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动画发展研究

2018-11-14宋彩虹

电影文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跨文化动画

沈 浩 宋彩虹

(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一、中国动画海外传播概况

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开启了中国动画曲折发展的漫长征程;40年代,《铁扇公主》公映,这部影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还开启了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故事的动画演绎之路。《铁扇公主》在当时就已跨出国门,在东亚范围内产生了不俗的影响力,日本现代漫画的鼻祖人物之一手冢治虫就曾公开表示《铁扇公主》及其创作者万氏兄弟正是自己从事漫画创作的引路人。在时局动荡、战火弥漫的时代中,中国动画艰难“开篇”,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派”名扬四海的动画创作奠定了基础。提到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可绕过的就是活跃在20世纪中叶至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学派”,秉持着“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理念进行动画创作的“中国学派”创作了呈现中国古典名著故事的《大闹天宫》、国粹京剧造型的《骄傲的将军》、以水墨画为表现形式的《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哪吒闹海》《神笔》《山水情》等动画影片,这些作品以在国外电影节展映的方式实现了中国动画面向世界的跨文化交流。这些鲜明体现中国集体主义、善恶二元对立意识形态的动画影片,在法国、丹麦、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国际电影节上揽获多项大奖,使中国动画真正走出国门,被世界动画电影人所关注。总结“中国学派”的动画创作,不难发现这些影片或是在题材选用上极具中国民族风情,或是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运用中国元素,尽管20世纪中叶至八九十年代期间,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中国电影在创作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均无法同美国、英国、日本等电影大国抗衡,但却以鲜明的“中国风”在世界动画影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国迪士尼动画的跨越式发展,日本宫崎骏动画及日系连载动漫的快速传播,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加之电影产业的市场化运营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动画在内部驱动力不足、外界压力骤增的环境中进入了发展的低迷期。面对发展的困境,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开始求新求变,盲目迎合消费主义文化,同时又难以准确把握日益崛起的大众文化审美方向,在“舶来”的故事内容和创作技术的混沌中失去了创新表达民族文化内涵、展现民族艺术魅力的能力,尽管有《宝莲灯》等动画电影在国内引发观影热潮,但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逐年下降。新世纪以来,美国动画面向国际市场的跨文化发展策略进一步影响着中国动画的发展,以“花木兰”系列影片、“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以中国故事之力在中国产生了极强的影响力,同时典型的迪士尼动画也因老少皆宜的叙事特点收获了许多中国观众,中国动画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与此同时,中国动画创作人也开始探索跨文化发展的策略,从对美日动画的仿效轨道中脱离出来,创作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兔侠传奇》等立足民族故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动画作品,在各国电影节上重获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创造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还是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的动画作品,其国际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电影节上,在国外所取得的票房成绩及普遍影响力尚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与中国动画对民族资源的挖掘不足、对跨文化传播策略的探索不够不无关系,而在全球化语境中和跨文化视域下分析中国动画发展“瓶颈”并研究“民族”与“世界”共融的发展策略则意义重大。

二、“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国动画发展痛点

在动画电影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题材上缺乏创新,在主题内涵挖掘中缺乏深度以及角色塑造过程中想象力的缺失都成为其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同时对受众群体审美需求关注的缺失也限制了中国动画电影在国内外影响力的提升,可以说,从创作和接受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动画都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制约了中国动画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五千年,其中涌现出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历史典故、诗词歌赋,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为中国本土动画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题材选择空间,然而在题材选择与运用的过程中,中国动画电影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一方面,将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动画故事的视野十分局限,主要集中在《西游记》和少部分的神话传说之上,许多充满趣味性、形象性的历史故事、经典作品都未被搬上动画银幕;另一方面,对《西游记》中故事的改编、挖掘也十分有限,仅存在于孙悟空、猪八戒、铁扇公主等人物故事上。反观美国动画,对于一个并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度而言,美国动画电影在题材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充分挖掘本国的英雄文化、西部文化,还将他国文化挪为己用,如“花木兰”系列影片取材于中国的《木兰辞》和关于女将军花木兰的民间故事;“狮子王”系列影片取材于英国经典名著《哈姆雷特》等,在这些“舶来”题材中植入美国价值观,以异域风情为“敲门砖”打开国际市场,展现美国动画的风采。

