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厚重显才气,别致立意有匠心
2018-11-13何子芳
何子芳
“千古文章意为高”,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还得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厚重的思想承载,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中考作文中,这样的文章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赞赏。下面,我们就以2017年天津市中考作文命题为例,来说说考场作文如何厚重立意。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从命题形式上分析,此文题是一道贴近考生生活,关注考生成长,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描写情感体验,传播正能量的作文。“旅程”这两个字,关键在于“程”,也就是不仅仅要写出事情,更要写出过程,并且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命题为半命题,补写不同的形容词,所展现的文章立意也会不同。如补写“幸福”,展现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补写“读书”,展现的是自己成长的经历……那么,在补题立意时,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厚重、立意别致呢?
一是要学会三番立意法。古人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作文要想胜人一筹,就要在立意上先人一着。立意时不仅要反复酝酿、多维构思,更要好中取优、优中取精,反复挑选,正所谓“作文发意”,“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样才能写出别人想不到的,“亏你想得出来”的立意。
二是要学会紧跟时代潮流。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时代,我们察物析事评人论世,都离不开时代的立足点。立意时,同学们若能突破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在作文中展现出你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的看法,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你的作品也会跃动着时代的脉搏,自然思想也会变得厚重起来。如下面例文,该同学以“不忘初心”这一时代金语补题,就显得思想很厚重。
三是要学会文化艺术入文。诗词歌赋、电影体育、琴棋书画、窗花剪纸……艺术包罗万象,每一种都有一定的文化承载,每一种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写作立意时,若能巧妙引入某一种文化艺术入文,展现出你对这一艺术的独特认识和感悟,你的作品也会有厚重的文化承载。如补题“一段学棋的旅程”,文中展现学棋的酸甜苦辣,既有经历,又有意蕴,思想就显得厚重。
2017年湖北宜昌半命题作文:我以 为知己
2017年山东日照命题作文:值得珍藏的财富
2017年山东枣庄半命题作文: 的情调
2017年黑龙江哈尔滨命题作文: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2017年河北话题作文:了不起
2017年北京半命题作文: 贵在真
2017年上海命题作文: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根据补写的内容不同,本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角度一:读书旅程。读书,就好像是跟着一位博学睿智的老师游遍华夏南北、世界各地;读书,像在跟一位年长的学者对话,他给你讲述古今中外生活发展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要展现你的读书经历,写出你的读书收获。
角度二:艺术旅程。艺术特长,是中学生多才多艺的具体表现,然而学艺的过程却是艰辛的,学成之后又是幸福的。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选取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写作内容,展现自己成就某一特长的过程,展现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迪。
角度三:真实旅程。这一旅程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你可能到过小桥流水、风光旖旎的江南,也可能到过漫天飞雪、滴水成冰的塞外,还可能……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展现你某一次旅行的见闻和感受,写出你从旅行中获得的正能量。
角度四:心灵旅程。从这一角度立意,要写的是心路变化的历程。可以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可以是放弃功利,走向淡然,还可以是走出懵懂,走向成熟……只要写出内心变化的过程,展现你的成长,都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一段不忘初心的旅程
听人说,爬山最好要选在一个晴天,这样当登临山顶时,日光万丈,才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我初遇那群山时,却是阴雨连绵。罢了,这样也好,就让我作为路人,来看看山,看看雨中它如泼墨般的色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或许因为天气,山中游人很少。头顶上的树枝纵横,为我遮蔽出了一片青色的梦,再加上树叶的簌簌声,我竟开始想念东坡,想念那个在行道途中突逢暴雨也依旧自得其乐的诗人。他虽已逝,那魂灵是否也还萦绕在这山中与我相遇呢?
是的,我的确看到了,懂得了。我看到他如贫苦百姓那样,穿着最简陋的蓑衣和草鞋,在雨日的泥泞中艰难地前行;我也听到他爽朗的笑声,豪情万丈。但我却无端地觉得他是孤寂的。说到底,他只是一个被暴雨阻了路程的人啊,一如他的命运。我想问问他,这样好吗?
少年成名,光芒璀璨,却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被一贬再贬,好吗?因憎恶小人,认为不吐不快,却得罪了权贵,好吗?被贬至荒蛮之地,也努力安定一方百姓,值得吗?我不免为此痛惜。
但我更清楚,倘若他不这么做,他就不是苏东坡了。面对黑暗荒诞的官场,他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使黎民百姓多得些利益。对他来说,即使自己生活因此困苦不堪也是好的。只要天下苍生幸福,自己一人又算得了什么?他的笑,是历经沧桑后坚定骄傲的笑,是无愧于心的坦然的笑。这已经对我的问题做了最好的解答。
在暴雨中,他哪里孤独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他走过的地方,纵然青山无情,百姓也一定要来迎他。因为人总是有情的,百姓或许不懂朝廷的意思,却明白他为自己做了许许多多。而这份情,也足以抚慰他的悲愤了吧。所以他才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這样也好,就这样流连在湖光山色中,在这美丽的土地上安定下来,心安处,即是吾家。我看到他的背影,在群山中昂首向前,天地如水墨画卷绵延开来,却都因他失去了气势。我也因此而得到宽慰了,这样也好啊。
这是他所选择的道路,固然不是最好,但也足够好了。风波没有将他打倒,他还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使百姓安乐,他因此得到些许满足。而他依旧如当年那样保持初心,无所畏惧,“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才是人生给予他最大的馈赠吧。
世间固然有缺憾有坎坷,我们都是凡人,怎敢要求一切尽善尽美?只愿我们都能像东坡,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有这样的自信和坦然。因为已尽全力去追求过,无愧于心便好。
这样也好,我行走于阴雨霏霏的山路中,在风雨声里,在这段旅程中,仿佛又听见东坡的笑。从此,不忘初心,无怨无悔。
(本文摘自网络,有删改)
这篇佳作主要亮点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厚重,立意别致。考生写自己的一次旅行,但没有像众多考生那样叙写旅行的过程,而是联想到苏轼,以其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为内容,展现自己对苏轼的认同和敬仰,文化承载厚重,立意别致。
二、名人入文,底蕴深厚。文中写旅行,但却引名人入文,写苏轼在行道途中突逢暴雨也依旧自得其乐,并以此作为话题,展现苏轼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使黎民百姓多得些利益的追求,让作品承载着名人的光辉,历史的底蕴,思想厚重。
三、思想深邃,富有文采。文章写苏轼命运多舛,但不忘初心,全力为民,无怨无悔,展现出博大的胸襟,实际上暗写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展现出考生思想的高度。另外,作品或明引,或暗用苏轼诗词,分析鞭辟入里,透出人文的光辉,显示出考生文字的功底。
中国元素悄然走俏
稍微留心即可发现,这些年每到春节,我们就能在海外看到精彩纷呈的中国元素,从毛笔字到春联,从迎春窗花到舞狮子……无不与中国元素有关,也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在异国他乡,中国元素走俏,正是文化魅力之所在。而这,正彰显了沛然不可御的文化自信。(《人民日报》)
指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元素走出国门,走俏世界,是中国软实力在提升,更是中国大国影响力在增强。我们既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弘扬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