。
总之,“山水”从《江雪》里的幽静转为《渔翁》里的恬静,“渔翁”从《江雪》里的谨言慎行、严于规则变为《渔翁》里的无拘无束、追求自由,诗的境意截然不同,暗示了诗人人生追求理念的迁移。从诗的审美意境来讲,诗人作为革新的失败者,初期以“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自居,傲视社会现实的污浊,报以希望重起革新。其抱负寄融于《江雪》诗的意境之中。但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经受几度波折,看清了世道。后期,他崇尚“岩上无心云相逐”的诗意,为实现自由自在的天国理想而追求。诗人避开了意如《江雪》中的空虚、悲痛的现实生活,选择了《渔翁》中与山水交融的理想生活态度,诚然展现出诗意清丽脱俗,其艺术魅力永久不衰。
注释
:①《道德经》之第三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