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一只牡蛎
2018-11-14李爱玲
◎ 李爱玲
多年来,我一直以一个高效人士自居。因为我性格爽利、做事干脆,遇事从不优柔寡断,工作从不拖泥带水,别人评价我:“除了跑步不快,别的都快。”我始终将这视为褒奖。
今年我明显更忙了,对家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等我,你们先吃。”有几次,老公问我:“你忙完工作,别的活回家再干不行吗?早点回来一起吃饭。”我不以为意: “你们吃你们的,给我留一口就是了。”他说:“我们还是想等你。”我很不耐烦:“有什么好等的,就这么点事,叨叨啥?”
我吃饭本来就快,回家后,婆婆端出留的饭,我十分钟就解决完了,然后抹抹嘴去陪儿子,这就是我自认为的高效率。前几天,老公很认真地跟我谈:“我觉得你很不重视全家一起吃饭的时间。你常常很晚才回来,自己狼吞虎咽地吃饭,偶尔回来早一点儿,也是几分钟就吃完了,我们还没和你说句话,你就去忙别的了。我们全家人都没有在饭桌上交流的机会。”那晚孩子睡后,我俩泡了壶茶,认真地聊起这个问题。
老公说,在他从小到大的记忆里,吃饭都是件很享受的事。他老家的冬天特别冷,室外零下30多度,但室内很暖和。他的妈妈喜欢做炖菜,热腾腾地端上来,热气和香气一起氤氲着,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聊聊一天有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一起吃饭是件非常值得期盼的事。我很羡慕。我有太多餐桌前不快乐的记忆。小时候,我妈总喜欢在吃饭时批评我——我被训哭,饭吃到一半被迫结束。奶奶叹着气走开,我爸跟我妈吵起来:“孩子还没吃两口,你训她干吗?”最后,饭桌变成战场。
我与公婆一起同住的这几年,发现他们哪怕在十分钟之前吵过架、拌过嘴、生过闷气,到了开饭时间,一定和和气气地坐下来,绝口不提烦心事。他们也经常为琐事吵架,但在饭桌前,公公仍不忘往婆婆碗里夹两口菜,婆婆依旧给公公碗里添一勺饭。我老公继承了他们这一点。从前我总是一不痛快就找碴:“吃什么吃,看着你就气饱了!”他若无其事,笑眯眯地帮我撬开一只肥美的牡蛎。
对着一块豆腐乳,有爱的两个人依然觉得是在吃大餐。没有爱的伴侣,即便满汉全席,依旧相对无言,食难下咽。婚姻好不好,有时不必进厨房,看两个人一起吃饭的那一刻就知道了。
(摘自《越女王,越少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