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转向视域中的茂县文化旅游
——茂县县城凤仪镇、黑虎羌寨、坪头羌寨空间叙事比较

2018-11-14■孟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羌寨茂县旅游区

■孟 榕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文化旅游研究,因对研究对象文化异质性进行追溯的内在要求,故研究多聚焦其历史研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文化批评空间转向烛照下,以茂县的当代县景为个案,对其空间叙事进行分析,从生活区茂县县城凤仪、旅游区坪头羌寨、半旅游区黑虎羌寨中羌文化展演与效果入手,显示全球化时代下地方文化活力被抽空的情况。

一、茂县空间描述

承担着政治、经济、教育中心的茂县县城凤仪,作为茂县的“现代化”面向的体现,具有去族群化的生活逻辑。由于鹰嘴河碉楼的发现而被打造为旅游区的黑虎村,在外界旅游的形塑下形成了半生活半旅游的地方实践。政府和企业合作,大规模打造的坪头羌寨具有鲜明的异族形象,但是当地人与鲜活事项的缺席中,其文化展演的僵硬可见一斑。

(一)茂县县城凤仪镇

在茂县凤仪镇中,羌族特色(白石崇拜等)主要作为装饰出现,建筑物大多采用砖石结构,屋顶有水泥抹成的白色三棱锥。往来中老年妇女作为羌文化的载体,无不穿着羌族特色服饰。据王明珂所言,妇女作为现代国家“传统现代”走向中的传统面向,因此常常着民族服装以凝聚认同。而在种种羌族元素表象下的生活逻辑,亦与外界息息相关。

茂县县城凤仪人气最为旺盛的区域便是以内城南门为界的内南街和外南街。内南街和外南街的商家分为两种:

一种是具有宽敞铺面的现代连锁店,主要经营流行服饰售卖等。这些现代风格的店铺装饰不具备鲜明的羌族风格,大多灯光明亮,浅色调为主,常常用流行歌曲招揽顾客。光顾这些店铺的顾客多为中青年男女。店员和顾客们大多身着去羌族性的服饰。店中所用语言为普通话。店铺的经营方式也是现代化的:顾客自己挑选标准化工序后出产的商品,之后到门口收银台按照标价结账。

另外一种商家是,当地人摆摊售卖的羌族传统服饰、药材等。在一家现代风格运动鞋前,一位羌族中年男性在现场制作、售卖羌族传统鞋子——两种商业运作方式形成意味深长的对话。墙根下、路边到处可见背着自己采的药材、种的蔬菜、摘的山菌来售卖的羌族老者。据笔者观察,售卖商品包括:当归、鞋子、蒜、土豆、山菌等等。他们大多穿羌族传统服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售卖特产的地方性提供佐证。光顾这些摊位的大多是外地游客,老者们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与顾客进行交流。而摊位的经营方式更灵活:顾客可以和售卖者讲价,如果双方满意则成交。

(二)半旅游区黑虎羌寨

黑虎村因为鹰嘴河碉楼群的发现而被开发为旅游区,其中原住民既操习原有的生计,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兼做家庭旅店经营、农产品售卖,属于半生活区,半旅游区。

在黑虎羌寨,存在着白石堆的原初形态。村民们的房顶、楼梯、墙头常常有白石堆,在窗户和墙上有镶嵌着不规则的白石块。对于黑虎乡民而言,采集白石是庄重的事件。为了找到大小和颜色合适的白石,他们往往需要走很远,有时竟然要走两个小时的路才可以找到。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有着复杂的开工仪式。需要村中专门负责的人来选择吉日,给山神上过香、献过祭才可以动土。

