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那遥远的故乡

2018-11-14李玲

辽河 2018年2期
关键词:赛龙舟石榴树老宅

李玲

老宅门前的石榴树

老宅是指外公外婆家。记忆中我只去过两次,都是在孩提时代,基本回忆不起来了。因此,关于老宅和外公外婆的故事,有的是当年听母亲讲的,大多数都是通过微信与表妹表弟们聊天得到的。

我的籍贯是广东却出生在东北,也就是说我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东北人——母亲是广州人,那一年春天,跟随当了11年兵的父亲转业到地方,来到千里之外冰天雪地的大东北……如今,外公外婆和父亲母亲都已经过世了。

老宅的门前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那高高的树梢能摇曳到屋顶,繁茂的枝叶优雅而舒展,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春华秋实引人注目,其树形之大之美,在村里屈指可数。五月满树石榴花似火,红肥绿瘦,宛若锦帛降临庭院。其实那石榴果的外表并不好看,没有苹果那样红润的光泽,也没有菠萝那样诱人的香味。石榴果只有一层粗糙的带着裂口的黄皮,像在咧着嘴傻笑。但是,剥开石榴的皮,你就会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石榴籽,每颗石榴籽包着一层粉红色的薄膜,亮晶晶的又白又嫩像一颗颗钻石,又像是小孩的牙齿。往嘴里送上一粒,味道香滑甘甜舒服极了。表妹说老宅门前的石榴树一棵果馕是红色的“胭脂红”,那是很少见的极品,一棵是普通的“番石榴”。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户人家。解放前,村里谭姓和江姓两个家族并不十分和谐,各自组成生产队修建祠堂。外公外婆两家的兄弟姐妹很多,都非常困难,他们的结合应该属于那种“盲婚哑嫁”硬凑在一起的。他们一共生育了7个儿女,尔后一起经历了“下南洋”那样悲惨的逃难岁月,可怜我的两个从未见过面的舅舅才十几岁就在途中夭折了……外公外婆一生勤劳俭朴,表妹说他们平时甚至都不舍得开电灯。一次生产队负责抄电表的人不解地问她:“你们的爷爷奶奶为什么全年的电费只有十几元钱?”

不过,外公可是村里的名人——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因地制宜带领村里的18名年轻人参加抗日自卫团,在流溪河畔抗击小日本,后来得到政府的奖励。每每谈起那段不寻常的经历,外公平日里严肃的面孔就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解放后,外公一直在家务农种田,后来农田没了就在江高镇市场里卖烟草和散装米酒谋生,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也许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呱呱落地就注定了衣食无忧,有的人注定了只能饥寒交迫,更多的人永远只能为了温饱苦苦奔波。对他们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赚钱吃饭——不知为什么外公外婆的性格始终合不来,老俩口一辈子吵吵闹闹磕磕绊绊,也许是为无法摆脱烦躁生活的一种自卑,也许是为曾经固守的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种无奈,也许外公生命中唯能显示尊严的就是那几个甩给妻儿的耳光……

记忆中的外婆瘦瘦的,表妹说她每天操持完家务,就会拄着拐杖坐在石榴树下的竹椅上,静静地守在那里。她的身体不好,还患有白内障,到后来就完全失明了。孩子们总是趁外婆不注意的时候猴子般地爬上树偷摘石榴果。其实每次外婆都听得见,只是不做声,有时她故意将拐杖在石板地上磕两下,孩子们立即猴子般地散去……

初到东北那阵子,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所限,我们家基本没有回过老家。那年夏天,母亲带着4岁的小弟回老家看望患病的外婆,结果到了南方小弟水土不服,没呆上几天就不得不回来了。外婆特意吩咐摘了一箱子时令水果给我们带回来,当然还有那石榴果的极品“胭脂红”——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回去过。在东北,母亲默默地克服了水土不服饮食不惯等一系列的不便,用她那柔弱的身躯哺育了我们兄妹四个。外公外婆都不会讲普通话也没有啥文化,那些年外公还是坚持用他看似十分生疏的文字给我写信,字体歪歪扭扭的很多都看不懂,都是些鼓励我要好好学习照顾好弟弟妹妹的话,每次都在信里夹上一枚8分钱的邮票或一毛钱……

当年,我们家里也养了两盆石榴花,后来因为意外的医疗事故年仅40岁的母亲竟然成为植物人瘫痪在床上,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一家人都乱了分寸,父亲一夜之间好像老了许多,他放弃了所有的事情,一边护理母亲,一边照料还在上学的孩子们。那两盆石榴花自然也就无人关顾,不知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我曾经问过母亲,那老宅门前的石榴树是什么时候栽的?母亲说是外婆嫁给外公后栽的,石榴是吉祥之物,寓意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多福多寿子孙满堂……

前几天,表妹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几张老宅的照片,我欣喜地看到那两棵石榴树仍然枝繁叶茂朝气蓬勃。表妹说这是以前的照片,老宅已经扒掉多年了,石榴树自然也就没有了,原地重新盖起了五层楼房,小舅和表弟他们住在那里。