同样在“古为今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是中国动画主题内涵的挖掘和延伸,中国动画电影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惩恶扬善之上,其审美内涵也以缺乏现代性的教化、规劝为主,如《宝莲灯》中集孝、仁、勇为一身的沉香与不顾亲情、攀权附势的二郎神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善恶对立,最终沉香成功开山救母的结局也只是传递出了久远历史中的“孝”“善”价值观,单纯地将历史故事以动画的形式搬上银幕,缺乏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神话向平凡过渡的演绎,无法引发更为深刻的共鸣。相比之下,美国动画电影在其王子公主这一歌颂美好爱情的经典主题阐释中,就进行了现代化的演绎,在《怪物史莱克》《公主与青蛙》等影片中,更加平民化的王子、公主形象引发了更多观众的共鸣,打破贵族身份限制的“真爱至上”主题也更适应大众文化的审美需求。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形象塑造中,存在着因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性的问题,从而出现了两极化现象,或是延续“中国学派”时期的古典画风,或是模仿美日动画形象,对于动画电影中最具表现力的动画角色来说,传统式的造型或模仿式的造型都会大大减弱影片的视觉表现力。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动画电影“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更加明显,无法用现代化的方式讲述传统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动画创作中对民族资源的挖掘、凝练和呈现,更无法面向世界,使不同文化圈中的观众接受中国动画,感受中国动画背后的民族文化魅力。就当今动画电影的发展态势而言,动画电影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儿童片,其受众涵盖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简而言之,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可划分为儿童和成人,儿童观众的审美需求是趣味性、冒险性,同时单纯的趣味性会使动画电影沦为儿童片,所以面对儿童观众,动画电影需要呈现不乏趣味的教育引导价值;成人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故事性,但单纯强调故事性会使动画影片失去应有的轻松、娱乐的审美价值,所以面对成人观众,动画电影需要传递的是活泼可感的励志价值。就中国动画电影而言,缺乏趣味性的教育价值、缺乏故事性的励志价值传递已成为其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痛点之一,无法用能够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纳的“现代语言”阐释中国“传统价值”,必然会成为中国动画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中的阻碍。

三、“民族”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动画发展出路

在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动画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无疑是其跨文化发展的必然出路,从“中国学派”时期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看,充满民族色彩的作品才能在国际影坛获得普遍认可,也只有努力实现“民族”与“世界”的融合,才能够促进中国动画的现代化发展,使传统经典在动画银幕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使中国本土动画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动画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中国动画的跨文化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题材演绎、主题呈现中“古为今用”的问题,就目前“出镜率”最高的西游故事来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一个用“现代语言”诠释传统价值、面向世界讲述民族经典的优秀代表。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经历了明显的转折,从一心只想花果山的劣猴到勇挑重担的神猴的推动力并非原著中紧箍咒的制约,而是孙悟空内心情感的变化,这一从被动到主动的改编关键就是唐僧形象的再塑造。影片中的唐僧不再是心怀普度众生之心的成年高僧,而是一个心性善良天真、崇拜英雄的小和尚形象,孙悟空与小和尚江流儿的关系不再是原著中的师徒关系,而是转变成了英雄和其崇拜者的关系,在江流儿的崇拜和依赖中,孙悟空主动地蜕变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相比于《西游记》及以往改编而成的西游题材动画影片而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用民族故事承载着普世的英雄崇拜精神,同时通过英雄蜕变记的故事内容呈现出了成长和爱这两个当代动画电影中的主流主题。在注重经典民族题材挖掘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承载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文学作品并非仅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还有不同年代的文学经典以及许多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典故等,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挖掘符合现代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故事,通过具有时代感和想象力的改编方式将其搬上动画银幕。如果单纯地进行移植,那么对于不同文化圈的观众来说必然会造成文化差异和古今变化的双重审美困境,难以引起共鸣。

在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上,水墨片、木偶戏、皮影戏、京剧、地方戏等民族精神的审美表现形式都是可以被充分挖掘运用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在场景设置、人物造型之中,还应融入动画影片的整体风格里,面向世界呈现独具中国风情的审美意境。运用三维技术创造的动画短片《绝笔》《夏》都使中国传统的水墨片呈现出了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并存的审美风貌,唯美淡雅的画面、清新流动的自然风景、国画线条描绘出的动感十足的人物形象使影片整体风格统一流畅,运用计算机制作的影片不仅节省了传统水墨片创作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还使动画作品拥有了更加精美的画面和精良的画质,极大提升的视觉表现力使身处不同文化圈的观众能够自主地融入作品中,感受中国动画影片独有的意境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圈中广泛传播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及文化产品都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民族精神,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化、市场化发展的当下,中国动画实现跨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自民族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面向世界借鉴动画强国的创作方式及制作技术,用“现代语言”呈现动画世界中的“中国风貌”。

四、结 语

在世界动画影坛呈现“中国风貌”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中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发展,通过中国动画电影面向世界的发展,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民族精神孕育出的集体英雄主义、和谐共生的生存观念、“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在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跨文化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