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父亲
——家庭教育的困境
2018-11-14康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发展中心副教授四川省成都610071
康林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发展中心副教授 四川省成都 610071
家庭教育是中国家庭特别重视的问题。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成功幸福的人生。天下父母心,总体上讲我觉得父母都想关爱自己的孩子,都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我们发现家庭教育越来越陷入困境,父母和孩子难以沟通,亲子矛盾日益突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混乱的孩子。而且也有调查显示,父亲确实花在孩子的时间明显减少,而母亲担负起更多教育孩子的责任。父亲真的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了吗?有可能,但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我觉得当前的父亲们陷入了一个困境,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讲讲我遇到的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说明当前父亲在家庭教育的困境。
这是一名考上大学又退学的女孩。她与父母存在严重的家庭矛盾。其父经商,长年在外,母亲是教师,在家照顾家庭。父母均为各自原生家庭的老大,所以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原生家庭的兄弟姊妹以及他们的孩子。
女孩最为不满的是,每当上学,她就要搬出自己的房间,把房间挪给来家借读的表弟表妹。只有放假时,自己才能拥有本属于自己房间。当然,作为大姐姐,女孩子还要担负起管理照顾自己弟弟妹妹的责任。女孩子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口中的标杆,同学心中的榜样。但女孩心中并没有感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关心。在高考的压力下,几近崩溃。后来勉强考上一所大学,但女孩放弃读书,在家休养。
女孩曾和我做个数次访谈。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内心的悲苦和孤独。她原话说,我发现即使我父母在我身边,我仍然感到孤独,就像独自一人在寒冷的雪原上无依无靠。在后来的咨询中,她告诉了我一个让我很震惊的事情。有一天,在愤怒的驱使下,她向父亲说道,你爱的是你的女儿,你并不爱我。父亲听了极为诧异,你是我的女儿啊?我爱的就是你呀。但父亲困惑了,他无从理解女儿的话的含义。
大家有没有想过,女孩向父亲提出这个疑问在说什么。你爱的是你的女儿,而不是我。如果大家仔细品味的话,女孩的话里在表明一个独立的个体和社会角色的关系。说实话,之所以震惊,是我很叹服女孩独立思考的能力。她深刻意识到,自己做为一个真实的个体是没有被尊重,被关爱和被理解的。自己只有穿上女儿的外套,按父母所期待的女儿这个角色行事,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所以女孩才会有即使父母在身边也无法克服的深刻孤独感。女孩作为真实独立的个体无法与父母产生联系。
这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其深刻的反应了当前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尖锐矛盾:当代个性化的孩子在挑战传统家长制的父亲。
女孩明确向父亲表达了自己除了是女儿的角色外,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这一点父亲是不明白的,他的概念里只有父母,子女,等等家庭角色。这些角色代表了传统家庭中易于行事的规则和秩序,尤其很明确的家长制。
传统的家长制要求孩子作为儿女要孝顺父母,听从父母。这一传统的方式,孩子没有个性化的尊重,而只有儿女的角色的要求。因此父母对待儿女也比较简单,认为孩子听话,乖巧就好。
如今是现代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接受到更多的要求尊重,个性化,独立自由,平等对待等等信息。这些潜移默化的结果造成孩子和父母的冲突,而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上述的个案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父亲表现出困惑是缘于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更多传统的文化教育。父亲们的困惑除了教育内容需要重新调整以外,还有教育方式方法也受到挑战。我举另外一个访谈的案例来说明。
该案例是一名大学休学在家的青年男性,仅和父母做了访谈。从母亲的介绍中了解到孩子自幼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较多,父亲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母亲比较将就儿子,一般有什么需求都尽量满足。父亲也参与孩子的教育,但是一旦言语有些严历或者有可能生气要动手的时候,母亲会极力阻止,并劝说父亲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因此该小孩在成长中不太遵守纪律,虽没犯过大错,但小事不断,学习也不很努力。尤其考上大学后,基本上都是玩游戏,看小说,睡懒觉。一学年下来,挂科很多,学业岌岌可危。父母想了各种办法后,最终学校同意其休学一年。待休学过后,重新上学。目前在家休整,但作息时间不規律,又花钱大手大脚,在这些事情上与父母有很大的矛盾。
在访谈的最后父亲的一句话表达了众多困惑父亲们在教育方式上的无奈:现在的孩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你叫我该怎么教。这句话的背后表明了父亲知道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有问题,可是又该用什么新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就困惑了。
我以上所举的两个案例都是大学退学和休学的孩子,两个人都没有在成年后成功进入社会。分析两个案例,是两个极端的表现。
第一个案例父亲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初期孩子是在某种正常的轨迹上发展,甚至还非常优秀。但后期孩子感到压力很大,最后崩溃。第二个案例父亲对孩子影响很小,一开始孩子的发展就偏离正轨。进入大学后,更是无法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也休学在家。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父亲是孩子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角色。社会化意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的适配性。社会化程度越高的个体越能遵守社会文化和法律,平衡自己和社会的利益,达成互惠互利的结果。父亲从来都是孩子逐步理解和认识社会规则,并按社会规则行事不可替代的人物。
但是随着社会全面发展,孩子向父亲提出要求尊重,平等,理解和接纳的呼声。父亲们陷入困境,对孩子们的诉求感到困惑,不能及时反思并回应,反而造成极端的结果:冲突和退化。最后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成为失败者,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足以引发我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现在是需要父亲们重新来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的时候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实际上不断提出的尊重协商契约式教育理念已经多年,但真正接受这种教育理念的父亲又有多少呢。从实际看来,如果父亲的教育理念不改变的话,孩子的强烈诉求是压制不住的。无论父亲作为或不作为,最终受到重大影响的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