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钢琴音乐创作探索

2018-11-14丹,黄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作曲者作曲小节

石 丹,黄 健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中外音乐又一次出现大交融、大碰撞的局面。随着西方现代音乐的移入,以及对勋伯格、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等现代音乐大师的作品的广泛介绍,80年代,是中国钢琴曲又一个多产的时期。国内的作曲家们积极了解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一些作曲家突破音乐创作的模式,不满足于在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的模式下创作音乐,开始进行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

一、坚持传统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方向,探索新的民族调式和声在钢琴中的应用

如《阳关三叠》《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三六》《霓裳羽衣曲》《双鹤听泉》《彩云追月》《云南民歌五首》《山花烂漫》组曲、《山泉》《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组曲、《山林》《梁祝》,等等。这些作品有些是以民族器乐曲、声乐曲的旋律为基础而改编,有些是以民族音调和色彩性调式和声为基础而创作的,其特点是在坚持中国民族风格的同时,追求新的节奏空间和使用新的和声。

二、运用十二音序列、多调性、无调性等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大胆尝试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

1982年,汪立三采用中国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创作了钢琴作品《李贺诗意二首》。这部作品是我国音乐家采用十二音序列创作手法创作的作品,也是第一首采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钢琴作品。李贺是一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诗人,就风格而言,梦天是一部在梦中远超尘世凡俗,表达作者心目中藐视人间九州沧海桑田,风雨千年如走马转瞬的作品。作曲者用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创作了《梦天》和《秦王饮酒》,两首作品采用的是同一个序列音,将千年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意境和现代音乐相联系,表达了作曲者对于诗意的理解。

如《梦天》,作者使用了五声性十二音序列的手法,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相结合。音乐设计是将序列分成三组,每组四个音,音程量是一样的,序列的三组音都是具有五声性的,因此,整首乐曲即使是使用的西方作曲技法,但仍然有中国传统的风貌、气质或者说是魂魄在其中,并且这两者结合得十分巧妙和融洽。第1-9小节第一次呈现了全部的十二个音。

乐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2小节,大量地使用了八度的依音,形成空幻、飘渺的声响效果。音乐也像诗一样开始,音乐五声性技法很能表现写意性。诗中朦胧的云海、惨淡凄白的月色,辉映着半开的楼阁,音乐的八度依音音响效果空冷,意显月中老去的玉兔与寒冷的蟾蜍,在阴冷幽静月宫中、在高处不胜寒的天色里泣哭。

第二部分为第22-46小节,其中第25-26小节左手采用了第一组音的倒影,在仍旧郁郁寡欢的情绪中表现"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的景象。第26-29小节采用了第二组音的倒影,而这时右手的音却是非五声性的音列与其配合,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材料同时奏响时,会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觉。作曲者也仿佛来到了月宫,瞥见诗人梦入月宫,邂逅仙女们。在诗人的梦境中,玉轮似的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此时诗人与仙女在桂花飘香的月宫路上相遇了。

作曲者用回归手段来表现“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意义,用音乐表达对于世俗的顿悟,犹如诗人梦中凝月,立足不同角度,以天观世,遥见地大辽阔的九州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桫小如九点尘烟,大海不过如同杯中之水。以空观时,世间千年的沧海桑田之变化,如同白驹过隙,寓意人事沧桑、世间万物变幻不过一瞬。

三、作曲家大胆创新,自成体系,自成风格

最有代表性的是钢琴曲《太极》。作曲家将阴阳哲学,合力观念、音集技法三者合一而设计出一个太极作曲系统,并定下“太极和弦”和“太极音阶”,以此曲实践了自己的作曲理论。这首乐曲在《周易》六十四卦逻辑系统基础上架构新的音高组织关系,音乐的内在组织力由音集所包含的音程涵量的变化所控制:在织体上运用了广阔的音域变化,力图将古琴韵味、点描手法与传统织体相结合。全曲由八段组成,即“ 破-承 -起 -入-缓 -庸-急 -束”,其 结 构形式,既是唐大曲结构的浓缩,体现了“散-缓-庸-急-散”的大原则,又在某种意义上吸取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

四、结语

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西方往来交流再次频繁并且扩大。随着经济交流增加,西方价值观也随之进入中国。中国需要提倡和推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主导新时期的文化价值观构建。将中国的现代音乐文化推向世界,钢琴无论从乐器本身的文化价值到表现音乐的特点,都成为被认同的首选。

猜你喜欢

作曲者作曲小节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快把我哥带走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用艺术之花点缀音乐之园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作曲心语
George Gershwin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