虽说如此,亦不可直接将黑虎羌寨视为未经外来文化影响之处。

首先,黑虎羌寨有众多碉楼,当地政府据此将黑虎打造成观看碉楼圣地。前述政府对村民房屋外墙的规划便是出于显示羌族原真性的考量。在黑虎羌寨,生铁涂漆的路牌显示了外来的现代规划痕迹。山中路标多为石头作成,例如,作为土地庙的石头小穴等,原因有二:一是铁等金属价格昂贵,因此山中路标多就地取材,用石头等无需破费之物。二是铁等金属在露天使用时容易生锈损耗,且在崎岖地形中,铁制路牌往往成为不安全因素。由此观之,黑虎羌寨中的铁制路牌本身带有都市建设的基因,和黑虎羌寨的地形等实际情况不相兼容。而作为路标的土地庙,虽然只是一个一米见方的石头小穴,但是却经久不坏,且带有信仰功能,更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提醒人们黑虎羌寨并非原初羌文化载体的另一个因素是,乡民们对游客的成熟态度。黑虎羌民们大多向游客提供服务,或售卖土特产,或提供住宿。出于盈利的考量,他们对游客的要求认真满足,例如参观房屋、回答关于羌族的问题等等。出于做农活的考量,他们又不会将时间全部用来招徕顾客上,而是经营、农活两不误。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也决定了黑虎半旅游区的性质。

(三)旅游区坪头羌寨

相比前两个空间,坪头村寨实现着旅游区功能。羌族符号的生硬堆砌、审美空间不切实用的扩大和羌族文化的僵化陈列,体现了其作为纯粹旅游区的性质。

坪头羌寨作为旅游区体现在:白石作为鲜明的羌族符号,在坪头羌寨被夸张运用。同样是白石堆,在黑虎羌寨,白石堆呈山状,和房子浑然一体,具有朴素的美感;在坪头村寨的白石堆,运用生硬。

坪头村寨的房子多层且面积大、门户紧密,说明这些空间只在旺季作为游客休憩之处才得到使用。

羌族文化的僵化静态陈列体现在“傩文化广场”和某些壁画神性消逝的僵化展示。在“傩文化广场”,有经过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傩文化雕塑。这些雕塑取材自三星堆出土文物,颜色大多呈现青黑色,且尺寸巨大,步行其间,令人毛骨悚然。除此之外,墙上的卵石画了很多模仿原始画的彩色画,包括神话题材,甲骨文符号等。还有未经修改的原生山歌。这显示了设计者努力在用符号进行“原生态文化”言说。然而,去口头化的山歌亦无形中失去原真性。

加深游客对于傩文化、羌族民歌等羌族文化的理解本无可厚非,然而,坪头羌寨的静止陈列方法在无形中将根植于羌族文化的神性修剪殆尽,在一连串的感官刺激之后,游客所得到的浮光掠影并不能唤起他们对羌族文化的深切理解。而曾经在羌族文化事项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信仰、歌舞等,沦为消费社会的消费客体。

二、空间再利用

在德·塞尔杜看来,空间(space)本身不具备决定权力格局的要素,是空间中的人与其实践构建了分布于特定空间中的权力网络与其动态性消长。因此从空间再利用与空间中的行为实践,可以透视茂县县城凤仪、黑虎和坪头羌寨中政府规划、商业投资与当地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和利益整合。

在黑虎羌寨,景区的新赋功能与居民的农业生产生活之间存在的张力体现在景区地名的错置感和居民对公共设施的再利用。

少数民族符号和现代生活实质的罅隙,体现在茂县少数民族文化区和商业街的差异:茂县人气最旺的地方是羌兴路等去族群特点的商业街。人烟最为稀少的是,标榜少数民族风情的坪头羌寨。商业街的旺盛人气和民族风情旅游区气氛的沉重死寂之间的对比,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当民族传统文化被削去根基之后,沦为去神圣性的消费品的窘境。

注释:

①文化旅游,主要指:以鲜明文化异质性为优势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文化异质性可以初步分为两方面:时间维度的“旧时光”巡礼,以及空间维度的“异族文化”涉猎。文化旅游可与旅游地的自然风物结合,也可单独作为营销点,进行旅游区打造。

②潘泽泉.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J].江苏社会科学,2009(01):27~33.

③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4~77.

④Michel de Certeau.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27~43.

作者简介:孟榕(1994-),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

猜你喜欢

羌寨茂县旅游区
寒池
朱俊
有趣的羌寨婚礼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
守望的花朵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20对重组新人 吉娜羌寨的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