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古戏台对联流韵
2018-11-14谭全刚
●谭全刚
自唐代以来,湖南省桂阳县境内就流行木偶戏、昆剧、祁剧、湘剧、花灯、皮影等剧种。
为了适应演出的需要,桂阳境内各个姓氏宗族都先后修建了各种戏台,如庙台、祠堂台、灯台、会馆台和草台等。如桂阳县城就有城隍庙戏台,江西会馆戏台,大染村戏台、太和沙坪村戏台、庙下村戏台等等。而且每年都在婚寿、节庆和仕考举办节会庆典,都要请戏班演出。现在全县各地还有数十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戏台。为了使戏班的演出有声有色,各地宗族的乡贤名士还为当地的戏台撰挂出一副副精美的对联,为当地的戏曲文化活动奉和加油、增光添彩。下面试举若干副戏台对联的例证:
桂阳县城戏台联
做中有古,古作今观,观不尽花花世界;
戏半是虚,虚从实想,想出个活活衣冠。
这是一副顶针格联,上联写戏剧种类形式,古今千奇百怪的故事,看来五彩缤纷。下联写戏剧艺术风采,场场活灵活现,生动迷人。
洋市镇庙下村戏台联
洋市镇庙下村是省级历史传统古村落,自古以来,村里就建有本族戏台,当地名士为戏台撰联云:
庙堂留古迹,唐者尧,虞者舜,夏者桀,商者纣,历代盛衰,举目何难尽见;
下土著全球,东之夷,西之戎,南之蛮,北之狄,四方境界,旋踵亦可遍游。
上联从时间上历数中国文史,在戏曲中不断演绎,举目尽见,下联在空间上广列世界民族,宗派的各种故事、经典都在戏剧中体现尽致。
又如:太和镇大塘村戏台联
大田熟九秋,多稼将登,预成千年同乐岁;
塘水深千尺,踏歌送别,特留雅韵倍殷情。
此联特点:一是联嵌地名,描绘环境;二是庆贺丰年,群民同乐;三是演出戏曲,欢度佳节。
方元乡下料村戏台联忠自忠,奸自奸,看世道人情,报应只争迟早;
善则善,恶则恶,观天堂地狱,分明哪有差移。
这副对联是概说各类戏剧百色演忠演奸、人情事故,是非美丑总会有报应,善恶真假,天地之间总是清。
又敖泉镇浪石村雷氏宗祠戏台联
舞路缀承云,豹尾鸢肩,色色光昭圣治;
赓歌传调路,鸾弦鹤轸,声声齐颂升平。
联语描绘戏剧的舞台艺术,声色俱丽;歌颂圣治皇恩和太平生活。
再看仁义墟那副戏台联仁声久已播四方,此等身份,可作古人代表;义务本曾尽一点,这般角色,亦能登上舞台。
这副对联作于民国时期,原来仁义村曾请一著名戏班到墟上演出,当地主事写的一副对联,不符合要求,邻村有个“大文胡子”,请他写了此联,上联褒戏班,下联贬原联作者。
另有一副石山礼堂戏台联演古传情,贤愚忠佞昭遗训;
讲今话事,优劣得失张典型。
此联就戏论事,演贤演愚唱忠唱佞,都能教化后人,彰优显劣,论得论失,都在张扬典型,示范群民。
桂阳、嘉禾文秀班专用对联文雅衣冠,当场出色;秀灵弟子,按节传神。
太和大塘村胡家唱谱联:谱牒告成功,寿宗族联合先辈后辈尔辈我辈昭雍睦;
戏文续往古,藉瑶台乐其翁如纯如胶如绎如贺太平。
太和某戏台求雨对联:旱魔作祟祈甘霖,叩圣求神降时雨;
邻里欢欣庆丰年,呼朋唤友观戏文。
这些戏台对联一副副颂古唱今,演虚唱实,表忠贬奸,精彩美妙,陈数百代古今往事,演万千年天地风流,为桂阳的地域文化彰显了一代代佳人才子,留下了一曲曲玉韵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