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并非不可救药
2018-11-13袁国耀
袁国耀
自一九八七中师毕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30多年来我一直秉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好上加好,更上层楼;让一些“德困生”、“学困生”等后进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更加深厚、持久的。因为再顽皮、再落后的学生都是有感情的。“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幼小的心灵总是会为热情、信任的人打開。相反,如果老师对“双差生”总是谴责和体罚,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恨铁不成钢”,那结果是对抗的对抗,逆反的逆反,消沉的消沉,根本无法施教,想转化他们,简直天方夜谭!
根据后进生的类型,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不同方法去转化他们,关爱他们,使他们德有所变,学有所进,并非不可能。
对于“德困生”,他们长期形成的坏习惯、坏行为,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过来的,单凭批评、训斥是行不通的,弄不好还会事与愿违,造成相互对立。正确引导他们,必须做到。
1.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思想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自卑感强,不敢面对老师。因此,要多鼓励他们去说、去做,即使错了也没关系,也肯定他们迈出的步伐。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挖掘他们埋藏着的发亮点,让他们把老师当朋友,知心话儿肯对你讲。在相互的交流中,德困生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自信心就会上来。自信心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转变势在必然。我班的吴翠花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学,一年来,自信心十足,变化很大,成了老师的小助手。
2.把握表扬的最佳时机。俗话说,80岁的老人好表扬,表扬要讲究效果与艺术。作为德困生,他们有他们的特点,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于有进步的德困生,时刻肯定和鼓励,不吝啬表扬;对还存在缺点的,应柔声细语指出,使他们接受得了,批评当表扬,使他们乐意接受你的指点与关照。
对于“学困生”,这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中的大部分。他们不愿学习,成绩低下,他们不爱动脑,懒得思考,他们破罐破摔,导致进入越学越差、越差越不学的怪圈。转化他们,也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1.顽皮型的。这类学生好奇心强,喜爱猎奇求新,一些不平常的现象他们总能久久记得。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心理,设置一些情景,让他们通过情景的再现获得新知,并经久不忘。
2.马虎型的。他们对于新知识能接受,但普遍基于一知半解,马虎了事。对于这种情况,老师除了耐心引导,平时强调凡事认真,凡做必对,帮助他们慢慢改掉马虎、潦草的坏习惯。
3.懒惰型的。这类学困生特别多。通常这类人较为聪明,理解、接受能力都强,但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大多接受知识一知半解,不肯深入钻研,惧怕难题。对于这样的懒惰学生,有导有疏,向他们提出适中的要求。肯定他们的能力,表扬他们的进步,要求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他们克服懒惰思想,养成他们主动学习,不怕辛苦的学习精神。
总之,后进生是多种多样的,后进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放弃他们。让每一个后进生不会掉队,跟上大队伍,为人师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思想上上进,学习上进步,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斥责,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用无私的爱、深沉的爱去对他们,感化他们。他们并非不可救药,一定会愈来愈好,长成合格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
[2]丁有宽.我与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