我遗憾当年没有能够亲自去送别外公外婆,也没有能够亲自看到那两棵石榴树花开花落的样子。

长长的流溪河

站在小舅家五层楼的阳台上,就能看到流溪河,那是一条被称之为广州“生命之源”的河,古往今来滋养着千百万羊城儿女,承载着岭南文化的风骨,清澈的河水穿过郁郁葱葱的山林和一座座淳朴而美丽的村庄,犹如一条长长的飘带,弯弯曲曲,慢慢地由北向南流入珠江。已经72岁的小舅说我六七岁那年回去时,他带我在流溪河洗澡,教我学游泳喝了不少流溪河水,现在不行了,河水被污染了,里面的鱼儿都不好吃了。

“还好,近年来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严厉打击那些非法采河沙行为,拆除了两岸的违章建筑,下大力气治理污水排放,流溪河恢复往日的风采应该指日可待。表弟急忙接过小舅的话茬儿,我感觉他是不想破坏我心中流溪河的美好形象。那是家乡的母亲河。

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讲流溪河上赛龙舟的故事。说相传很久以前,流溪河只是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渔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渔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下意识地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天上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那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地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河水为两岸带来了五谷丰登。

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流溪河上都要举行赛龙舟活动。刚到五月初一,家家户户早已包好粽子,有圆柱形的枧水粽和银锭形的咸肉粽。还要制作些丸仔、濑粉猪肠糕、粉果、咸汤丸等小吃,统称为“煮茶”。之后便在大门口挂上菖蒲、艾叶,并分别在大小门口点燃辟蚊虫的“门烟”。还要为孩子们点朱砂、挂香包,意为驱邪辟疫。青年们则喜欢到河里去畅游,俗称“洗龙舟水”。那龙舟每年比赛完了就会被固定沉入到流溪河边那片茂密的竹林中,第二年端午时节竹林开花了,村里所有年轻力壮的男人们都要去起“起龙”,就是把龙舟从河里慢慢拉出水面,在这个过程里还要祭拜天地,烧祭品、放鞭炮、敲锣打鼓等等……

说起溪河上赛龙舟,比我小20岁的表弟兴奋不已,他说当年就亲眼目睹过那热闹非凡的场面,河面上群龙竞渡,龙舟上的划手穿着整齐统一个个精神抖擞,领赛奋力挥舞鼓槌大声发出“嗨赫”的号子声,划手们迎合着用力划水,龙舟奋勇争先,河的两岸群众奋力为自己支持的龙舟摇旗呐喊加油,一时间击鼓声、呐喊声、鞭炮声让流溪河成为欢乐的海洋——在故乡,赛龙舟已经成为乡里乡亲感情交流的一次升华,俗称“走亲戚”。至今还流传着“双龙出海四龙归”的一段佳话,说的是300年前流溪河上有两个村的4条龙船去参加南海龙船会,在返程途中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村民们相互帮助成功脱险。从此,每次赛龙舟,邻村的划手们都没有把彼此当做对手,他们相互拍着胸脯,热情地称对方为“乡亲”。当然,赛龙舟结束,村里还要以最高的礼节迎接英雄们凯旋归来。

表弟似乎很了解我的心思,特意开车带我沿着流溪河边的公路向上游揽胜,约20分钟左右来到碧波万顷的流溪河水库,从水库大坝到沿途的梯级电站,像一串串耀眼的明珠。流溪河水库集发电、防洪、抗旱、灌溉功能为一体,既是广州市的备用水源,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表弟说,一到节假日广州城里很多青年人都喜欢骑车来这里观光锻炼,这里的流溪河两岸,防洪大堤之下,荔枝林一望无边,远山、近林、一泓绿水,岸边垂钓的人形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我一次次地被陶醉了。

“表哥,你知道吗?这流溪河还是一条英雄河。”表弟充满自豪地对我说:“据说,当年流溪河两岸是一片片茂密的竹林。抗战时期,日军企图沿粤汉铁路继续北上,打通粤汉铁路。禺北爱国将领伍观淇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凭着自身的文经武略,组织禺北、花县民众七八千人成立了抗日自卫团,在流溪河北岸筑起防线,坚持长达7年的抗战,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他还积极捐款公益事业、建设小学校等。后人为了缅怀他,专门在江高镇中心路口修建了一座雕塑。”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抗日民族英雄伍观淇的样子——头顶军帽,身穿军服,手持望远镜,鼻梁上架着副圆框眼镜,双目炯炯有神,八字胡须威严……

哦,长长的流溪河。

猜你喜欢

赛龙舟石榴树老宅
赛龙舟
儿子要卖老宅, 母亲拒绝搬离,怎么判
石榴树想法妙
丘树宏的诗
流火
石榴树
端午赛龙舟
老宅
老宅
一个老宅男的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