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千帆
2018-11-13程凯
程凯
我们在做这次特别策划的选题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除了产品之外我们最应该说的就是英国的汽车设计,但等到真正落笔的瞬间,我却不知道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它丰富的可以写一本书,又简单的可以用一句话,它特点鲜明,又无从下手,它让人敬畏,又替它惋惜,在各种复杂思绪交织的混乱中,开始了这篇有点不知所云的文章。
谁影响了英国的汽车设计?
虽然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并不是没有答案。有些人说是英国的文学,或者皇室威仪,再或者英国人骨子里的傲慢,其实归根结底,是大部分民众对于这个国家阶级的整体期许,从工业革命开始,英国就已经被绑在了机械化的轮子上,从马车到火车再到汽车,无数的工人和工厂创造了英国作为世界工业中心的地位,这种对外的自豪感让英国人一生下来就变得无比高傲,他们以自己能够生产和设计最好的汽车为荣,无论是创始人还是车间的工人,对于品牌的自豪感没有贫贱之分。但是内部的阶级依旧是难以回避,哪怕你是劳斯莱斯工厂里最资深的工匠,也不可能拥有一辆自己的飞天女神,但是他们不会羡慕大洋彼岸福特工厂的同行,即使他们几个月的薪水就可以买一辆T型车,因为没有了品牌,汽车就是一堆钢铁,价值有限。
所以我们看英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汽车品牌,要么是高高在上的皇室用车,要么是追求极限的跑车,当然也有像MINI和MG这样的所谓平民化的轿车,但无论如何,在当时后者都上不了台面。英国的社会阶级自然而然地把汽车的品牌独立于百姓生活之上,而民众还非常能够接受这种定位,于是一百年来,这就变成了影响英国汽车设计根深蒂固的魔咒。
大师不属于英国,但大师的作品属于英国
如果列举世界上最知名的设计师们,会发现英国本土的设计大师似乎比例不高,没有博通,乔治亚罗,保时捷等名垂青史的大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英国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地位。这要归功于有着179年历史的Royal College of Art——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这座阿尔伯特音乐厅和三座著名博物馆包围学校,一直以来都被人看做是全世界汽车设计的殿堂。它只有研究生课程,也不会教你基本的线条和比例,而是用潜移默化的英国艺术和文化影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追梦者,这里有天赋异禀的学子,也有工作多年的驻厂设计师,而伦敦这个多元化的城市充满了历史与现代的冲击,在这种混杂的环境里最容易产生影响世界的声音。
179年,它比汽车诞生的时间还要早,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无疑身负改变传统设计的梦想,但恰恰是在这个最传统的校园里修炼神功。英国的汽车设计不同于意大利设计作坊式的传宗接代,它更像是一个熔炉,接纳任何有天赋的设计师,接受大不列颠的文化熏陶,在心里深深搭上了属于英国汽车的烙印,以后纵横四海成为大师,也不会抹去这份骨子里的高傲。设计独特的培养机制让很多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功成名就,但大师的作品永远属于英国。
高傲?其实是品味!
说起英国设计,大部分人都把它定义为高傲,贵族,血统等看似高不可攀的词汇。不能不说,英国的皇室和贵族对于英国的汽车设计起了很大的推动和影响,比如90多岁的女王没事还开着自己的路虎信马由缰,比如因为贵族的出行需求诞生了独树一帜的GT跑车,再比如源自皇家对赛马的热衷,培养了一批英国超级跑车……从这些方面看,上层阶级影响了整个英国的汽车发展,但是再深入的想一想,为什么英国的贵族们会有这样的喜好和习惯,不得不说是几百年来这个岛国独有的文化底蕴带来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品味,贵族也好,皇室也罢,他们对于生活的要求决定了使用的东西,不光是汽车,还有英国的瓷器、珠宝、服装,能够体现一个人品味的产品都被英国人做到了极致。贵族可能更加豪华,讲究,平民也不会随便凑活,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英国人活的更加体面,这种对品位的追求造就了对设计的不同理解,也不会出现像菲亚特,福特,日产这样的大众化代步工具。
困惑?其实是不自信!
最近20年,英国汽车工业经历了百年来未曾体验的困惑,劳斯莱斯,宾利,阿斯顿马丁,MINI,路特斯,路虎捷豹,这些深深打着英国烙印的品牌相继被其他大集团收购,虽然皇室还在坐,虽然也都活的不错,虽然没有抛弃传统,但主人变了,自然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成为英国人的脸面。英国的年輕人也开始接受外国的产品,信息时代对他们的影响远大于泰晤士河畔博物馆里的藏品,年轻人想融入世界,但这个国家还没有做好准备,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找一种自信,普通百姓寻找认同感,不要被时代抛弃,而上层要留住存在感,原来那份骨子里的高傲需要更实际的力量支撑。对于英国的汽车来说,品牌还要持续下去,但那种第一无二的品位与追求,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